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光影彭城 | 66年前,徐州孩子们也有自己的“迪士尼”!70后、80后的童年回忆......

2024-03-13 17: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都市晨报 彭城晚报

老照片讲述人:张建设(67岁)

照片故事: 上世纪70年代,因一个偶然机会,张建设与相机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摄影是一个烧钱的爱好,但张建设节衣缩食,为家人和亲朋好友留下很多珍贵的照片,也能从照片中一窥那个时代的印迹。

1958年建成的云龙公园,是两三代人的梦中乐园。它是70后、80后们的童年“迪士尼”。现在虽然公园还在,但里面的游乐设施早已都不存在了。

1979年夏天云龙公园

1979年,刚工作不久的张建设,和同事就经常到云龙公园拍摄。“那时候,富裕的家庭,一个月给孩子零花钱也不过三五角。吃着三分五分的冰棍,花二分钱买张门票,就能到公园快乐大半天。”

1983年夏天在云龙公园游玩

张建设回忆说,他当时工资每月28元,女儿1982年出生,所以他几乎一有空,就会带着女儿去公园,仅在公园就拍了几十卷胶卷。

云龙公园里的赛车

据介绍,当时云龙公园里还有赛车,类似现在的卡丁车,免费的滑梯,更是小朋友每次去必打卡的项目。当时的大象滑梯很宽,坡道也是缓缓的,胆小的小朋友也敢玩几趟。

张建设还拍摄了很多当时的生活场景。“当时生活都很简单,逛个庙会就像是过节。平时人们都穿着白衬衣、筒子裤,冬天就是老棉袄。”

贾汪庙会唱琴书

张建设说,就连当时的婚礼也是十分简朴,一张新床单挂在墙上,贴上请人写的红双喜。前面摆张八仙桌,放上几盘糕点和糖果,再请亲朋来当司仪,典礼就完成了。

1985年,贾汪新工区婚礼现场

当时的冷饮一般就是棒冰,两分、三分是普通的咸棒冰、豆沙棒冰,五分就可以买到奶油棒冰。至于产自上海的奶油冰砖,奶油浓得化不开,拿在手里都舍不得吃完。

张建设介绍说,夏天经常有骑着自行车走街窜串巷的售棒冰小贩,沿街叫卖。“‘冰糕……两分、三分的!’,耳边响起特有的吆喝声,就知道卖棒冰的来了。”

上世纪80年代拍摄于少华街

当时的冷饮除了棒冰还有自制的酸梅汤、汽水。“当时正是电冰箱开始进入国人家庭的时候,有冰箱的家庭是让人羡慕的,因为冰镇出来的酸梅汤、汽水味道绝佳。”

上世纪80年代火车站外冷饮店

在一张当时火车站外的冷饮店的照片上,还能看到现在已经绝迹的冷饮机。“当时一两毛钱就能买一杯,解解暑,有橘子味、苹果味和酸梅味。

作为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的张建设,当年为了摄影这个爱好,召集了一些关系不错的同学,筹钱购买胶卷、显影粉、定影粉和相纸。“同学们有的一两角,有的三五角,有的连分币都拿出来了。”张建设说,当时的黑白120胶卷1.5元一卷,零售印相纸5张1.55元,能兑250毫升水的显影药粉,约0.16—0.2角一包。

上世纪80年代云龙湖东岸

海鸥120双反相机通常拍摄的是6×6厘米的底片,一卷胶卷可以拍摄12张,为能多拍几张照片,他在胶卷仓里加上金属折挡片,拍摄成6×4.5厘米的底片,这样每卷胶片就能多拍出4张。

贾汪自由市场

白天外出拍摄,天黑后回到家,张建设就把自己关在只有大约6平方米的暗室里,摸黑把胶卷冲洗出来。暗室里要用到红色灯,为了省钱,他找来红纸把灯泡包起来。照片扩好后需要上光机,他没有,就只能找一块干净的玻璃,把照片贴上去放在太阳下晒……

放爆竹

路边玩耍

虽然繁琐辛苦,但是张建设从拍照中找到很大的乐趣。特别是为同学们拍的照片,他拿到学校分发给同学,看到他们高兴满意的笑脸,感到很有成就感。

记者 张景良

美编 徐瑞谣 校对 珵智

一审 平珊珊

二审 张渝浚

三审 祁淑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彭城晚报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光影彭城 | 66年前,徐州孩子们也有自己的“迪士尼”!70后、80后的童年回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