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特使穿梭行|十天斡旋六国:从建设性沟通到为尽快停火找出路
3月9日,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同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巴格尔举行会谈,就中德关系、乌克兰危机形势、和谈进程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
3月12日,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结束了他在欧洲为解决乌克兰危机而进行的第二轮穿梭外交。在当天下午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介绍了本轮穿梭外交的情况。
汪文斌介绍道,李辉在3月2日至12日访问了俄罗斯、欧盟总部,波兰、乌克兰、德国和法国,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相关各方举行会谈,深入交换意见,穿梭斡旋,传递信息。各方高度重视李辉特代此访,对中方劝和促谈的努力表示赞赏。
汪文斌也再次强调了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一贯立场——中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为止战凝聚共识,为和谈铺路搭桥。中方也将继续坚持劝和促谈,为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
与去年李辉在欧洲开展的第一轮穿梭外交相比,今年俄乌冲突的形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去年夏天乌克兰发起大规模反攻,但未获得重大突破,随后俄乌战局陷入僵持和拉锯。如今,俄乌冲突已进入第三年,不仅俄乌双方在战场上陷入僵持,欧美各国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援乌疲劳症”。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研究员赵隆此前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曾表示,乌克兰危机最终可能出现的“多输”局面,因此,与去年相比,各方看待此轮穿梭斡旋的视角可能更富建设性,对于中国角色和作用的期待将更加理性和务实,在广泛分歧中争取“有限共识”的意愿也可能更积极。
而另两位欧洲学者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也都对李辉此次欧洲之行持比较积极的看法,认为在结束冲突上,中欧有共同的意愿,也欢迎中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10天6国,各方积极回应
梳理外交部网站发布的消息,李辉此次的欧洲之行,第一站先到了莫斯科。3月2日,李辉与俄罗斯副外长加卢津举行会谈,就中俄关系及乌克兰危机深入交换意见。李辉表示,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已经满两年。历史经验表明,任何冲突最终都要靠谈判解决。越是矛盾尖锐,越不能放弃对话努力。
另据俄罗斯外交部3日的声明,李辉与加卢津表示,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参与,就不可能讨论解决乌克兰问题。
3月4日,李辉抵达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同欧盟对外行动署亚太总司长科旺斯特伦,俄罗斯、东部伙伴和中亚关系总司长塞伯特举行会谈;3月5日,李辉又和欧洲理事会主席首席外事顾问莫杜会谈。双方就乌克兰危机形势、和谈进程等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李辉当天还与瑞士外交部国际安全司司长吕兴格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谈,就乌克兰和平谈判问题及瑞士筹办和平会议事进行了建设性的沟通。
李辉在这两天的会谈中也向欧方表示,中方坚决反对欧盟将中国企业列入最新对俄制裁名单,坚决反对欧盟对中国企业实施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敦促欧方无条件取消列单中国企业,回到同中方对话协商的正确轨道上来。
据欧盟对外行动署官网发表的声明称,在俄乌冲突爆发两年多后,欧盟希望能为中国与乌克兰进行实质性接触提供机会,也希望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发挥建设性作用,利用各种场合维护和促进《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
比利时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主任斯万·比斯科普(Sven Biscop)向澎湃新闻指出,中国一贯表示尊重每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很积极的姿态,可以在此基础上采取更多行动。
3月6日,李辉来到波兰,同波兰外交部国务秘书巴尔托谢夫斯基举行会谈,就乌克兰危机形势、下一步和谈进程等广泛交换意见。李辉强调乌克兰危机长期化、复杂化不符合各方利益,巴尔托谢夫斯基则重申了波兰作为俄乌共同邻国在乌克兰危机上的原则立场。
3月7日,李辉抵达乌克兰首都基辅,与乌克兰总统办公厅主任叶尔马克、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外交部长库列巴就中乌关系、乌克兰危机进行了坦诚友好会谈。乌通社消息称,在与李辉的会谈中,叶尔马克表示,我们重视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并希望今天的会谈将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两国关系。乌方在会谈中向中方通报了战场情况、“粮食走廊”运作、遣返战俘等情况。会谈期间,双方还讨论了在乌克兰和平方案的基础上达成和平的前景。
就在上个月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乌克兰外长库列巴与王毅会谈时表示,中方在全球事务中有着重要影响,希望中方继续为促进和平发挥独特建设性作用,愿同李辉代表加强联系。王毅则表示,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不拱火浇油,不借机渔利,不向冲突地区或冲突方出售致命性武器。“哪怕和平只有一线希望,中方也不会放弃努力。”王毅说。
比斯科普也告诉澎湃新闻,欧洲有很多人欢迎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任何外交倡议都是受欢迎的,哪怕在短期内成功的希望不大。
3月9日,李辉与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巴格尔举行了会谈。李辉表示当前冲突对抗有进一步升级的风险,不符合包括中德在内广大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3月11日,李辉同法国外交部政治与安全副总司长拉科特在巴黎举行会谈。李辉表示,当前最紧迫的是为局势降温,寻找尽快停火止战的出路。李辉还提到,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两国作为具有全球影响的独立大国,应加强对话合作,共同致力于塑造和平稳定、平等有序的多极世界格局。
拉科特表示,乌克兰危机对欧洲安全及国际秩序带来冲击,法中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更大的责任与义务共同推动危机妥善解决。
此前,外界有所谓“中国认为俄乌冲突旷日持久对中国有利,因此无意看到冲突早日结束”的谬论,《南华早报》的一篇报道指出,李辉正在进行的第二轮穿梭外交驳斥了这种谣言。
就在李辉抵达乌克兰的那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外长记者会上谈及俄乌冲突时表示,“中方支持适时召开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和平方案进行公平讨论的国际和会。”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就是为止战和谈铺路架桥。”王毅说。
英国伯明翰大学国际安全教授史蒂芬·沃尔夫(Stefan Wolff)对澎湃新闻表示,虽然欧洲和中国可能不会在俄乌冲突的所有问题上意见一致,但双方在结束冲突方面都有一种紧迫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双方继续保持对话很重要,李辉的访问以及之前王毅的慕尼黑之行及访欧都是保持对话活力的重要因素,让中国、欧盟及其成员国能够探讨可能的推进道路。
停火止战尚需各方更多努力
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后,欧洲援乌乏力,美国今年将举行总统大选,前总统特朗普大有卷土重来、二入白宫之势。而刚刚与特朗普见过面的匈牙利总理欧尔班3月10日接受采访时称,特朗普不会为俄乌冲突出一分钱,“特朗普现在不是美国总统,但当民主党希望拨款资助俄乌冲突,他的政党(共和党)就会阻止。”这一切意味着,俄乌冲突的前景或将面临更大变数。
法国《世界报》评论员阿兰·弗拉雄(Alain Frachon)此前在其专栏中表示,北约成员国之间的联盟将难以经受住特朗普的连任的考验。3月5日,欧盟委员会建议提振欧盟军火工业方案,目标是把欧盟军火工业转向“战争经济模式”,以应对俄乌冲突引发的危机。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欧洲国际关系室主任赵晨研究员向澎湃新闻表示,欧盟此举不仅是为了继续援助乌克兰,也是为特朗普再次上台做好准备,如果特朗普上台后放弃乌克兰,欧洲需要直面更多的军事压力。
而美国总统拜登在3月7日发表国情咨文时,在演讲一开始就呼吁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援助。拜登表示,如果美国现在不顾乌克兰,“乌克兰将会面临危险、欧洲将会面临危险”。他称,“我们不会离开。我们不会低头。”
沃尔夫承认,目前欧洲和美国都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但他认为即使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跨大西洋关系也不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欧洲国家需要管好自己的事情,加强军事能力是必要的。
比斯科普则认为,无论谁赢得美国大选,美国对乌军事支持都会减少。因此,欧洲应该准备好从美国手中接管主要的军事任务。欧盟已给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地位,这意味着无论发生什么,欧洲领导人都将支持乌克兰。
最近一段时间,俄乌冲突似乎也出现了一些升级、扩大的苗头。先是法国总统马克龙自2月下旬以来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不应当排除向乌克兰派遣西方军队的可能”。最近一次是在3月5日,他在访问捷克时再次提到这番争议性言论。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日前又在纪念波兰加入北约25周年的一场活动上表示,一些北约国家已经向乌克兰派遣了部队。但同一天,波兰防长瓦迪斯瓦夫·科西尼亚克-卡梅什表示,波兰不会出兵乌克兰。而波兰此前与英国、德国、瑞典、捷克、意大利、匈牙利等国一样,在马克龙发表“派兵言论”后,都表示不考虑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
尽管北约的军事后勤人员早已进入乌克兰,担任培训和设备维护保障等工作,但成建制的作战部队直接介入俄乌冲突,毫无疑问将使局势升级。
另一方面,目前欧洲相关各方正在进行的一些劝和努力也遭遇了挫折。3月2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土耳其参加第三届安塔利亚论坛时表示,俄罗斯从未拒绝谈判,是乌克兰不希望参加。而针对瑞士提出的计划在夏季之前举行乌克兰和平会议,拉夫罗夫直言,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无法信任瑞士,因为瑞士现在已经失去了中立性。
3月10日,乌克兰方面也拒绝了罗马教皇方济各的和谈呼吁。方济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有许多国家希望调停俄乌冲突,乌方不应羞于在事态恶化前进行谈判,并称最强大的人是为人民着想,有勇气举白旗并进行谈判的,“当你看到自己被打败,你必须有谈判的勇气”。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在社交平台上撰文回应称,乌克兰永远不会投降,乌克兰“永远不会升起(国旗以外的)任何其他旗帜”。
教皇的言论引起争议后,罗马教廷出面澄清,称教皇所说的是停止敌对行动,并通过谈判实现停火,而非让乌克兰“投降”。
汪文斌在12日的记者会上所说的,“中方真诚希望有关各方展现政治意愿,推动局势降温,为尽早实现停火,建立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共同努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