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锐评 | 李钰莹:从《重庆森林》看社会飞速发展下的孤独男女

2024-03-13 11: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从《重庆森林》看社会飞速发展下的孤独男女

作者:李钰莹

《重庆森林》电影海报(图片来自互联网)

摘 要

《重庆森林》作为一部经典文艺爱情类电影,让人深深体会到了都市生活的孤独感。影片将故事设置在香港的“重庆大厦”这一充斥着资本主义的狭小空间内,通过对时间的收缩与放大,巧妙运用镜头转换与影像色彩等视听语言向观众展现了都市中男男女女的孤独感。本文在赏析电影拍摄艺术手法同时,针对电影情节与社会背景对这种孤独现象开展分析。

《重庆森林》于20世纪九十年代在香港上映,是一部由王家卫导演,林青霞、梁朝伟、王菲、金城武等人主演的都市剧情电影,曾入选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的“最佳华语片一百部”、金马影展的“影史百大华语电影”、美国《时代》杂志的“世界影史百大不朽电影”以及 BBC 的“世界影史百大外语片”。该片依次讲述了两对男女的爱情故事,其独特的影像风格与极端化的视觉影像,向观众生动展示了当时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喧嚣与冷漠。它犹如一副真实的画卷,将香港普通群众的生活点滴描绘刻画下来,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展现了最真实的香港社会实态,展现出生活在都市的孤独人群的种种情感——忧郁、暧昧、敏感、徘徊等。

No.1

剧情与片名解析

该影片讲述了两个独立的爱情故事——阿武与女毒枭,233警官与阿菲;以独特的手法将两个不相干的爱情故事串联在一起,两个故事牵动着四个人物,他们分别相遇,相知,再错过。由林青霞扮演的神秘金发女郎,曾经利用印度人贩卖毒品,并且杀光了所有叛变逃跑的印度人,而后遇到了刚与女朋友阿may分手的警员阿武,二人度过了一个温情而微妙的夜晚,之后女毒枭杀死了背叛自己的外国前男友,但最终也被发现惨死于重庆大楼中。阿武常光顾的快餐店新来的女照应名叫阿菲阿菲,她对常来光顾的警员233一见钟情,她拆了233空姐前女友留在快餐店的信,拿了233的钥匙,趁他不在时进了他家,帮他收拾物品,改变了他原来的生活。当233发现后,阿菲却要前往加州,再等到成为空姐的阿菲回来时,233已经成为了快餐店的老板。

片名虽叫《重庆森林》却与重庆和森林都没有任何关系。“重庆”是因为该片的取景地在香港的“重庆大厦”,那里鱼龙混杂,各种阶级、各种肤色,各行各业,被人们喻为“香港少数族裔的九龙城寨”。“森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钢铁森林”、“城市森林”,代表了满是钢筋水泥的城市建筑群。“重庆森林”相当于一个微缩的社会,每天都上演着永不落幕的悲欢离合。而王家卫正是利用这样的背景,在讲述两个爱情故事的同时,展示了社会飞速转型发展下当代人情感上、精神上的敏感、迷茫与孤独。

No.2

影片体现人物孤独的巧妙手法

正如法国社会学家伊夫·格拉夫梅所说:“城市是符合活动和个人分化的最先进形式的社会活动空间结构。”城市是流动的,置身其中的人们是孤独的,它若难过一座钢筋水泥式的森林,人们越来越理性,懂算计,同时也越发疏离,愈发孤独。《重庆森林》巧妙选取了极具城市化与消费性的场景,例如快餐店、超市、酒吧、麦当劳等,同时利用角度将空间凸显得十分拥挤狭窄,这种封闭孤独的空间,给人带来了“精确的压迫与飘忽的不安”,渲染并且传达了人物内心的孤独。王家卫场景选取的巧妙还体现在了“动静结合”处——当周边人群川流不息,663却站在快餐店门口慢慢地喝着咖啡,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他与女友的回忆像走马灯一样闪过,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样越是看似平静的人物却越能引起人们关注,越能体现人物沉浸在自己孤独的意境中。

在影片的开始,女毒枭在开枪射杀后不慌不忙地离开现场,警员233在杂乱的人群中穿梭、寻觅,然后二人擦身而过。对于这一段情节,王家卫运用了抽帧摄影,运用手持摄影机,以及无规则的晃动情景,再用以蒙太奇手法,使观众视角似乎就是追逐中的人,离主角很近,离其他人又很远,给人以“迷幻”却又惊心动魄的观感,也印证了电影台词中的一句话:“每一天你都会跟许多人擦身而过。”这也是王家卫的经典电影风格,用在开头片段能放大观众内心的紧张,不安情愫,从而更好地与主人公共情。

另外,影片大量采用了清冷色调,用暗沉的色调拍摄车水马龙的都市生活,在这种昏暗的色彩配比中,也形象地体现出灯红酒绿下的城市孤独感。夜的压抑与腐朽在昏暗的路灯下、在流转的霓虹的光色下、在降格拍摄下的天光与幻灭的色彩中一步步吞噬着整个城市。例如,在女毒枭与警员233的追逐战中,能捕捉到很多鲜艳的色彩信息,当观众跟随镜头视角与主人公共情产生紧张不安情绪时,也寓意了在繁华的城市中隐藏了人们内心的惶恐、茫然与孤寂。全片蓝白冷色的调配,给主人公营造了冷淡孤独的氛围,也是在从侧面寓意人物内心的疏离感。而角色的造型在某种程度上也会给整部影片营造出特殊的艺术氛围。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被爱与欲望驱使着的人群,闯入了昏暗、漫无天日的城市森林,无法逃脱。同样极富特色的是逆光拍摄,在第一个故事中,多次出现了逆光拍摄下的女毒枭的背影,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踽踽独行的女人,不见其容貌,只见其身形与极富气场的背影,将她独立强势的形象轻而易举地刻画出来,却又让人有意无意间感受到了其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在第二个故事中则是警员233从对街走向快餐店时,导演巧妙运用了光影的变换,从顺光到逆光,233依旧是那个不变的充满诱惑力与神秘感的警察,他模糊的身影在走向快餐店时逐渐清晰,帅气的脸庞也愈加明晰,极好地展示了快餐店招应阿菲的偷窥视角,展现了阿菲的情愫暗生也刻画了警员233的人物形象。

No.3

结合社会背景进行剧情分析

其实从片名的分析中也不难看出本片与城市发展相关,自20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入侵我国,在西方国家的影响下香港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新的基础设施开始建设,人们的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香港工人的技能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工业产品的技术层次也接着提高。紧接着由于我国出台改革开放政策,1982年后香港的制造业将生产据点转移到广东省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带为中心,这一举措也使得香港经济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主。因服务业的发展使香港扮演中国“窗口”作用,同时使香港经济迅速发展及加速国际化。1989年,香港输出总额居世界第8位,港口货柜装卸和手表的生产量皆为世界首位,经济的自由性也是居世界之首,每人的总生产值(GDP)为24000美元,可见当时社会背景下香港经济之繁荣,被誉为是“资本主义的象征”。同时随着新型文化产业的产生,人类文明遭受到了来自高技术高科技发展的严重威胁。

电影真实再现了时代更迭下香港社会的方方面面,半山电梯、传呼机、录音机与音响等等都是最直观的表现,繁忙的街道、拥挤的人群还有灯红酒绿的世界也都是真实的反映“重庆大厦”中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劳工等,资本主义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兰桂坊更是聚集了大小酒吧、俱乐部、餐厅等中高档消费场所于一体。物质文化得到了高度发展。然而对于城市丛林中的人类,难以将物质与精神相和谐统一,二者必有所得失。人们都为了生计披星戴月地工作、奔波,都在忙忙碌碌中想要达成自己所追求的物质生活。只有在双方都达成一定的利益共识时才会彼此合作,给予对方帮助,这一点也恰巧印证了片名“森林”二字,人正是森林中的树木,各自生长,只有当营养缺失必要的时候才会互相结合采取根部相互缠绕的方式来获取营养继续繁殖,这也是影片的一大巧妙之处。在这样的城市丛林中,人际关系难以获得,人们内心都被孤独寂寞充斥。灯火通明的大厦与生活在其中灵魂缺失的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如影片开头,警员663不断给人打电话寻求安慰,只是为了填补自己内心在失去前女友后的空虚与孤独。

其实细想,影片第二个故事中阿菲与警员233的故事很巧妙。导演在具象与意象之间不断来回转换——与其说阿菲因为爱上了233经常偷偷潜入他家改变了他家的布置,不如说是阿菲潜入了233 的内心在潜移默化地帮助233走出失恋的痛苦并且逐渐接受新的生活新的人群。同时,阿菲与233故事的结尾也是许多人难以理解的,有人认为阿菲并不是真正的爱上了警员233,而是在知道他前女友空姐的身份后对空姐这一职业产生了极大的向往之情,从而喜欢穿上职业装摆脱快餐店招应的身份。而这也正好印证了为什么当233发现阿菲经常潜入自己家后约她在咖啡厅见面时,阿菲却选择了飞往海外成为空姐。但其实如果结合主人公的生活背景与时代环境仔细琢磨,会发现阿菲并不是这样物质的女人。就像开篇阿武陈述到“在六个小时后,她会喜欢上一个男人。”电影中所塑造的阿菲是一个捉摸不透,自由随性的小女孩形象。当她爱上233,发现他仍未走出上一段感情的情伤就会主动帮他隐瞒前女友的消息,同时偷偷潜入他家给他打扫卫生,帮他换掉所有的东西。但她也是这个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社会中的一员,有时也没有足够清醒的头脑去面对自己的感情,去真正接受233.在影片结尾,阿菲并没有赴233的约前往加州酒吧,而是去了美国加州,她给233留下了一封信。之所以选择先去海外成为空姐,应当是她想短暂地逃离“重庆大厦”,逃离这个快节奏,忙碌地不得停息的城市,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寻找自己的内心,重拾接受警员233的勇气。而一年后阿菲当了空姐,两人重逢,233已经成了快餐店的老板。233拿出信里那张已经模糊的登机证,阿菲问他想去哪,233嘴角一笑:“无所谓,你想去哪就去哪。”既自然,又美好。可见阿菲在加州的一年间已经获得了心灵的净化与升华,也重新拥有了面对重庆大厦的勇气。

从这一点我们也很容易看出,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下很容易击垮人的内心,让他们产生了不同的逃避反应。对于233来说是麻痹的内心,他甚至无法发现自己日日生活的家竟然进了陌生人;对于阿菲来说是当233接受她时自己却丢失了勇气。而在第一个故事中,对于阿武与女毒枭,则是在遭受前一段感情的破裂后,急于渴求他人安慰的“快餐式感情”。阿武是一个寻春的少年,因为失恋而郁郁寡欢,每天以凤梨罐头来消磨自己,但是终究得不到快乐。在失恋难以释放的那一天他来到酒吧,偶然遇见了女逃犯,便一见倾心。他不假思索、死皮赖脸地与女逃犯聊天,并希望得到女逃犯的欢心,但最终什么也没得到。阿武希望通过与女逃犯的感情来愈合曾经的感情创伤,也希望从此开启一段新的感情。但因为女毒枭的不屑,阿武逐渐地将感情寄托在了一夜情上,希望通过这种感情来满足自己的寂寞。阿武的身上有着年轻人的稚气和冲动,对爱情极度渴望,但其实是寂寞与空虚。阿武与女毒枭的爱情是很多现代人对待感情的真实反映,一面无法与自己真心相爱的人在一起,一面又在及时行乐的感情中寻求心理安慰。阿武看着醉酒的金发神秘女郎并没有对她做什么,反而轻轻将她的鞋脱下,将她放在床上,二人背靠背度过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当女毒枭醒来后,回忆昨晚的一切,想起前男友的背叛,于是枪杀了前男友。这里与其说她了断了前男友的生命,不如说是正式亲手了断了自己这一段感情。金发女与阿武二人形单影只,都是在感情受挫的孤独人士。一个刚刚摆脱警察的抓捕,一个在喧闹的人群中对对方一眼万年,或许她们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爱情,只是共同生存在城市丛林中,彼此都太孤独了,需要一个情感的依靠,一个港湾能让自己停泊一小会,休息一下就好。正因为如此,这种快餐式感情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逐渐兴起。

由以上分析可见王家卫十分巧妙地运用了精彩的剧情,微妙的人物关系,充分体现了都市生活中男男女女的孤独情愫。当社会飞速发展,人们被资本操纵,为了生计不停劳作,当疲于为物质生活奔波,精神世界好似一座枯井,急需人际关系甘露的滋补。人们难忍内心的孤独,不断向他人寻求安抚,甚至容易产生焦虑急躁等情绪。好在万万千千正如影片中233与阿菲一般的男女,最终都得到了解脱,亦或寻觅到了解决之法。

【参考文献】

[1]欧阳时雨,陈劼珉.王家卫的怀旧电影:20世纪90年代香港市民心理特征的映射[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2(03):117-119.

[2]黄哲.香港社会工作发展与历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06):16-20.

[3]雨山往事.以《重庆森林》为例,解读影片中王家卫独特的电影美学风格 百度文库.

[4]吴骏.《重庆森林》:钢铁丛林,孤独人心 浙传在线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

[5]揭祎琳.城市森林的现代性——王家卫电影《重庆森林》的孤独与浪漫解读[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5):62-65.

[6]艺术评鉴:浅析王家卫的《重庆森林》.

(本文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光影中的百年中国》2023年度期末作业,获得“新青年电影夜航船2023年优秀影视评论”)

新青年电影夜航船

本期编辑 | 孙雁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锐评 | 李钰莹:从《重庆森林》看社会飞速发展下的孤独男女》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