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静安雕塑公园呈现“瓷·赋”:看陶瓷文化的当代表达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2024-03-12 08:33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提起陶瓷,生活中随处可见,青花瓷、釉里红、珐琅彩等等。追溯历史,中国瓷器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陶瓷文明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也是东方美学与东方精神在器物上的体现。

3月12日,“瓷·赋——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在上海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美术新空间”开幕。展览共展出7位国内知名艺术家的81件(组)作品,以此呈现当下陶瓷艺术的美感与生命力。

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了解到,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呈现了艺术家孙良、张国君、白磊、刘正、白明、熊开波、赵淋七位艺术家的81件(组)作品。这些陶瓷作品涵盖了美人尖瓶、文君瓶、碗口瓶、箭筒、瓷板、卷缸、瓷盘、圆盘、锥管、雕塑等多种形式。

展览现场,刘正《惊蛰》

主办方表示,展览不仅希望赋予陶瓷艺术新的审美和生命力,也赋予广大观众对于陶瓷新的认知和视觉体验。进入展厅,最先给人留下印象的是陶瓷的丰富色彩。深邃而神秘的蓝色瓷板上,金光闪烁着祥瑞图腾的金龙和翩翩起舞的金凤,艺术家孙良把星空、蝴蝶、羽翼和其想象的图腾都融入多彩的瓷板画。每幅瓷板画都独自成景,连起来看又相得益彰。

展览现场,孙良作品

艺术家刘正的作品《惊蛰》是其经常创作的主题。惊蛰是一个节气,是万物冬眠之后复苏的日子,刘正的惊蛰以人为主题,借以喻示人体无穷的生命力。另一件作品《钟馗》瓷盘也是其常作题材,他希望借以传统题材,表现出不同于传统造型的新样式。

展览现场,张国君《意山》

之后,绚丽的色彩变换到空灵的感受,艺术家张国君的《意山》瓷板是一个长卷式的,以山水形态为意象的作品,另一组作品《问山8号》则是亚光釉上彩瓷板,以传统文人喜爱的石头为题材,将石头形态主观性变化,并以色彩进行装饰。而艺术家白磊的陶瓷作品《平静的风景》《山雾》等,则采用釉上彩的方式,将传统绘画中具象的名山大川用抽象和意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呈现特殊的韵律感与节奏。

白磊《平静的风景》

在展台上陈列的是艺术家熊开波的青铜系列作品。相较于通常的以白色为底的陶瓷作品,青铜色泽的作品是比较少有的,这对于工艺和烧制的要求都非常高。这一层展厅的另一个特色便是分布在回字形两边的陶瓷雕塑作品,这群小泥人呈现出的是当下的词汇,如头顶麒麟、镜像白熊、胸有猛虎等,是艺术家赵淋用童趣的方式映射着社会现象。

展览现场,熊开波作品

拾阶而下,则是B2层展厅,走在镜园的通道上,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特别吸睛,这是件高达1米多的箭筒《云涌山峦》,由白磊创作,呈现出玉一样的通透温润。另外,中庭的“镜园”和陶瓷作品的融合也是视觉上的一个亮点,特殊材质的玻璃与陶瓷相互映射,延伸。其中,艺术家白明的《生生不息》呈现的是对藤蔓的抽象,也是对“线”的精神溯源。而白明的另一组作品《管锥篇》取自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意象,上管窥天,下锥至地,在他看来如书画、宝剑、奏折、笔杆……象征着古典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展墙上,16根摆放整齐的《管锥篇》不同于常规的瓷板绘画与瓷器质感,呈现的是泥土本身的质感,意在表达对于时间、空间、物质等元素的思考。

白明《生生不息》

对于此次展览,策展人黄彩娣表示,他们在继承传统陶瓷工艺的基础上,从当代审美的角度,在跨学科、跨媒介相结合的互动下,对陶瓷展开了一系列探索与创新,形成了独具时代特征的作品,也在向世界传达着古老东方文明在新时代下的活力与创造力。

展览现场

另一位策展人熊景兰长期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陶瓷的收藏、研究与传播。在她看来,当代陶瓷艺术的核心是“东方当代”,“东方表明了我们的文明根性,是在我们自己的文脉与精神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则是具有一种突出的时代性、先锋性、实验性与未来性。所以,此次展览是一次传承与创新,是展现东方当代的成果。”

展览现场

展览将展至5月5日。

    责任编辑:黄松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