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第三场代表通道:“及时奋发精神”,传递春天的温暖和信心

澎湃新闻记者 高宇婷
2024-03-11 17:36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3月11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举行,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接受采访。

3月11日14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澎湃新闻注意到(www.thepaper.cn),本次人大会议的最后一场“代表通道”中,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公司社区经理钱海军,甘肃积石山县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马秀英,江西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协会主席于集华,西藏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乡长扎西江村,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等6位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走上“通道”,回答媒体提问,传递温暖和信心。

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阶段,应如何正确引导和栽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幸福与否在双手、温暖与否看太阳”,“及时奋发精神,好担当宇宙”……6位代表讲述了各自甘愿奉献、点亮他人的故事。他们为这个春天带来更多暖意,带来更多希望。

“用微薄的力量去点亮一盏盏温暖的灯”

2023年12月18日深夜,甘肃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地震后,甘肃受灾情况和百姓安置情况牵动人心。

在3月11日的“代表通道”上,甘肃积石山县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马秀英回忆了那段寒冬里艰苦、难忘的日子。

去年冬天地震来临的那天晚上,马秀英急忙拉着孩子躲到卫生间。不久就接到通知匆忙赶往医院。积石山县600多名医务人员在灾后半小时内及时投入救治,她和同志们用手机照明,安置患者、抢救伤员。那些天发生的许多的事她至今难忘,来自各方的救援力量陆续抵达,天还没亮,受损的道路抢通了、中央储备来了、省内救援来了、各地物资来了……帐篷搭起来了、热腾腾的牛肉面也出锅了。

马秀英表示,灾害无情人有情,大灾大难面前,伟大的祖国是最坚强的后盾。危难时刻,见证的是同时间赛跑、与严寒抗争的中国速度,凝聚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力量。作为一名抗震救灾的亲历者,她为能生活在这个充满爱与力量的国家感到无比幸运和自豪。苦尽甘来,积石山的春天定将生机无限。

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公司社区经理钱海军被许多人称为“点灯人”。何为“点灯人”?钱海军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今年是他从事电力工作的33年,也是做公益慈善的第25个年头。有人问他,是什么支撑他扎根一线?他回答:“是用专业的技术去帮扶别人,把爱流动起来,这是一件很快乐、很幸福的事。”

在服务过程当中,钱海军发现总有一些老房子,住在里面的老人有些没有子女,有些子女不在身边。还有一些残疾人,假如灯泡不亮了、电路跳闸了,谁来解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走在老百姓需要的地方。

“我制作了500张名片,分发给那些有需要的人,用行动告诉他们,爱是不会变老的,电力的服务会越来越好。”钱海军说,服务过程中还发现残疾人家庭的中央线路存在安全隐患,这个比例比较高,接近40%,大量改造的需求他一个人力量不够,便成立了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开展了“千户万灯”服务——走千户、修万灯,暖人心。一些地方乡村电工很稀缺,为了助力乡村振兴,他们在西藏、四川推进了乡村电工的培养计划,让年轻人学一门技能,扎根乡村服务建设家乡。钱海军和同事们走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行程有23万余公里、服务7万多人。

明年“千户万灯”服务已经做满十年了,钱海军有一个梦想,希望可以一直这样走下去,走遍祖国的山河,把这个温暖传递给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也温暖了自己。我会拎着工具箱,走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我想用微薄的力量去点亮一盏盏温暖的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钱海军说。

景德镇瓷器和珞巴族的民族文化传承

景德镇瓷器世界闻名,曾经普通百姓买不起的珐琅彩,如今通过技术突破,也能走入百姓家了。

江西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协会主席于集华在“代表通道”讲道,他是一名景德镇陶瓷手艺人,8岁随祖父学艺。景德镇有一种瓷器叫珐琅彩,当时由于原料稀缺、价格很贵,仅在皇宫里面使用。“十件斗彩瓷,不如一件珐琅瓷”。通过多年努力,我们创造出最新的技术,把现代的珐琅彩做成和原来一样。现在的珐琅瓷,就是当时皇家的珐琅瓷走进百姓家。

谈到陶瓷“走出去”,于集华表示,瓷器必须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问题。2020年时,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于集华向有关部门提出设立景德镇知识产权法庭的建议。该建议当年得到答复,第二年景德镇知识产权法庭挂牌成立,陶瓷方面的知识产权有了法律保障。

西藏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乡长扎西江村,是一名珞巴族的全国人大代表。西藏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也是一个边境乡,那里山高路远。

2018年扎西江村第一次从拉萨赶到乡里面,足足用了9个多小时。这一次到祖国首都北京参加全国两会,从乡里到拉萨走同样的路线,只用了5个多小时。道路建设让基层老百姓感受到出行方便,也为边疆发展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

“如今,219国道就从我们家门口穿过,斗玉等边疆乡镇已经成为游客的打卡点。我们的乡亲们开起了民宿、餐饮店,吃上了旅游饭。”扎西江村说。斗玉乡的展览馆马上就要建成开业了,珞巴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珞巴族的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华民族大花园中,我们就像一朵美丽盛开的珞巴之花,民族团结更像阳光和空气一样融入我们每个人的血脉当中。

扎西江村表示,以前珞巴族是以刀耕火种、狩猎为生,如今大家越来越觉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保护好自己美丽的家园。现在野外经常可以看到马鹿、猴子、狐狸等,平时很难见到的野生动物。他们有时候会跑到我们的村庄周围东逛西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随处可见。随着国家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珞巴族群众的腰包也是鼓起来了。随着网络设施的覆盖,偏僻的小乡村也能和全国人民实现互联互通。

西藏有一句谚语:“幸福与否在双手、温暖与否看太阳。”“我们将继续鼓足干劲、开拓进取,争做幸福家园的建设者,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篇章。”扎西江村说。

让喜欢射箭的孩子射箭,让喜欢下棋的孩子下棋

如何看待教育?如何看待学生差异?如何看待学生的创造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和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旭在“代表通道”上分别回答了上述问题。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旭表示,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当中,他深刻感受到教育是培育希望的事业。

2016年,王旭接待了一位只有11岁的小男生,他很小的时候因为车祸高位截瘫。有一天妈妈推着他的轮椅来到王旭办公室,他问:“老师,我想来你们学校上学。”看着他坐在轮椅上的模样,王旭问孩子:“你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吗?”“我能。”孩子说完之后,双手着地、用力往前走。

那一刻王旭的眼睛湿润了,他和同事们非常敬佩孩子,也相信这个孩子。果然这个孩子积极向上、乐观坚强,毕业时顺利考上大学,选择了机器人工程专业。这个孩子说,他自己就是假肢最好的试验者,因为他知道一个失去肢体的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重大的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不放弃他,给他最需要的帮助,就是给了他生命的希望。”王旭说,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父母、老师应该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他提供课程,给他搭建平台,让他的长板更长,让他今天的兴趣爱好,变为明天人生发展的优势,这也会点亮他职业的希望。

王旭讲道,雅礼校歌中有这样一句话“及时奋发精神,好担当宇宙”。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地球上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孩子之间没有差距、只有差异。让喜欢射箭的孩子射箭,让喜欢下棋的孩子下棋,尊重差异、相信孩子,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天赋、潜能和梦想,才能鼓舞每一个孩子的希望。特别是父母、每一位老师,首先应该对自己、对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个希望就会像阳光一样照耀着孩子的成长。

王旭表示,青少年阶段,正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积极引导和栽培,学校一边连着万家灯火,一边连着民族和未来,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充满希望,让我们国家和民族充满希望,这就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在“代表通道”上讲道:“实际上我个人的学术生涯也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发现和开拓新的前沿领域。从我个人的学习、研究和教育工作的经历,我意识到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现实当中碰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复杂的和不确定的,单一的学科和专业往往也很难解决问题。但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是用过去的知识教给现在的学生,希望他们能够解决未来的问题。”

高松表示,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需要培养学生一些一般性的能力,特别是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从而形成创造力,这样一个理念实际上也跟中山大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分契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更多参与高水平研究。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高校是这三者最集中的一个交汇点。

高松提到,担任人大代表以来,这两年他提的建议基本都和如何发挥高校的交汇点以及主力军作用有关。去年,他建议提高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稳定性支持的比例,今年建议进一步优化竞争性研究经费的管理使用,从而更好的激发科研工作者和所在单位的积极性,推动产生更多的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这既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又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形成新的生产力。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