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完美的日子》:生活既不够残酷,也谈不上美好
日常生活一直受艺术电影偏爱,我觉得,在大银幕上看别人的生活是需要勇气的。这种电影看多了,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和电影里的生活其实也差不多,然后你慢慢习惯,像人习惯一种生活似的。这时,你才真正走入了这部电影。大部分人进电影院是为了逃避,在商业大片里寻求纾解,但也别忘了电影院也是一些人思考生活的窗口。
《完美的日子》海报
我最初看到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扉页上写着的“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大吃一惊。活下去,并且要记住,而记住的日子一定是经过主观过滤的。那样的生活,还是我们理解的生活吗?我的体会是一天过去,总感觉有些不一样,但又记不起具体发生了什么,还没反应过来,第二天已经开始了。
维姆·文德斯执导的电影新作《完美的日子》恰好印证了这种微妙感觉。很多观众一开始看不出电影里的日子完美体现在哪儿——主人公是个年纪比较大的清洁员,每天在几个空间,重复做着相同的事。在家里他是个孤独的独居老人;在城市各个公共卫生间里他是清洁员,在澡堂他是个心情放松的普通人,在居酒屋他是一个向往爱情又不主动争取的男人。电影里的每一天,都结束在他在家中孤独一人的场景。但主人公脸上从来没有厌烦的神情,甚至还有不少我最初难以理解的幸福感,洋溢在脸上。
《完美的日子》剧照
镜头瞄准了这个老人的日常生活,具体到每天早晨出门、晚上回家,偶尔在睡前躺在榻榻米上看看书,不厌其烦。
我觉得,这部电影和美国导演吉姆·贾木许那部以公交车司机为主人公的电影《帕特森》要表达的东西很相似。
《帕特森》剧照
那个叫帕特森的年轻司机,每天也是在完全相同的路线上开车,他随身携带笔记本,一有空儿就写诗,但他也没有任何读者。电影大部分时间拍开车、写诗,睡觉、开车、写诗、睡觉等生活片段。帕特森不和任何人交流。唯一和厕所清洁员不同的是,他有个女朋友,见面时他为女友读诗,像情侣之间的悄悄话一样。
两部电影都倾注了导演对日常生活的巨大热情。我觉得,这份诗意总能在最后拯救生活里的人。文德斯最著名的电影《柏林天穹下》《德州巴黎》都是以日常生活中的诗意,打动观众。这部新片里说的也是老话题,那份诗意(虽然清洁员不写诗,但是看书)还在起作用。这里面就诞生了一种残酷的东西,文德斯告诉你,人和人的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区别。
他把这部电影献给小津安二郎,也就是献给了他对(日本)生活的一种感受。因为,他曾在1982年拍过一部纪录片《寻找小津》,拍《完美的日子》等于是故地重游,他最想看看这座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我所说的他对生活的感受,也来自那些微妙的变化,当然肯定也有一种不变的东西——“主要是弥漫在他电影中的那种感觉,即每件事物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刻都只会发生一次,日常故事是唯一永恒的故事。”这是文德斯拍这部电影的缘起。
《完美的日子》剧照
想一想在电影1小时28分5秒前,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几乎耗尽了我们的耐心时,外甥女闯入了他的世界——文德斯拍这部电影时也扮演了这么个角色。每天,外甥女跟着舅舅去工作,好像在体验不同的世界,哪怕之前重复多次的清理厕所的场景,也因为新的视角而新鲜、生动起来。在某些时刻,文德斯就等同于这个女孩,女孩问出的话,也是文德斯——这个外来人好奇的内容。至少,还有人好奇那个世界。世界可以是个很大的词语,也可以很小,它就是每个人的生活时空,这也是每一天可以不那么相似的地方。
《完美的日子》剧照
关于世界,我想起了电影里的那个黄昏,主人公结束一天工作、泡完澡回家的路上,很幸福的样子。准确地说,是舅舅和外甥女骑车经过的一座桥。
外甥女说:妈妈说,你和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舅舅说:或许她说得对。
外甥女问:你也这么想吗?
舅舅说:这个世界是由很多的世界组成的,看起来好像都连在一起,但其实也有脱离联系的世界。我所生活的世界,就和你妈妈的世界完全不同。
外甥女问:那我呢?我在哪个世界?
然后,两人把单车停在了桥上。外甥女问他想不想去看大海,舅舅回答说,下次。外甥女又说,下次是什么时候?舅舅说,下次就是下次。从这个回答,不难看出这个舅舅的确活在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世界呢。后面还有一个情节是,主人公喜欢一个餐馆老板娘,他的爱情表现,就是从开业一直去那里吃饭,一直吃五六年。在电影快结尾时,主人公和往常一样洗完澡、骑上车去吃饭,一拉门,就看到老板娘和一个男人抱在一起,于是掉头就跑了,独自到桥下喝酒。
《完美的日子》剧照
那个男人后来去了桥边,他是老板娘的前夫,患了癌症,想最后和她见一面。两人在聊天时,前夫忽然问:影子互相重叠的话会变得更暗吧。主人公被问愣了,回说,说不定。前夫接着说:有太多事情我搞不明白,结果生命就在这样一片迷茫中结束了。然后,镜头对准主人公。他脸上立刻露出了和年龄不相称的单纯神情。
他这个反应太重要了,这个话好像说中了他的点。后面的情节发展是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两个老人在桥下试了试让影子重叠,会不会更暗。结果两人各执己见,对方说他真固执啊。主人公则像没听见一样,说:这个世界怎么可能会有事情是不会改变的。
按常规的电影拍法,两个老头子在桥下玩踩影子的游戏,不应该预示着一种改变吗?主人公接下来的生活,总该有点变化吧?第二天,他醒来,还是一样,穿戴整齐,全城公共厕所的钥匙挂满腰间,然后,开车出门。
电影最后一个镜头很长,车在公路上。摄影机——也就是观众的眼睛在银幕上,正对主人公的脸。他一路上面带笑容,眼里充满希望,不仅配合着音乐,还配合着天边的旭日。虽然,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也许,我和他也活在不同的世界。但我知道,他很满足。生活改变,还是不改变,对他来说不重要。完美的日子,就是他现有的日子。
人活在对生活千差万别的理解里,完美只能是相对而言的,但这种相对是不是也发生在一种绝对之中?我在想,是不是有一个绝对的生活概念?如何用电影准确地把它呈现出来?
文德斯用《完美的日子》给出了一种答案(他在访谈里说):“如果,你真正学会了完全活在当下,那么生活也就无所谓固定的模式,只有一连串的独特的事件、独特的相遇和独特的时刻,它们接连发生,永不停歇。”
当然,生活有残酷的一面,比如它有可能变成牢笼。它的另一面由一连串独特的事件、相遇和时刻构成。很多人在这一面获取着美好的感受。真正重要的还是存在的,永不停歇,周而复始,像一个循环、清洗系统似的在运作,最终显露出的,生活本来的样子(除了极端个例时有发生)既不够残酷,更谈不上美好,只是人的承受力不同而已。完美,存在于不完美的理解之中,一切看你如何看待、如何度过属于你的那部分生活了。
《完美的日子》剧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