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慢病防治不能“慢”,专家:加强慢阻肺特应性皮炎等防控水平

澎湃新闻记者 张依琳 实习生 张清阳
2024-03-11 11:35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近期,“我国有近1亿人是慢阻肺人群”话题登上热搜。提起慢性病,老百姓最先想起的就是三高,其实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也是慢性病的主要阵地之一,特别是皮肤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负担尤为严重。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也呼吁关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例如慢阻肺病的防控。

慢阻肺病防治工作不能“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和共病研究院院长李为民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呼吸系统慢病防控存在“三高”“三低”的难点问题,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规范治疗率。由于吸烟、大气污染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慢阻肺病是常见疾病。慢阻肺病会导致肺部损害并引起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症状包括持续咳嗽、气短和痰液分泌过多,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还会导致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据估算,我国有慢阻肺病患者数近1亿,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过27%,60岁以上基本每4人就有1人患有慢阻肺病。慢阻肺病还是我国第三大致死性疾病。

慢阻肺病控制不佳会出现反复急性加重,急性加重期间需要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甚至是住院治疗,因此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疾病和经济负担。很多老年人形容急性加重会憋闷得上不来气,甚至有“溺水感”“ 濒死感”的体验,每一次急性加重对他们来讲就是一场浩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迟春花介绍,慢阻肺病疾病管理的目标主要是减轻当前症状和降低未来风险,包括防止疾病进展、减少急性加重及减少病死率。目前,虽然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对改善慢阻肺病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有30%到40%的慢阻肺病患者在接受这些基础治疗的情况下病情控制不满意。

迟春花表示,研究发现,这可能与气道炎症有关,尤其是2型炎症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当下,慢阻肺病生物制剂等创新治疗手段的研发已在全球取得了重要进展。呼吸是生命之本,未来,希望慢阻肺病领域能有更多创新药的研发,推动审评审批加速,拥有更多治疗选择,帮助患者控制疾病、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享受生活。

专家:以专病为抓手,加强专诊建设

除了慢阻肺,另一个慢性病—皮肤科的“一号疾病”特应性皮炎也备受关注,2023年最新流行病学调研显示中国成人和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人数占全球首位,患者人数在近20年处于持续上升趋势,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挑战。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崔勇表示,特应性皮炎有共病风险,常合并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存质量。应对特应性皮炎关键点在于落实全年龄段患者长期规范管理,应当出台专门针对皮肤疾病的防治规划、进一步加强针对皮肤疾病的科普宣传。此外,还要关注以专病为抓手,加强专诊建设、以基层为基础,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及其对疾病的诊疗规范管理、加强低龄儿童临床用药管理,落实低龄儿童用药配备等等。

除了患者群体庞大,特应性皮炎“反复复发”的疾病特性也为患者带来巨大负担,成为其需要慢病化长期管理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患者每年约有1/3的时间处于复发期,这意味着患者长期反复遭受剧烈瘙痒、皮损,还面临睡眠中断等问题,对成长发育、学业、事业等不同阶段造成巨大阻碍。

目前,在强化长期管理、提升与疾病相关的诊疗水平中,专诊能力建设愈发关键。

对此,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高兴华表示,目前我国的特应性皮炎专诊数量较有限,对于疾病早期阶段的标准和治疗目标需更加清晰,在专病诊疗领域和专科高质量发展有迫切需求。“希望能以三级医疗机构和皮肤专科医院、儿童医院为载体,通过推广使用统一的疾病评估工具和材料、建立专诊建设示范单位、建立特应性皮炎专病门诊建设标准、促进区域专诊和专科医联体建设、加强专病质控等方式,加强专诊建设。”

提升诊疗能力之外,厘清疾病机制对特应性皮炎管理也至关重要。实际诊疗过程中,仍存在注重急性症状控制,忽略长期维持管理的情况。崔勇表示,2型炎症是特应性皮炎的核心发病机制,针对2型炎症的“对因治疗”尤为关键。在应对“复发”难题时,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需奉行“长期主义”,长期规范管理应以1年起步设定治疗目标,并做到精准治疗,这样有助于不同年龄段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张同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