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世界周刊丨窃听风云
“乌克兰正在变成西方坦克的墓地”,美国《国家利益》杂志近日发出这样的感慨。
俄乌冲突两年多来,支持乌克兰的西方国家渐渐意识到,自己走进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国内舆论压力不断升温,援助能力捉襟见肘,一些西方国家是真着急了。
近日,德国军方内部对话遭窃听事件进一步发酵,其中涉及用西方导弹“炸毁克里米亚大桥”等敏感内容,引发轩然大波。
记者:大使先生,您想再次与俄罗斯开战吗?
德国驻俄大使 兰姆斯多夫:无可奉告。
一个多小时后,兰姆斯多夫乘车离开,拒绝回答任何记者提问。
随后,德国外交部发布声明,称这是一次早就安排好的会面。
但俄新社称,兰姆斯多夫受到俄外交部“召见”,要求他就德国军官讨论对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一事做出解释。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 佩斯科夫:录音本身表明,德国联邦国防军正在就对俄罗斯联邦领土发动袭击的计划进行实质性和具体的讨论。
3月1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总编辑西蒙尼扬在社交媒体平台公布了一段长约38分钟的录音。
录音日期为2月19日,参与讨论的四人据称分别是德国空军司令格哈茨、德国空军司令部作战和演习负责人格雷费,还有德国太空司令部空中作战中心的两名官员芬斯克和弗罗斯特德。
遭泄露的录音:如果总理(朔尔茨)现在决定我们应该(对乌克兰)提供导弹,那么这些导弹将由德国联邦国防军移交,但要到八个月后才能投入使用。
谈话中至少10次提到“金牛座”巡航导弹,一款由德国和瑞典联合研发,最大射程超过500公里的导弹。
它采用惯性导航+GPS+末端红外成像的复合制导方式,命中精度在10米以内,具备隐身能力,可打击大型防御设施等坚固目标。
2023年5月,乌克兰曾要求德国提供“金牛座”导弹,被德国总理朔尔茨婉拒。理由是“金牛座”需要德国士兵亲自操作,而一旦派德国士兵进入战区,德国就可能卷入俄乌冲突。
此前,英国和法国对乌提供的“风暴之影”和“斯卡普”巡航导弹本质上是同一型号,只不过代号不同,射程均为200多公里,相比之下,“金牛座”射程更远、远程摧毁能力更强。《法兰克福评论报》评论认为,朔尔茨拒绝乌克兰是不想当“出头鸟”。
德国总理 朔尔茨:“金牛座”的射程为500公里,如果使用不当,可以打到莫斯科的某个地方。
但在最新泄露的录音中,几名德国军官却在秘密讨论使用“金牛座”袭击克里米亚大桥。
遭泄露的录音:我的结论是,有两个有意思的目标,东部的桥梁和高处的弹药库。东部桥梁很难打到,目标太小,但“金牛座”可以做到,弹药库也可以炸掉。
克里米亚大桥,全长19公里,是俄罗斯向克里米亚运输物资补给的关键通道。
遭泄露的录音:由于这座桥的长度就像一条机场跑道,因此可能需要十几枚甚至二十枚“金牛座”导弹。
对于这些泄露的录音,奥地利前外长卡琳·克奈斯尔直言,德国高级军官们的谈话内容令人作呕。
奥地利前外长 克奈斯尔: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他们竟讨论摧毁一座民用大桥。桥梁、医院、城市、民房等都不应该成为摧毁目标。
对于朔尔茨公开表态与德国军方官员私聊时截然不同的立场,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不禁发问:“朔尔茨是否还在掌权?”
匈牙利外交部长 西雅尔多:如果交付像“金牛座”导弹这样更高层级的武器,它们会导致战事升级的风险。我们确实希望德国总理有足够的权力继续在这方面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此前,德国在野党基民盟曾多次对朔尔茨施压,要求德国对乌提供“金牛座”,但都被朔尔茨领导的“红绿灯”联盟挡了回去。而在德国军官私聊录音被泄露后,基民盟立即对朔尔茨的可信度提出质疑。
德新社3月6日公布的民调显示,58%的德国人反对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31%反对向乌克兰提供任何军事援助。
《法兰克福评论报》推测称,朔尔茨表现得像一位“和平总理”,是在迎合民意,希望从反对党手中夺取选票。
而德国联邦议院“联盟党”国防政策发言人哈恩则认为,朔尔茨此前拒绝向乌提供“金牛座”是“虚假陈述”。
彭博社注意到,2022年朔尔茨曾拒绝对乌克兰提供“豹2”主战坦克,但到2023年1月立场就出现大转弯。
如今,“豹”已出笼,“金牛座”会跟随其后吗?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 扎哈罗娃:如果德国民众不阻止这一进程,那么德国本身将首当其冲遭受可怕的后果。
相比朔尔茨的“被打脸”,德国的北约盟友们更在意的是自己被“出卖”了。
遭泄露的录音:我知道英国人是怎么做的,他们总是用“背脊犬”装甲车运送导弹,他们有几个人在现场。法国人不这么做,他们向乌克兰提供装有“斯卡普”导弹的奥迪Q7。
《泰晤士报》认为,这些对话内容有可能帮助俄方找到并摧毁西方提供给乌克兰的导弹,比如奥迪Q7肯定会成为重点关注目标。
泄露的录音还显示,西方军人正在乌克兰改装乌军战机,使其能够携带包括“金牛座”在内的巡航导弹。
遭泄露的录音:他们可以使用配有“金牛座”导弹挂架和“风暴之影”导弹挂架的飞机,英国人已经在那里给战机装备导弹。这些系统大同小异,也可用于“金牛座”。
这表明,美英两国军方“早已直接下场”。
遭泄露的录音:我们同时知道,有很多操着美国口音,没穿军服的人四处活动。
路透社称,由于此前美英一直否认向乌克兰派兵,泄露的录音引起了轩然大波。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德国泄露英国军事机密是“非常严重的事”。
英国前国防大臣本·华莱士直言,这表明德国“既不安全,也不可靠”。
《政客》杂志欧洲版认为,由于德国像筛子一样泄露机密,北约盟国可能会重新考虑,未来是否继续与德分享机密。
德国总理 朔尔茨: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正在进行非常仔细、非常深入、非常迅速的调查,这也是必要的。
据德国《图片报》透露,在3月1日录音被公开当天,德国军方就要求社交媒体平台封锁了一部分传播该录音的账号。然而,没有任何一名德国官员称该录音是伪造的。
直到4天后,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才将窃听事件归咎为“个人失误”。
德国联邦国防部长 皮斯托里乌斯: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是位于新加坡的与会者发生了数据泄露。他是通过未经授权的线路进行连接的,相当于开放式连接。
皮斯托里乌斯称,这名在新加坡参加航展的军官,违规使用手机网络或酒店Wi-Fi登录了线上会议软件WebEx参与德国空军的内部讨论,由于没有使用安全线路,谈话内容遭到窃听。
美国中情局前官员 贝尔:德国人用WebEx讨论这样的机密,真是太疯狂了,非常容易被窃听。
德国《图片报》透露,遭窃听的与会者是德国空军司令部作战和演习负责人格雷费。
但对于“提供金牛座”“炸毁克里米亚大桥”等最敏感的信息,德国防长避而不谈,反而一再强调要警惕俄罗斯的“信息战”。
2013年,美国情报部门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曝光美国“棱镜”计划,当时美国的窃听对象就包括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
俄罗斯塔斯社分析认为,在西方援乌分歧日益扩大的背景下,不排除这份录音文件是某些西方国家故意泄露的可能性,目的是迫使德国对俄采取更强硬的立场,而这也反映出欧洲及北约内部已出现巨大混乱。
3月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问捷克期间提出极具争议的“勇气论”。
法国总统 马克龙:毫无疑问,欧洲正在接近一个重要时刻。当这一刻来临,我们绝不能做胆小鬼。
这与2月26日的“出兵论”一起,被视为马克龙打出的“组合拳”。
法国总统 马克龙:我们并没有就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达成官方共识,但就事态发展而言,不应该排除任何可能性。
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看来,马克龙把自己看作了一名统领欧洲的领导人,但总统如此接连放狠话却让法国议会先炸了锅。
法国“国民联盟”领导人玛丽娜·勒庞直言,马克龙的言论把法国“进一步推向战争”。
法国共和党领导人 西奥蒂:我重申,我们完全反对在乌克兰部署地面部队。这在我看来是仓促的,不合时宜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会孤立我们的国家。
《政客》杂志欧洲版称,对于德国将与华盛顿的关系视为欧洲安全的基石,马克龙一直颇感不满。有法国官员私下透露,马克龙认为朔尔茨缺乏勇气和雄心,不具备中长期思维,而德国则对马克龙“自封”欧洲领导人的做派感到愤怒。
德国联邦国防部长 皮斯托里乌斯:我认为我们不需要讨论谁派地面部队的问题,也不需要讨论有多少勇气的问题,这对解决目前的俄乌冲突毫无帮助。
《政客》杂志注意到,法德的矛盾已让欧洲援乌的分歧公开化,在发表“出兵论”同日,马克龙表示,今天说“永远永远不”的许多人,正是两年前说“永远永远不会提供坦克、飞机和远程导弹”的人。
这被视为对朔尔茨的讽刺。
在俄乌冲突初期,德国答应援助乌克兰的只有5000个头盔。
不过,3月4日接受捷克《权利报》采访时,马克龙表示,法国近期不打算向乌克兰派兵。马克龙表示,“不排除某些可能,并不意味着要去做”。
分析人士认为,在将自己塑造为“支持乌克兰急先锋”后,马克龙仍想保持战略模糊。
卡内基俄罗斯欧亚中心主任加布耶夫指出,马克龙的立场变得更加强硬,“也许这是战略模糊的一种形式,旨在推动俄方就乌克兰所提出的条件进行谈判”。
而路透社直言,这种模糊性导致西方盟友中出现混乱与愤怒。
德国、英国、瑞典、意大利等欧洲多国紧急与马克龙“撇清关系”,称己方并没有“出兵”计划。
英国《每日电讯报》甚至说,马克龙变成了“穷兵黩武的光杆司令”。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尼古拉·帕特鲁舍夫认为,曾以“调解人”形象示人的马克龙突然发出“不排除出兵”的强硬言论,与乌军的反攻失败有关。
今年2月,乌军从阿夫杰耶夫卡撤军,让持续援乌两年的西方倍感受挫,也加剧了欧洲社会的“乌克兰疲劳症”。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2月底发布的一项民调显示,只有10%的欧洲人认为乌克兰能在战场上获胜,20%的受访者认为俄罗斯会获胜,37%认为双方会通过达成一项协议结束冲突。
与此同时,白宫600亿美元的援乌资金在众议院受阻,《纽约时报》直言,欧洲多国都认为美国已经失去了援乌意愿,而这意味着欧洲将不得不分摊更多的援乌重担。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教授 奥弗贝克:欧盟和美国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而欧盟是否有必要随着美国的改变而改变呢?
有分析人士指出,马克龙的言论也可能是在“放大招儿”给美国施压,迫使美国为避免北约国家卷入冲突,而拿出更大的援乌力度。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 佩斯科夫:直接卷入战场冲突的潜在危险性并不符合这些国家的利益,如果出兵的话,我们就不用讨论可能性,而是北约与俄直接冲突的必然性。
从马克龙的“派兵”言论到德国军方内部谈话曝光,一系列事件表明,北约和欧洲内部因俄乌冲突产生的矛盾正在公开化。
德国历史学者塔里克认为,目前西方面临两种选择:再次加大赌注或立即止损。
而在国际和平局前执行董事赖纳·布劳恩看来,试图通过增加军援来遏制俄乌冲突,犹如饮鸩止渴,并非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