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论】健全生育支持政策,减轻家庭负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完善经营主体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自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以来,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连续多年关注生育话题。从“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到“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再到“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始终围绕生育这个命题来展开。
如何健全生育支持政策?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给出意见建议。有委员认为,长期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是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基本保障;有委员建议,消除女性在就业、晋升等方面因生育而导致的显性或隐性歧视;有代表提出,要加大育儿补贴、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力度,增加男性陪护假和育儿假期,为育龄女性提供更多就业支持。
这些声音在会场内外激荡,引发广泛讨论。健全生育支持政策,有哪些发力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晰了三个层面。
一是优化生育假期制度。一般来说,生育假期包括产假(含奖励产假),也包含陪产假和育儿假。一些地方规定,符合相关规定生育的女职工,除了98天产假外,还可享受60天生育假。女职工哺乳期,男方可享受配偶陪产假(或护理假)10天。但从现实来看,部分地方的规定在执行时被打了折扣,离真正落实还有较大改进空间。今年两会,还有代表建议增加男性陪护假和育儿假期。强化既有假期的“变现”,与对假期总量进行“扩容”,都要进一步发力。
二是完善经营主体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有委员坦言,延长女性生育假期,会导致企事业单位用工成本增加,不愿意招聘女性。有代表建议延长女性带薪育产假2年,出发点虽好,可行性却值得打个问号。接下来,政府应加快完善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通过财政补贴和税费减免方式减轻企业负担。只有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减轻女性在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
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也是为家庭减负的重点之一。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托育服务供给明显增多,但正如有委员所说,我国仍存在公立托育机构少、“一位难求”“挤不进”,民办托育机构收费高、良莠不齐,家长“送不起”“不敢送”等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各地还应加大公立托育服务机构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托育服务建设,使广大婴幼儿家庭享受到“托得起、托得到、托得好”的照护服务。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增强生育意愿、提升生育水平,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还要看到,育儿成本降下来,并不等于生育意愿就能升上去,健全生育支持政策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既要体现对公民生育等权利的尊重,也要积极营造生育友好环境。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努力解决一批群众关切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减轻家庭负担。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