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幕僚到军事统帅,左宗棠如何实现青年时期的理想

2024-03-05 20: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选自《左宗棠与曾国藩》,徐志频/文

咸丰十年(1860年)6月9日,左宗棠离开宿松大营的当天,朝廷下发圣旨,命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官衔,“襄办曾国藩军务”。

胡林翼病情日益严重,他自知来日无多,为了迅速将左宗棠扶上独领一军的快车道,十二天后,胡林翼在湖北英山大营及时上奏,请求朝廷命令左宗棠在湖南招募六千人,将这支军队带去江西、浙江、皖南三省前线救急。

6月23日,左宗棠从湘阴赶到长沙。三天后,接到朝廷任命书,开始在长沙升旗纳将,招兵买马。

他撇开曾国藩成立湘勇的办法办团练。这时曾国藩已有了两江总督的任命,作为曾国藩的副手,他没必要再像曾国藩办团练之初那样,遮遮掩掩,以勇营自称,干脆理直气壮地自命为军队。在具体做法上,他没有自立名称,而是沿用原安徽巡抚江忠源的“楚军”名号。因为是沿用,既不让朝廷感到忌讳,又不必待日后壮大再改名,这是左宗棠的长远政治盘算。

根据自己历年积累的经验心得,左宗棠跳出湖南以前办团练的条条框框,第一次以职业军人的标准选拔、训练士兵,打造楚军。

他练兵的方法,则沿用老湘营创始人王錱的兵法:将士首先练胆,其次练心,最后练打仗技术。

这跟曾国藩的嫡系湘勇营,已经完全不是一个路数。因为打仗技术被历代兵家看作第一件大事,普通群众跟士兵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士兵懂得怎么砍刀打枪,群众不懂。左宗棠将军人最重要的看家本领当作末等小事,这种做法如果不是颠覆式的创新,就是视带兵上阵为儿戏。

经过一个月的招聘,一个月的操场训练,到咸丰十年(1860年)9月22日,左宗棠率领五千余名楚军,从长沙金盆岭誓师出发,道经湖南醴陵,在当年做过山长的渌江书院停兵小驻,再直接取道江西南昌,投入战斗。

从招兵买马到投入战场,前后不过短短两个月。时间安排得如此紧凑,既能看出左宗棠高度的军事自信,也能看出他不无豪赌的成分。

其后的事实证明,左宗棠创立的楚军,加盟成为湘军队伍中醒目的一支,有力地弥补了曾国藩湘勇的军事短腿。

曾国藩长于政治与文学,制定战略、指挥军事均不擅长。军事起家却不大懂得军事,只好按外行的办法自行摸索。他根据自己“拙诚”的特点,以湖南人“霸蛮”的办法,令湘勇将士“扎硬寨,打死仗”。这种“铁桶阵”的战术风格,见效一时,但终究缺乏大开大合的纵横气象。这也是他出任湖南帮办团练大臣八年,湘勇战绩始终平平的一大内因。

跟擅长政治角力的曾国藩不同,军事家左宗棠擅长制定战略与战术。曾国藩评价他长于“审几、审势”,也就是擅长战略、战术,不是谀辞。两人治军观念的分歧,这时起也逐渐凸显出来:曾国藩在战略层面上主张“以静制动”,战术层面上推行“扎硬寨,打死仗”;左宗棠的战略主张是“以动制动”,战术方法是“打计算仗”。两人几乎反着来。

没有人会事先想到,这些战略层面的分歧、战术方面的差异,是横亘在曾、左之间的雷区,日后时机到来,都会引爆。现在左宗棠的职事是曾国藩的助手,湘军副统帅,左宗棠的主要职责,是配合与执行曾国藩的命令,所以暂时相处融洽,平安无事。

回看两人办团练之初,曾国藩曾去信挖左宗棠做军事顾问,没有成功。现在左宗棠成了朝廷任命的“襄办曾国藩军务”,名正言顺是他的军事高参。曾国藩旧梦新圆,如何分配他具体职事?

曾国藩的初衷,是发挥左宗棠以幕僚身份主持湖南军政的历史惯性,希望他利用这些年来积累下来的人脉资源,帮自己办成一支军队,交付他人统带。他需要左宗棠继续发挥曾经的特长,将主要精力用到军队后勤保障上去,为湘军筹钱、筹粮,这是左宗棠主持湖南东征局时已经充分展示过的出色才干。

但左宗棠本人明显不想再做幕后英雄了,他到宿松大营第一面便已经有言在先。八年“军政秘书”做下来,幕后英雄不为人知的委屈,他不想再尝了。他想带兵上阵,去建功立业。

梳理左宗棠这些年来的轨迹跟心态,从二十六岁会试落第,到四十岁出山,中间这十四年,他主要是因为功名无望才隐居田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入幕之初,也只为保卫家乡湘阴免遭战火屠焚,长远的人生规划是打算终老于林泉,潜心于著述,做一个岩穴隐士消磨此生,并没有通过办军事为个人升迁的想法。而此时心态,明显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前了。

八年幕僚指挥湖南军事的成功实践,让左氏对军事、政治能力有了充分的自信。如果说,每个人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是建立在实力跟自信基础之上的,左宗棠眼下正是这样。此时,他的功名心被时势空前激发。他计划从“白面书生”改头换面做军事统帅,追求实现青年时代“拜相封侯”的夙志了。

仔细追溯甚至还可以发现,左宗棠在湖南巡抚衙门甘居幕后八年,为何对于朝廷给予的知府、道员一类的官衔一概拒绝不收,而宁愿要一些空头的虚职官衔?以后事反推,不排除一种可能,从入幕第一天起,他已经在规划“以布衣直取卿相”的大理想了。

这一大理想,源头在贺长龄。左宗棠十八岁那年,云贵总督贺长龄曾当面指点他,给了他一个规划人生道路的总方向:“幸无苟且小就,自限其成。”意思是说,小左你是当今无双的“国士”,是拯救国家危难、解亿万百姓于倒悬的大才,将来一般的地州一把手就算了,免得位置不上不下,不尴不尬,阻挡成就大业的道路,浪费时代独一无二的大才。左宗棠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其后似乎一直按照这句话在走。他自我认定“可大受而不可小知”,心中认可的官位只有两个,一是知县,二是宰相。前者近民,可办实事,后者有权,方便布展。从办楚军的一刻起,左宗棠确定已经在内心里给自己规划了一张拜相封侯的蓝图。

问题是,直到此时,他仍没有任何亲自带兵上前线的实战经验。曾国藩敢冒险答应让他独立领军吗?

对左宗棠而言,虽然机遇已经从天而降,但仔细去看,“襄办曾国藩军务”是一个被整体打包了的机遇。在内部职事的选择分配上,隐藏了无数种可能;每一种确定的选择,都将导向大为不同的结局。

左宗棠如何实现从幕后帷幄到一线战场的“惊人一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