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申”聚两会|乡村教学点撤并、县中塌陷,农村孩子教育怎么办?
当前,大量乡村小学、教学点被撤并,部分地区乡村教育面临“空心化”乃至消失的困境,让留守儿童的上学路愈来愈难;另一方面,县中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县中塌陷”趋势加剧……乡村教育应何去何从?
“针对新一轮乡村学校‘撤并潮’,要尽快采取措施,叫停盲目撤点并校;同时要切实加大投入,大幅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解决乡村学校美育、体育、科学教育等学科师资匮乏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说。全国两会期间,他提交了《构建高质量乡村教育体系,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案。
陈伟志表示,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神经末梢”,经过长期建设,中国的乡村教育已经得到很大改善和提升,但是从乡村教育发展现状看,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前,乡村学校呈萎缩之势,小规模学校及教学点出现新的“撤并潮”。据统计,2017-2022年五年间,中国小学减少1.79万所,平均每天减少9.8所;小学教学点减少2.61万个,平均每天减少14.3个。随着少子化时代的到来与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各地撤并乡村小学及教学点的步伐逐步加快,甚至有的省份提出2023-2025年内要撤并掉200人以内的乡村小学及教学点。
“大量撤并乡村小学及教学点,会让乡村留守孩子上学路更远、事更难,导致乡村辍学率回升。”陈伟志称。
优秀教师的流失使得乡村教育发展更为艰难。2023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和2019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都明确“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然而,目前大中城市及发达地区的学校“挖人”现象仍然屡禁不止。
陈伟志指出,囿于环境和薪酬等因素,优秀教师依然存在从乡村向城镇、从城镇向城市,薄弱地区向发达地区、从普通学校向重点学校的单向流动态势。优秀师资的流失,也导致优质生源的流失,从而加剧了“县中塌陷”趋势,进一步削弱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基础。
此外,乡村学校未能全面落实“双减”工作,城乡教育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双减”实施后,城市学校普遍推进了各种能较好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后服务,而由于条件所限,农村学校所能开展的课后服务则处在低水平。在“双减”之后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上,乡村学校既缺专业师资,又缺相应场所及设施设备,而且与城市学校相比,科学教育的校外资源也十分匮乏。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美育、体育之中。另外,在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方面,乡村学校的“数字化转型”也面临重重困难,与城市学校的“数字鸿沟”越拉越大。
振兴乡村,离不开乡村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更离不开高质量的乡村教育。针对乡村教育发展存在的短板,陈伟志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各级地方政府对待乡村学校,不能有“甩包袱”“省经费”的想法。针对新一轮乡村小学及教学点的 “撤并潮”,国家相关部门要尽快采取措施,叫停盲目撤点并校,保留必须保留的乡村小学及教学点。在撤并学校及教学点时,必须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与此同时,要继续加大投入,办好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保障每一个乡村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是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在持续实施公费师范生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岗计划”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师计划”的基础上,建议实施乡村教师待遇“倍增计划”,而不只是给乡村教师一定的生活补助、津贴。同时,要着力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环境,减轻乡村教师的非教学负担,让乡村教师集中精力教书育人。
三是切实加强乡村学校美育、体育及科学教育师资建设。针对乡村学校普遍缺乏音体美及科学教育专任教师、难以保障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的现状,建议国家教育督导部门强化对各地乡村学校教育教学的督导工作,督促各地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求,配够配好各科师资,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