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奋楫笃行谋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三月初的北京春意复苏,万物竞生。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如约而至,中国进入“两会时间”。来自全国各地、各族各界的5000多名代表委员们齐聚首都,共商国是,共赴“春天的盛会”。
每年的全国两会,展现了党和政府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初心,“民有所盼、政有所为”的决心,不断攻坚克难、创造新奇迹的信心。党的主张、人民的意愿、国家的意志高度统一,为人民谋幸福的情怀和家国蓝图的谋划交相映照,汇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国两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万众期待,举世瞩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哲学社会科学界学者纷纷表示,将胸怀“国之大者”,凝心聚力,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上来,为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新篇章贡献社科智慧和力量。
实践创造赓续奋进谱新篇
全国两会饱含着人民群众高度期待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美好的心愿,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的重要机制,两会代表委员是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王灿龙表示,新春两会,国人期待,世界瞩目。会议将向国人和世界展示我国一年来应对挑战、克服困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众智,谋划蓝图,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新的一年里的工作规划和举措,从而进一步增强信心,奋发有为。
2023年,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是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王灿龙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时间记录前行的步履,成就铭刻奋斗的足迹。2023年尽管面临多重挑战和困难,我国经济增速仍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经济总量继续扩大,消费市场恢复向好,劳动力市场表现积极,城镇新增就业超千万人,调查失业率下降,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回望过去的一年,经济向好的形势使学者们倍感振奋。“过去一年,在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等方面,我国都取得了辉煌且来之不易的成就。”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高巍说,经济上呈现“一高一低两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格局初具规模,政治生态明显改善,市场竞争更加健康有序,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历史见证壮阔征程,蓝图展现光明前景。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姚树洁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根本性变化。我国经历了许多外部风险冲击,但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过去一年,面对各种复杂的外部风险挑战、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我国经济实现5.2%的增长,从根本上克服三年多疫情给国民经济的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冲击和困难,国民经济已经全面恢复正常发展,为实现党的二十大制定的发展目标增强了实践信心。
C919大型客机成功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全球首颗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诞生;全年完成宇航发射接近70次,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建成;福建号航母下水,中国海军实力持续提升……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不仅标注了我们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更为我们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增强了信心。在高巍看来,这些自主创新的科技进展,扎实地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认真履职 交出精彩答卷
一年砥砺奋进,一年春华秋实。来自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代表委员们聚焦经济社会民生,结合各自研究专长,深入基层调研,忠实履职尽责,交出了一份份精彩的履职答卷,彰显了新时代代表委员的使命担当。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作为长期扎根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法学工作者,高巍尤为关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化问题。云南省在建设民族团结示范区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运用法治方式、法治思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制和经验。在对2023年11月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法庭“金花调解室”的专项调研中,高巍发现,“金花调解”机制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宗旨,不仅是枫桥经验在民族地区的生动样本,而且是贯彻民族地区“同一部法、同一个中华民族”,浇铸民族团结法治之花的生动写照,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法治实践创造。云南省建设民族团结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机制,有望为国家层面早日制定出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提供参考。
语言文字是国家重要的教育资源、文化资源和战略资源。语言文字使用的现实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人口素质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调研,王灿龙注意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内地进行的七次人口普查和多次人口抽样调查,均未涉及国民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及相关问题的数据采集。“这一现状与我国的大国地位及国家的经济建设、教育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要求不相称。”为此,王灿龙计划在今年撰写提案,建议在全国人口数据调查中增加语言文字项目的调查。此外,近年来关于语文辞书的网络舆情也引起语言学者们的关注。王灿龙在一项提案中建议,将恶意炒作语文辞书内容的行为纳入网络舆情监管工作范畴,以营造理性健康的语文辞书使用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其中,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
如何发掘、激活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更具现实意义,也是全国人大代表、泰山学院教授周郢多年来关注的问题。2023年一次在曲阜鲁源村的调研让周郢感受颇深,该村充分利用孔子诞生地尼山文化这一文化资源进行成功转化,文化与经济齐头并进,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周郢认为,历史文化是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资源,能够为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助力。为此,他奔赴多个乡村的田间地头,通过考察庙宇、石碑,查阅家谱文书,访问村里的老人,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寻找其文化亮点,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规划,助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发展动力。
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
肩负着党的嘱托,承载着人民的期待,中国式现代化宏阔发展迫切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投身伟大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谈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语言学工作者的“双重”责任,王灿龙坦言,新时代对语言文字研究工作的创新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既往语言文字工作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站位、把握大势,开拓视野、找准定位,创新方法、深化研究,是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严肃课题。王灿龙表示,要在做好语言文字基础研究的同时,重视其应用研究,以基础研究为出发点,以应用研究为落脚点,以基础研究支撑和促进应用研究,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人民。
把学术理论研究切实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进程,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应有之义。在人大代表履职过程中,对如何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刑法学知识体系,高巍的体会更加深切。他表示,未来将重点关注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统筹研究,特别是要聚焦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框架下的中国刑法域外实施机制、反国外制裁长效机制、跨境犯罪治理模式等,为中国刑法学的自主性发展和学术“走出去”贡献力量。
作为历史文化研究者,周郢认为,历史研究不能囿于文献、拘于书斋,要把著作写到乡村,把论文铺展到祖国大地。充分研讨乡土文化,深入开展田野调查,发掘出更多的文化遗产,开发出历史与现实衔接的亮点,成功转换为旅游资源,发挥经济效益,打造文化乡土品牌,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内在促进力量。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年份,全国两会的召开将为新一年的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稳定经济发展格局,努力提高国家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生态安全建设、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更好成绩,这些议题都将呼之欲出。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来,这一关键词已成为经济学开展创新研究的前沿议题。姚树洁告诉记者,他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研究县域经济、城乡一体化、乡村振兴、经济集聚之下城市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推动区域均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为地方和国家政府提供更有建设性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
在深入推进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新的文化使命”,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引领力。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朱金瑞看来,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方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好中华文化主体性;另一方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实践和当代实践,努力探索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深化研究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不断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同时,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实现以文化人、启智润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