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两会共话|纳入义务教育、发展人形机器人……代表委员热议人工智能
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娄勤俭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发布会上也提到了当下备受热议的人工智能话题。
在回应世界大国之间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竞争话题时,娄勤俭表示,5G、芯片、人工智能都属于计算机和通信范畴。近年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带来交叉融合创新、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各国在科技领域出现竞争是正常的。中国主张,开放合作才是探索科学前沿、推动科技发展的正确选择,科技竞技场应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只会阻碍全球科技进步,损害全球产业发展,拉大全球发展鸿沟。
另外,娄勤俭还表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研究推进科技创新方面的立法,特别是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有关伦理、道德、安全等重要问题,不断完善科技法律体系。
事实上,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早已就人工智能话题展开热议,并带来了富有前瞻性和洞察力的建议。
譬如,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准备向大会提交《关于加强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满足科技变革需求的建议》,“建议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内容,设置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同时将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从基础理念到简单应用,全面激发中小学生的兴趣,培养中小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另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委员、南昌大学元宇宙研究院院长闵卫东闵卫东认为,我国要把握好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和契机。今年两会,他基于“新一代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带来了2份建议。
闵卫东说,“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广的领域,要落实到生产方面,人形机器人要去大力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天娱数科副总经理贺晗认为,场景驱动成为大模型技术创新和产业增长的重要模式,所以今年两会他带来了《关于加快拓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应用场景》的提案。贺晗表示,地方政府、领军企业、行业协会和专业服务机构搭建全国级、地方级、行业级等多层次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应用场景供需对接平台,实现技术、模型、数据等资源对接,不断提升供需匹配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今年两会建议有关各学科应引入人工智能的通识教育。
“生命科学的、化学的、制药的、物理的、材料的各个领域,都应该要把人工智能通识课引入进来。”刘庆峰说。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今年两会带来的提案是《创新发展“AI+安全”护航中国式现代化》。齐向东说,“鼓励各个行业的龙头公司和网络安全公司合作,把AI安全技术融入到数字化场景当中,进行有效安全防护,借助AI的能力,加速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安全防护体系创新。”
![](/_next/static/media/pp_report.644295c3.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caixun.cd299678.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104x44_tianzi_white@2x.b88d1296.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rebang.f9ee1ca1.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bjjx.667644a5.png)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