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壶千金,几不可得”的“壶王”
品茗是一种妙“趣”。与此妙趣相得益彰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品饮妙“器”。紫砂壶是不可不谈的妙器之一。
紫砂壶发轫于北宋。
欧阳修有诗云:“喜共紫瓯饮且酌”,梅尧臣有诗“紫泥新品泛春华”,米芾有诗“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宋诗中的“紫瓯”“紫泥”,据推测即今之紫砂壶。
宋时饮茶习惯与明以后“散茶冲泡”的方式有别。因此宋代紫砂壶与明清及当代紫砂壶相比,器型一般较大,实用性大于欣赏性,多用作煮茶或煮水。
明代人们饮茶习惯发生改变后,“专为泡茶而生”的紫砂壶开始盛行,其造型工艺愈发考究起来,壶的装饰性变强,制壶名家辈出。
正德期间的供春;供春之后的“董瀚、赵良、元畅、时朋”四大家;四大家之后,又有李茂林和时大彬......在这些制壶大师手中,紫砂壶创作结出了令人赞叹的丰硕果实。
▲明代 供春紫砂壶(树瘿 yǐng 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进入清代,紫砂壶创作者承接前人的传统,又更上一层楼,发挥自身独特的个性。
明末清初被赞为“海外争求鸣远碟”的陈鸣远;嘉庆年间金石名家陈曼生与杨彭年、杨凤年兄妹的强强联合;“集砂艺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的制壶名家邵大亨等,将清代紫砂工艺推上又一座高峰。
▲清 邵大亨制掇只壶 四海壶具博物馆藏
▲清 紫砂“八卦星象”纹竹段壶 “邵大亨制壶”款 南京博物院藏
▲邵大亨鱼化龙壶(左)、素身鼓腹壶(右),中国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按照造型特点,赏壶人一般将紫砂壶分为三大类(*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此处仅为其中一种):紫砂光货素器,特点是壶身表面光素,造型要点是几何图形、点线面与空间虚实相结合 ( 俗称‘光货’ ) ;
紫砂花货塑器,即采用雕塑技法或浮雕、半圆雕装饰技法捏制的茶壶,多以各种自然物象为茶壶造型来源( 俗称‘花货’ ) ;
紫砂筋纹器,即以生活中所见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曲面为单元,规律成型 (俗称‘筋囊货’)。
明代供春的树瘿壶堪称花货紫砂壶中的“花魁”。
而清代邵大亨的掇只壶被称为“光器之祖”,在光货紫砂壶中素有“壶王”之称。《宜兴县志》中提到“一壶千金,几不可得”的壶,指的就是邵大亨的掇只壶。
邵大亨,是继陈鸣远后的一代制壶大家,江苏宜兴人,活跃于嘉庆道光年间。
他为人孤傲,不流时俗,人品、壶品皆庄重朴实。近代陶艺家顾景舟对邵大亨非常推崇,他在《宜兴紫砂壶艺概要》中写道:“经我数十年的揣摹,觉得他(邵大亨)的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从他选泥的精练,造型上审美之奥邃,创作形式上的完美,技艺的高超,博得一时传颂,盛誉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
又在《壶艺的形神气》一文中,提及自己摹仿邵大亨的掇只壶后,制壶技艺得到提升:“大亨为砂壶艺术杰出代表,清嘉道以后150余年,无有超越他者之上...我仿制的第一件作品就是掇壶,作于1936年...经仿制邵大亨的作品,(我的)壶艺水平产生了飞跃。”
邵大亨制壶以气韵见长,所作多简洁庄重。掇只壶是他的原创器形之一。自成器,即堪称珍品,引后世不断追摹。
清代高熙在《茗壶说赠邵大亨君》称:“邵大亨所长,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其掇壶,肩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无飨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焉”。
大亨掇只壶,如大亨之名,大巧若拙,质朴天然,浑厚周正,将端庄与古朴,化作一壶。其壶形堪称“至简至精”的典范,看似简单,但每根曲线的流转、起伏极其考究,如一弯曲水蜿蜒流淌。
整壶圆稳匀正,柔中寓刚,给人以端正挺括之感,其“壶身长近一尺,高过六寸”,气势更非寻常小壶可比。掇只壶充分体现了邵大亨娴熟精湛的壶艺技术。紫砂历史上名壶很多,但能被绝大多数赏壶人叫一声“壶王”的,就是大亨掇只壶。
大亨掇只壶是紫砂光素器中的珍品壶形,后世不少制壶名家亦有摹制,虽风格有异,但皆循大亨之韵。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