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交响乐对歌剧院的重要意义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2月23日,青年指挥家俞潞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执棒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献演了一场贝多芬专场音乐会。“乐圣”的《第七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上下半场背靠背亮相,既尊重历史风俗,还展示了俞潞青春肆意的指挥风范,也尽显一支以歌剧院命名的乐团在演奏交响乐时的能量。
音乐会海报
以全场贝多芬亮相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有实力。这是因为贝多芬的音乐尤其是九部交响曲,大凡有准备的听众都是耳熟能详,光是录音典藏范本就不计其数,更不要提音乐会现场由各大国内外名团指挥大家带到沪上舞台的经典演绎。这就让每一位指挥和每一支乐团在演奏贝多芬交响曲时都无形之中背负着被版本比较的巨大历史负担,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再者,作为贝多芬晚期三部交响曲的代表作,“第七”和“第八”有着成熟的音乐语汇,类似规模的乐团编制却稍有不同的音乐气质。两首交响曲,除了个别乐章,整体双双洋溢着贝多芬轻松戏谑的氛围,这在作曲家的晚期作品中并不多见。《第七交响曲》偏重舞蹈性,被瓦格纳誉为“舞蹈的神化”;第八交响曲模仿当时时新发明的节拍器,以幽默感著称。处理好这两首风格近似却气质迥异的作品,把握其趋同和特质的方方面面,是任何指挥及乐团同场演出这两首作品时的难题。
有趣的是,俞潞和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所面临的还是个历史难题。1814年2月27日在维也纳的一场音乐会中,贝多芬《第八交响曲》迎来首演,同场另演出了《第七交响曲》。把两首全新出炉的交响曲放在同场竞技,其实也是给第一次聆听这两首作品的听众出了一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的难题。音乐会结束后,大部分现场听众都偏爱“第七”,话传到贝多芬耳里,他以一句“那是因为第八更好”暴击了趋势的审美,亮出固执的叛逆,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俞潞通过这场音乐会,也捍卫了自己在指挥贝多芬方面的威信。近几年来,他似乎在往贝多芬演绎权威的方向铆劲努力,且每隔两年都会有爆点迸发。2020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他指挥宁波交响乐团连续五天以五场音乐会演完贝多芬九首交响曲,创下了本土乐团的奇迹。2022年2月26日,他临危受命替许忠救场,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指挥北京交响乐团同样以先是“第八”后是“第七”的组合献上两首交响曲的专场音乐会。
这些宝贵的实战经验,加之敏锐的与生俱来的洞察力,赋予了俞潞精妙的指挥技艺。2月23日的音乐会,他时而像他的恩师小泽征尔用双手指挥,时而从没有谱子的谱架上举起指挥棒,用显然没有对着镜子练过的可能并不讨人喜欢的动作从乐队中勾勒出极具精气神的贝多芬。磅礴的编制是俞潞指挥贝多芬的一大看点,炽热的情感和火热的节奏亦是俞潞的招牌之一。他对声部间的平衡有着极佳的掌控力,处理乐句的过渡浑然天成,控制音乐的起伏恰到好处。上海歌剧院乐团亦不负众望,中提琴和铜管声部坚挺发力,在中国乐团偏向薄弱的中低音区发挥稳健,效果喜人。
除了向历史致敬,我以为这场音乐会有若干现实意义。
其一,这是俞潞以上海歌剧院首席客座指挥的身份,指挥这支乐团的就任音乐会。2022年2月,俞潞被任命为上海歌剧院首席客座指挥,揭开了这位青壮派指挥在国内乐团的领导力序幕。就任音乐会以他的拿手兼招牌“菜式”亮相,先声夺人,前途无量。
其二,上海歌剧院的乐团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歌剧院乐团,自然在西洋和中国歌剧演出中当仁不让,堪为中流砥柱。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国际声望的乐团,不管是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乐团,还是德国柏林国立歌剧院交响乐团、德累斯顿国立歌剧院交响乐团、亦或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国立歌剧院交响乐团),都是歌剧和交响乐两手抓,乐池和舞台上两手硬。俞潞的出现,相信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交响乐在歌剧院乐团曲目中的权重。歌剧院乐团不仅要“两条腿走路”,还要走得稳,走得快。
其三,俞潞的这场音乐会也留下一个大大的悬念。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于1824年5月7日首演,今年恰逢这首交响曲首演两百周年纪念。俞潞以“第七”和“第八”同场托出,会否接下来用两百周年纪念版“第九”再下一城,同时纪念对其有恩,也是在中国以指挥贝多芬“第九”见长,前不久刚刚去世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
不管如何,贝多芬的音乐总是正能量满满,青春值漫漫。希望在上海的舞台上听到更多独具特色的贝多芬,希望能有更多的乐团在沪上演出贝多芬,也希望俞潞更频繁地现身申城舞台指挥贝多芬。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