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严书记被捕谈唐朝李林甫:两面人能可怕到什么地步

瞭望智库
2018-11-20 14: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11月19日消息,四川省广安市委原副书记严春风(副厅级)涉嫌受贿罪一案,由四川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经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德阳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日前,德阳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严春风决定逮捕,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严春风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纪律意识淡薄,背离党的宗旨,对党不忠诚,不老实。表面对党忠诚,积极上进,背后违规逾矩,权欲熏心;表面洁身自好,作风正派,实则道貌岸然,腐化堕落;表面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内里贪欲膨胀,唯利是图,大搞权钱交易,向管理服务对象借钱买房、炒股,并由他人代持,欺瞒组织,是典型的两面派、两面人。

“两面人”一般很会伪装,喜欢表演作秀,表里不一、欺上瞒下,手腕高得很。但随着正风反腐强力推进,像严春风一样的党内“两面人”被纷纷撕下伪装,为贪腐付出应有代价。

历史是最好的“照妖镜”,近读唐史,读到李林甫,一个典型的“两面人”。不禁遍体生寒。

靠着“两面人”的做派,他从一个小“保安”一路窜升为盛唐宰相!“口蜜腹剑”这四个字,说的就是他。

1、这个李皇叔,成了“李保安”

史书上说,李林甫是“高祖从父弟长平王之曾孙”——他的曾祖父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的弟弟。

这个关系有点儿绕,简而言之,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叔父辈,货真价实的“李皇叔”。

唐高祖李渊

当年,其曾祖父李叔良随李渊起兵,颇得重视,曾得到一些重要任务。然而,他打仗似乎不行,经历一些败仗之后“中流矢而薨”,也算是为国尽忠了。

但是,这位“烈士”的家属没能沾到多少光,儿孙没能继承长平王的爵位。

其子(李林甫的祖父)李孝斌仅做到市政府秘书长(原州长史),其孙(李林甫的父亲)李思海仅仅是个扬州参军,相当于县团级的军区司令部参谋,只是七、八品的小官。

在这种情况下,李林甫想凭借皇族身份大富大贵,不现实,只能靠自己打拼。

唐朝已经实行科举制,但是,录取名额十分有限。李林甫不爱学习,史书上说他“自无学术”,想通过科举这条路进入仕途实在太难,只能另辟蹊径。

毕竟有祖上的荫功,李皇叔没失业,得到了一个“千牛直长”的官位,当了大唐皇室保安团(禁军)的一个基层小头目,负责在皇宫里站岗放哨。

注:唐朝设千牛左右卫,属禁军,有录事1人、史2人、亭长2人、掌固4人,再下面还有兵曹、胄曹以及千牛备身12人、备身左右12人、备身100人、主仗150人,千牛直长是更低级的禁军头目。

李林甫不甘心,他托关系、找门路,费尽了心思,总算挪了挪地方,但也不过是太子府里一名普通办事员(太子中允)。

2、殷勤跑关系、及时表决心

李林甫懂得一个道理:好事不可能找上门来,得靠自己去跑。

他仔细梳理了家里的社会关系,发现有一个亲戚能帮他。

这位“贵人”就是他的舅舅,姜皎。

影视剧里的李林甫形象

在李隆基夺取帝位过程中,这位舅舅积极出谋划策。

唐玄宗继承大统后,封他为楚国公,时任中秘书监,主要掌管图书典籍,并没有太大实权。

但是舅舅有个叫源光乘的妹夫很给力,他是当朝宰相、侍中源乾曜的侄孙,又是其子源洁的好哥们。

注:唐朝的侍中初称“纳言”,是门下省长官,位居正三品,与中书令等人同为宰相。

这个关系有点绕,不过,机会总是青睐有心人。

通过舅舅姜皎,李林甫搭上了源乾曜。

年轻的李皇叔及时地表了决心:

我就是想跟着您,当个宰相府里的后勤总管(司门郎中)也好,鞍前马后地伺候您。

总管这个职位,虽说没啥级别,但是实权可不小,掌握着一国宰相一家大小、里里外外,非亲信不可。

源乾曜不了解这个年轻人,不敢冒然任用。但是,李林甫这次也不失望——宰相一伸手,李林甫的职位就升了升,从太子中允被提拔为太子谕德。

虽然还在太子府上班,但品级从五品下升到了四品下。

初次尝到甜头的李林甫更加坚信自己走上了一条捷径,此后,几番如法炮制,被调到国子监当司业,相当于唐朝最高学府里的一名行政官员,级别也由四品下升为从四品。

3、主动“降级别”、暗自谋实权

国子监,听着高大上,很有面子。但是,李林甫要的是大富大贵的“里子”。

这次,他瞄上了御史中丞宇文融。

在唐朝,御史中丞只是正五品上的职位,级别还没国子司业高,但是,掌管监察刑狱的实权,还能经常接触到皇帝。

唐朝的御史台“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即负责监督中央官吏和弹劾百官犯罪,审理刑事案件,设御史大夫1人,为长官;御史中丞2人,为副职;下边还有侍御史4人。

要能到这里当官,以后不愁不会飞黄腾达——据统计,唐朝由御史中丞升为宰相的官员有11人!

一番巴结讨好下来,宇文融很舒服,觉得李林甫是个好帮手,于是为其积极运作。

事情发展得非常顺利,李林甫如愿降了半级,成为御史台的另一名御史中丞。

宰相张说

李林甫、宇文融二人一拍即合,在御史台狼狈为奸,引发当朝宰相张说的不满。李林甫、宇文融自然不会坐等弹劾,先下手为强,合伙构陷张说。

这两位的嘴上功夫确实有一套,在他们一唱一和式的说服之下,宰相张说居然被免职了。

在扳倒张说的过程中,李林甫立了功,得以兼任司法和人事部门两个副部长职务(刑部侍郎和吏部侍郎)。

注: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六部的长官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侍郎相当于各部副部长。

4、情人来铺路、搭上高力士

古往今来,那些实权在握又不能严于律已的官员很容易在生活作风方面犯错误。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李林甫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个性”,他找情人的标准不是貌美如花,而是看她能不能给自己“铺路”。

说起来,李林甫相貌长得不怎么样:个子不高,很瘦,长脸、尖下巴,眼睛不大,总眯缝着,只有一捋小胡子看起来还算整齐。

就这样,也能让出身非富即贵的女人主动投怀送抱。

李林甫最著名的情人武氏,其父乃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曾几何时也权倾朝野,虽然当时武三思已不在人世,但武氏一族在政坛的影响力尚在。

高力士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唐玄宗最宠信宦官高力士,高力士算是皇帝的半个当家人,史书称“四方奏请皆先省后进”。高力士的养父高延福“本出武三思家”,高力士本人也常往来于武三思府。

通过情人武氏,李林甫联络上了当时正大红大紫的高力士。在这位高人的关照下,李林甫由侍郎升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与时任侍中的裴耀卿、中书令的张九龄同列宰相高位!

至此,李林甫完成了由一名“皇家保安”到当朝宰相的跑官历程,其“成就”之大,堪称“史上跑官第一人”。

如愿登上高位后,李林甫的仕途目标也由“跑官”变为“保官”。

5、投皇帝所好、为领导“解忧”

李林甫很清楚,头上乌纱帽能不能永无止境地戴下去,头等大事是取得皇帝的信任。

唐玄宗李隆基

为取悦唐玄宗,李林甫下足了功夫,不仅自己细心观察,还在御前安插了眼线,皇帝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反对什么,他都了然于心。

史书上说:“中官妃家,皆厚请托。伺帝动静,皆预知之,故出言进奏,动必称旨。”

除了会察颜观色外,他还能处处“为领导解忧”:

唐玄宗反对的事,李林甫带头反对;

唐玄宗认可的事,即使不合适,李林甫也能找出理由来让它“合适”。

一次,唐玄宗到洛阳巡游,突然想回长安。皇帝出行历来都是大事,费人、费力更费钱,当时正是农忙时节,裴曜卿等大臣认为这样做会妨害农务,劳民伤财,唐玄宗只得作罢。

领导想干的事没干成,李林甫比领导还急。

李林甫绞尽脑汁,想出了一套说辞,对唐玄宗说:

东西二都就如同东西二宫,是陛下您的两套别墅,您想在哪个别墅里住,那是陛下的自由。至于妨害农务,也好解决,免除受影响地区的赋税不就行了?

唐玄宗一听,大为高兴,认为李林甫不仅处处替自己着想,而且考虑事情很周到。

6、善于卖人情、博同僚好感

这里我们还得提一下武氏,除了李林甫的情人,她同时还有一个身份:宰相、侍中裴光庭的夫人。

裴光庭去世得早,李林甫那时还没当上宰相,他想谋得此位,托的是高力士,情人武氏充当中间人。

没等找到机会游说皇帝,有一天,高力士突然发现唐玄宗正安排人写诏书,要任命韩休为侍中,不方便再提李林甫的事。

得到信息后,李林甫不但没气馁,还马上递了一份奏疏,推荐韩休为侍中。

唐玄宗自然不知道这仨人私下的勾当,认为李林甫跟自己想到了一起,很高兴。

韩休知道此事后,十分感激,觉得欠了李林甫一个大人情。

还有一件事情很典型。

出身于“边疆小吏”的牛仙客,在任朔方行军大总管期间厉行节约、积蓄财物,唐玄宗听说后,让人专门去做了调查,觉得牛仙客是个人才,想破格提拔他为六部尚书。

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坚决反对,认为尚书之职只能由德高望重者担任,牛仙客纵然有些能力,也可以提拔,但不是尚书的合适人选。

李林甫观察到皇帝的不满,私下里对唐玄宗说:

牛仙客有宰相之才,张九龄忌贤妒能,是书生之见。

宰相牛仙客

唐玄宗挺高兴,好像遇到了知音。

于是,牛仙客被提拔为工部尚书,张九龄罢相后,牛仙客又执掌门下省,同中书门下三品,与李林甫一样,都是宰相。

史书记载,这位牛宰相“既居相位,独善其身,唯诺而已”,遇到问题,一律先向李林甫“请教”,之后才敢表态。

这一来,讨好了唐玄宗,打击了张九龄,还弄了个对自己俯首帖耳的人一起当宰相。

7、资深“两面人”、坑你没商量

为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李林甫还搞党同伐异。

一句话,谁阻碍了他获取权势之路,谁就得倒大霉!

兵部侍郎卢徇很有才干,被李林甫视为竞争对手。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上看歌舞表演。表演结束后,坐在楼下的卢徇看不清楚,误以为皇帝已经离场——大领导不在,自己也打道回府呗。

于是,骑着马从勤政楼下穿过的卢徇被唐玄宗抓了个正着。

皇帝很不高兴!

这时,此前李皇叔在皇帝跟前安插的眼线帮上了忙。

得知消息的李林甫马上找个借口,向李隆基建议将卢徇贬为华州(今陕西省渭南市一带)刺史。

这招正合了唐玄宗的心意,立即诏准。

此举既讨好了皇帝,又打击了政敌,不过,事情还没完。

趁着卢徇去华州当刺史的任命尚未对外发布,李林甫悄悄找到政敌的儿子,对他说:

交州(辖今越南等地,后改为安南都护府)、广州需要人,朝廷准备让你父亲去那里,我考虑那边条件艰苦,想帮帮你们,你去问问你父亲,还想去哪里?

卢徇的儿子感激不尽,回去告诉了父亲。

这对倒霉父子向李林甫表示:除了交州、广州,去哪儿都行。

这时,去华州当刺史的任命下来了,卢徇父子认为李林甫帮了大忙,感激涕零。

皇族出身的李适之由刑部尚书被拜为左相,李林甫把他列为防范和打击的重点。史书上说李适之与李林甫争权,“适之性疏,为其阴中”。

一天,李林甫很神秘地对李适之说:

“华山那边有金矿,开采出来可以富国,可是,陛下还不知道此事。”

意思很明确,您去跟皇帝说说呗。

李适之没多想,就跟唐玄宗提建议开发金矿。

待唐玄宗询问李林甫意见时,这位却摆出了另一副嘴脸:

“华山有金矿的事,臣早就知道。不过,华山乃王气所在,事关我皇朝基业能否常青,不宜开凿。所以,臣才一直没有向您禀告啊。”

于是,两位姓李的高官,在皇上心里的地位高下立现——唐玄宗干脆对李适之说:“以后再有奏事,应该先跟李林甫商议。”

就这一句话,相当于剥夺了李适之单独上重要奏疏的权力!

8、混进文艺圈、使坏也“风雅”

李林甫有个最大的短处,就是文化水平不高,没经过科举考试,论文化程度,“仅能秉笔”。

于是,他不仅喜欢结交“文艺界人士”,还物色了一些“枪手”,如郭慎微、苑咸等,平时的公文、奏稿和附庸风雅的诗歌都由他们代笔。

张九龄可是当时士林和文坛的领袖!李林甫虽心里嫉恨得紧,但面子上也放下架子,时不时给张九龄写几首诗送去求“斧正”。

张九龄不好驳他的面子,甚至也写过称颂李林甫的诗,诸如“忽听金华作,诚如玉律调”等,可谓给他脸上贴金了。

著名诗人高适也写过称赞李林甫的诗,在《留上李右相》一诗中高适写道:“兴中皆白雪,身外即丹青。”这里说的是,李林甫会画两笔画。

史书记载,李林甫“工丹青”,当然,跟阎立本那样的大画家比不了,也就是还凑合。

受老爸影响,其女李腾空也爱结交文人,还与李白夫人成了“闺蜜”。李白专门写过《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的诗。

另外,李皇叔还花心思搞了一个专门干坏事的地方,叫“月堂”,布置得十分风雅,负责构思让别人家破人亡。

“林甫有堂如偃月,号月堂。每欲排构大臣,即居之,思所以中伤者。若喜而出,即其家碎矣。”

大概就是在这里,李宰相一边使唤“枪手”给深受皇帝器重的张九龄写赞美诗,一边绞尽脑汁想着如何隔三岔五下绊子,最终导致张九龄被罢相。

9、镇住诸谏官、制服安禄山

当了近20年的宰相,唐玄宗尽管处处依赖他,但时间长了也难免“审美疲劳”,希望宰相班子里有一些“新鲜血液”。

这事,让李林甫很忧心。

一次,皇帝要亲自为国选才。

李林甫马上说:

外面什么人都有,如果来个什么奇葩,把陛下冲撞了,那就不好了。不如让臣先来选一选,替陛下把把关。

结果可想而知:真正的人才一个没选上,选上的都是平庸之辈。时年35岁的杜甫也参加了这次选拔,惨遭淘汰。

李林甫还专门“上表贺野无遗贤”——这证明天下的英才都已为陛下您所用了啊!

唐朝也有许多谏官,这些人的职责就是向皇帝报告实情、提出批评意见,李林甫担心他们乱说,就把谏官们召集在一起搞演讲:

“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

李大爷的意思很明确:

你们看没看到那些仪仗用的马?它们整天默不作声,正因为如此,它们才能得到上等的饲料,谁要是擅自发出一声嘶鸣,立即会被踢出仪仗队。以后即使后悔、不敢乱叫了,也没有机会重回仪仗行列。

一句话,当今皇帝是最最圣明的天子,群臣只须顺从圣意就行,不需要什么谏言。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于是,泱泱大国的言路被李林甫堵死了。

不仅是当朝的言官,为人粗俗、桀骜不驯的节度使安禄山,也被这位李皇叔收服了。

影视剧里的安禄山形象

一开始,安禄山没把李林甫放在眼里,很没礼貌。然而,李林甫不但不发火,反而处处顺着对方。

老虎不发威,是没到时候。

这不,一次俩人正在说话,京兆尹王鉷求见。

按职位,王鉷比安禄山官大。

一见面,李林甫找个借口就把王鉷骂了个狗血喷头,越骂声音越高,但王鉷对李林甫恭敬得要命,唯唯诺诺,大气儿都不敢出。

安禄山在一边看着,深受触动,再也不敢在李林甫面前摆谱了,在此后的交往中,越发觉得此人可怕——他太能揣摸人的心思,你刚说完上句,他就知道你下句要说什么。

所以,安禄山不服别人,只服李林甫。

10、后浪推前浪、害人终害已

一生都在跑官和弄权的李林甫还是喜欢道貌岸然那一套,至少在表面上,极力作出君子、忠臣和“文化人”的样子。

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害人者终害已,“两面人”李林甫最终被另一人“两面人”所害。

这个人就是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

一开始,为了讨皇帝开心,身居相位的李林甫踊跃地向杨贵妃靠拢,对看起来“又蠢又傻”的杨国忠十分照顾,也放松了警惕。

杨国忠为了向上爬,自然也乐得迎合李林甫。

久居官场的李林甫一向自诩看人很准,但他却看错了杨国忠。

李林甫晚年病重时,流着泪对正意气风发的杨国忠说:

“我是将死之人,而你一定会继任宰相,我的后事就托付给你了!”

满口应承的杨国忠当上宰相后,第一件事就是联合安禄山控告李林甫与叛将阿布思约为父子,共谋造反。

此时,李林甫尸首尚未下葬,可能还没凉透。

结果,一辈子为得到权力、保住地位费尽心机的前大唐宰相,躺在棺材里被削去官爵、抄没家产,儿子们被除名流放岭南、黔中,亲友、朋党中有50多人受牵连被贬。

唐玄宗似乎还不解气,命人劈开这位前宠臣的棺木、剥去官服,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礼入土。

一生害人,终被人害。

这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官场“两面人”从此遗臭万年。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总监制:王磊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李逸博

编务:李浩然

文:陈忠海 瞭望智库特约研究员 

编辑:李雪瞭望智库

本文原标题:《严书记被捕,两面人能可怕到什么地步?一个保安,毁掉一个帝国......》


    责任编辑:沈关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