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老人家不爱说话、情感封闭、认知下降,可能是这个器官生病了!(不是脑退化……)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杨海弟
“我父亲最近好像听不清、听不懂我们说话,回话越来越迟缓,还对周围的人、事、物都提不起兴趣了,他是不是患了老年痴呆呢?”
最近,带着深深的困惑,陈小姐(化名)陪同年迈的父亲前去就诊。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诊室内,完成听力学、影像学等检查后,杨海弟终于揭开了“谜底”:都是耳朵“惹的祸”——老人家患上“老年性耳聋”。
小英父亲面临的疾病
同时也是很多老年朋友的困扰
在今年3月3日
第25个全国爱耳日来临之际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老年人耳聋问题
“听不见”导致“不交流”
小英父亲所患的老年性耳聋又称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Age-Related Hearing Loss ,ARHL)是一种双侧渐进性、对称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见于高频听力受损,部分患者表现为言语识别能力降低。
老年性耳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会让老人家因“听不见”,而导致听觉言语交流障碍,引发孤独感、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和社会隔离现象。
据杨海弟介绍,这类型的患者有时会表现出反应迟缓、交流减少等看起来像老年痴呆的症状,但经过检查后,通常可以排除,往往是因为“听不见”而引发的“不交流”。具体来讲,老年性耳聋患者因为听力下降,听不清别人的说话内容,担心自己说错话,逐渐变得不愿与人交流。
小心“四大危害”
言语交流能力下降
说直白一点,也就是“不太跟人说话”了。正常人听见声音的频率在20-20000Hz。老年听力损失早期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言语识别能力下降,特别是在噪声环境下言语交流更加困难;当听力损失累及中低频率时,即使在安静环境下言语交流也很困难。因此,老年人会主动减少社会交往。
情感和社会交流能力下降
老年人出现听力损失和言语识别能力下降,导致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变得多疑、猜忌和自卑,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精神问题以及社会隔离现象。
研究发现,24%的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或精神异常,同时约40%伴有耳鸣、20%伴有平衡障碍。老年人随着听力损失加重,接受和处理外界信息的能力减弱,导致老化加速、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认知能力下降
老年听力损失患者中认知能力下降比较常见。研究发现,虽然二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和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是阿尔兹海默症在伴有轻、中、重度听力损失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年人的2倍、3倍和5倍。
避险能力下降
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危险警告声(如交通工具鸣笛、火警、周围人的提醒声等)察觉不到,同时伴随年龄增长会出现声源定位能力下降,即对危险警告信号的方位判断会出现问题。因此,老年听力损失带来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重拾有声精彩有办法
虽然衰老不可逆,但科技可以让我们重拾有声精彩。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为了应对老年性耳聋,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助听器。
但对于听力损失达到重度-极重度的老年人而言,使用助听器往往无法改善听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往往采用人工耳蜗植入的方法干预。同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改善生活。
【连线】
助听器类型:可分为盒式、耳背式、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眼镜式、发夹式助听器
不同的助听器类型(图源网络)
·盒式助听器适用于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和老年人,操作简单方便、电池续航久,价格相对便宜。
·耳背式助听器使用对象范围最广,通过耳钩挂在耳廓后面适合听损儿童接受语训不影响耳道发育;具有无需定做,操作简单,智能配适,音质好等优势。
·耳内式助听器的外壳可根据患者的耳道形状和大小来定做,比较隐蔽轻便,适合听力损失的范围较宽。
·完全耳道式助听器置于深耳道内,完全不被人发觉,对比耳内式更加隐蔽,被称为“隐型助听器”,适用于中青年人群。
·眼镜式助听器和发带式助听器上装有麦克风、放大器和振动器。适用于骨导听力受损患者。
温馨提醒,如果老年性耳聋患者听力损伤严重,配戴助听器没有改善效果,需要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治疗。
老年人经常反馈,初戴助听器或戴的时间较长,耳朵不舒服。戴助听器有三点需注意的细节,老友记可多留意:
佩戴助听器前需到专业的助听器验配中心进行验配。
初期佩载助听器音量应话度调小待习惯后再逐渐增大。
佩戴助听器有一定的适应期。老年人佩戴助听器需要1~3个月的适应期。
如果您或身边的老人
出现听力损失
需早干预
方有机会进行听觉康复
想及时收到更多科普知识
把“广东科普”设为星标吧~
↓↓↓
今日推荐视频
为什么要给种子“穿衣服”呢?
“种子包衣”技术 能够使
种子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种子是怎么“穿衣服”的呢?
为什么会花花绿绿呢?
一起戳视频了解!
热门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原标题:《老人家不爱说话、情感封闭、认知下降,可能是这个器官生病了!(不是脑退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