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BTI测试到底靠不靠谱?
MBTI测试已经成为年轻人社交的敲门砖,“i人”、“e人”的性格划分让大家有了心理归属感。
“本人INFJ,在线寻找一个有礼貌的ENFP交朋友”“INTP想要多来点人类观察样本”“ENTP来讲地狱笑话啦!”
与其他人格测试不同,MBTI操作简易、测试结果更为直观,往往不需进一步的解读与思考,所见即所得。但MBTI测试到底靠不靠谱?人真的可以通过几十道题的测试就归纳总结出自己的完整人格吗?
MBTI测试基于荣格的人格理论,是人格测验中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工具,但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者一直对MBTI存有争议。比如人格和心理特点是否可用16种类型进行划分,有的学者认为这样的心理测试分类方式是非常简单且粗暴的。
心理测试的起源
心理测试产生于19世纪,是应用心理等创立的基础。心理测试的发明起初并非出于科学研究的目的,而是为了服务于公共教有。19世纪下半叶,各国政府首先开始普及初等教育,然后开始实行义务数育。实行义务教育的动机是为了满足新兴工商业对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力的需求,也是由于政府想控制公民思想。
法国的一位教育部长说:“我们绝不能接受人民的教育成为私人产业”。教育将继续由国家垄断,抵制教育券(vouchers)等私有化计划。随着儿童进人新的学校,建立成绩标淮,根据这些标准评价学生,并衡量儿童心理能力的差异成为普遍的做法。
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是普通人的心智,认为个体差异是由误差导致的,需要通过细致的实验控制来减少。而心理测试则直接关注并仔细测量个体差异。对于心理测试来说,不存在标准心理,只存在平均数据。
早期的一些心理测试是以颅相学为基础的,它从加尔那里继承了确定心理和个人能力差异的目标。颅相学的流行预示了未来心理测试的发展,从人员选拔到婚前咨询,特别是在美国,颅相专家试图用他们的方法来促进教育改革。然而,颅相学终因无效而失宠。
心理测试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方法,使得心理学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从教育开始,很快就发展到人事管理和人格评估等领域。心理测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人们的教育和职业道路都会受到心理测试分数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
人类不是机器,不可以被完全测量
如果人的心理特性和人格特点可以仅仅用十几道题就完全测量,那么和机器有什么区别?
一些网上的MBTI测试,为了让受测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测评结果,甚至会大幅缩减测评题目数量,这样也会增加测评结果的误差。
如果你可以和一台机器对话,甚至无法分辨对方是不是一台机器,那么可以认为这台机器是在思考吗?
应该把人类看成机器人,还是看成有目的、有价值有希望、有恐惧、有爱的行动主体?
托马斯·哈代·黎黑在《人类心理3000年》一书中写到,几篇倡导行为主义的论文中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一将行为主义在机能主义中的过去与在认知科学中的未来联系到了一起,詹姆斯的“自动情人”就是一个例子。
在将行为主义与人文主义进行对比时,拉什利指出:“对行为主义最根本的一个反对意见是,它无法解释极其重要的、关于个人品质的体验”,这一反对意见“在詹姆斯关于自动情人’的论点中非常明显”。
亨特( Hunter,1923) 同样考虑了姆斯对行为主义可能的反对意见:行为主义声称一个人的爱人是一台自动机,一个人会真正爱上一台机器吗? 拉什利说,对体验的描述“属于艺术,而不是科学”。亨特打消了人们对能否爱上一台机器或被一台机器所爱的担忧,认为这一担忧只关乎与信仰相关的“审美满足”,而与科学真理无关。
总之,MBTI测试可以帮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的性格特征,但不能仅以单一的测试结果,就推断一个人的心理特征。要想真正考察一个人,必须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来考察,再用心理测试结果进行辅助分析,这样才可能得出一个比较可靠、客观的结果。
本文摘自《人类心理3000年:从荷马史诗到人工智能》,作者黎黑以精准流畅的笔触和深邃的洞察,将人类几千年来的心灵探索之旅娓娓道来,巧妙连缀起千年之前的思想与当下心理学的重要议题。同时,本书还将心理学思想的发展融入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进化论发现、认知科学兴起等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的历史背景中,探究这门学科是如何在不同的时代与文化和社会相互塑造并相互影响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