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雍正的人生哲学
雍正王朝到底是个怎样的气象?历史学家列举五百年明清史上发生的十四件大事,短短十三年的雍正王朝,就占两件,足见雍正的魄力以及那个时代是何其重要。
雍正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史家说他“刚毅明察,纯系政治家之作风”,“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算得上是一代英主;但历史上也留下他得位不正、弑父鸩母、刻薄好杀、大兴文狱、未得善终的累累恶名以及扑朔迷离的宫闱谜案。
本书通过对中外诸多史料的整理与研读,以人性化的笔调去观照雍正的内心世界,还原一位帝王充满复杂情感与生命张力的人生,解读了雍正鲜明的个性是如何晕染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风气和人文底色,而那个时代又是如何赋予了雍正毁誉参半的人生的。
本文摘选自《雍正大传》,关河五十州/文
雍正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要用于工作。他通常凌晨4点就会起床,除了阅读历史典籍,便是研究治国理政的学问。7点吃早饭,吃完早饭御门听政,接见大小官员和披览奏章、处理朝政,一直忙到吃晚饭,晚饭后还要披阅来自各地的朱批密折,到深夜方能休息。
自雍正执政起,这样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从未有过改变,年年如是,寒暑无间。他最初足不出京城,主要是为了提防皇子党,怕离开了发生意外。允禩、允禟死后,大敌已除,不需要再提防了,他自己也曾表示适当时要举行木兰秋狝,可是却始终没有搞,说明他仍然忙得不可开交,以致无暇出行。
如果单看雍正的作息时间表及其大事记,他给人的印象似乎就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动物,康熙大漠狩猎、射雕逐鹿的雄姿,以及乾隆七下江南、吟山咏水的浪漫,在他身上都全无踪影。其实业余生活中的雍正还是个很有情趣的人,在流传下来的《雍正行乐图册》里,他时而化身陶渊明,在东篱下悠然采菊;时而又扮成东方朔,玩着偷桃的小把戏;时而是深入虎穴、手持钢叉的猎户;时而又是仙风道骨、智斗恶龙的道士……
在所有这些“真人秀”中,雍正不断地变换着服装、道具和角色,反正文的武的,老的少的,飘逸的勇武的,中国的外国的,能演的都演了。最有意思的是他还扮起了西装革履的洋人,画中的他颈系领结,头戴假发,唇上贴着八字胡,脸庞扑粉,活脱脱是一个同时期的西方贵族绅士。据考证,这幅肖像画确实是画家以真人为模特儿画的,雍正当时戴的假发,是他通过在宫廷服务的法国传教士,从巴黎私人定制的超豪华假发。
清宫内有一处叫作造办处的机构,隶属于内务府,专门负责制造或修缮御用物品。造办处的工务记案档案名为“活计档”,通过“活计档”可以清楚地看出雍正的爱好和品位——他既喜欢中国传统工艺品,例如香袋、盆景等,同时对一些舶来的西洋器物,像眼镜、望远镜等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曾命令造办处予以大量仿造。
中年以后的雍正视力不太好,为了提高办公效率,有时既戴近视眼镜也戴老花镜,但他所拥有的眼镜数量和品种之多,已远远超出实际需要,换言之,眼镜在雍正那里成了一种玩赏物,他也俨然就是个对眼镜特别入迷的收藏家。
雍正对眼镜的设计颇有心得,他常常给造办处下旨,对定制眼镜的材质、款式提出具体要求,比如“将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镜,每样多做几副,俱要上好的”。他对眼镜框、眼镜套也有讲究,做眼镜框,有时会指定“其钢构上节做骨头的,下节做铜的”,或者在框梁上雕一“寿”字,做眼镜套,有时会传旨要求出品刻有寿桃的“寿字锦盒”,或者传做“绣喜相逢眼镜套”。
雍正很讲究眼镜的搭配使用。古时按十二时辰计算时间,每个时辰的光线都不同,他让造办处的工匠按照不同的时辰,磨出不同度数,颜色深浅也不一的镜片,以此制成两套共二十四副近视眼镜,方便自己随时更换。
雍正登基后极少离开过京城,连热河行宫都没去过,能够供他日常休闲的地方主要就是圆明园。在圆明园内,很多地方都安放着“千里眼”,也就是现代所称的望远镜,以供雍正观赏园内的湖山胜景。与眼镜一样,雍正收集“千里眼”也同时有着玩赏目的,一些“千里眼”仅从名目上,就能看出其式样和用料之考究,比如“象牙嘴”“铜嘴”“乌目瓶式”等。
除了眼镜、望远镜,雍正的个人收藏品还包括钟表、显微镜、鼻烟壶、风琴等,兴之所至,他甚至亲自参与设计,有一次传谕造办处负责人:“制作自鸣钟内轮子的时候,按照朕的指示,做几件转盘遮灯,先画样呈览,等朕批准了再开工。”
民间的雍正反对者说他日日酗酒,隆科多受宠时,更曾频频与隆科多饮至深夜,将隆科多灌得烂醉,最后令人抬出云云。实际上雍正既无法远行,也不可能整天躺在醉乡之中,繁重的政务及其责任心根本就不允许他那么做,他至多只能像这样忙中偷闲、见缝插针地关着门在家里面自娱自乐,摆弄一些小玩意儿而已。
雍正生活中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节俭。雍正每次退朝后与臣下们见面闲谈,都会提到粒粒皆辛苦,所以大家务必珍惜五谷,绝不能浪费粮食、暴殄天物这些道理。大学士张廷玉当年在内廷值班,常能得到陪伴皇帝吃饭的待遇,他亲眼见到雍正吃饭时确实连一颗米粒、饼屑都不舍得丢掉。
勤政刻苦但并非不解风情,追求精致但绝不铺张浪费,堪称雍正的一大人生哲学,而他对养廉银制度的包容也正是建立在这一心理基础之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