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党派提案|民进中央建议建立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内容审核机制

澎湃新闻记者 张成杰
2024-02-28 22:47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澎湃新闻记者从民进中央获悉,民进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交《关于加强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的提案》。

2023年12月4日,江西省赣州市厚德路小学,学生在客家非遗小课堂上学习糖画制作技艺。IC photo 资料图

民进中央在提案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向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文化遗产教育,有助于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承担起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但是,目前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仍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一是文化遗产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基础教育阶段,文化遗产教学内容多为世界和中国文化遗产的知识介绍,地方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不多;偏重于古代文化成就的介绍,关于文化遗产的现状、传承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欠缺。教学方式多为教师课堂讲授和读书指导,演示教学、实地教学较少,学生对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学习深度不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够。

二是文化遗产教育资源不均衡。文化遗产教育资源在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差距明显,位于城市的优质校、示范校有能力为学生提供文化遗产类校本课程或联合博物馆为学生设计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而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由于经费投入和师资力量等有限,难以开展文化遗产相关教学活动。比如,某县拥有国家级非遗演奏艺术,但是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无法购买非遗表演所需乐器,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困难。

三是文化遗产教育对青少年正确认识“文化碰撞”的引导不足。我国文化遗产在对外宣传展示过程中,受语言、迎合外国友人理解等因素影响,原始的文化内涵被削弱或过度商业化,加上我国文化被“挪用”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失真”的文化信息被广泛传播后,会让青少年产生曲解。当下,青少年越来越关注网络文化和外来文化,文化遗产教育亟需正确引导青少年认识理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碰撞融合,增强文化自信。

为此,民进中央在上述提案中建议:

一、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加强学校文化遗产实践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文化遗产教育亟需补充地方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形成更多以当地传统手工艺和习俗为主题的校本教材,使青少年更全面地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将博物馆纳入文化遗产教育体系,给予财政支持,与学校联合开发适用青少年的教育课程、教育活动,既要有实地教学类课程,还要有可移动可入校以及仅借助简单课堂设备就能让学生体验文化遗产的演示类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优化文化遗产教育资源配置,努力保障青少年接受优质的文化遗产教育。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建立中小学校与文旅部门、文物部门、博物馆、文化机构等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好所在区域文化遗产资源和相关单位的专业资源,共同长期开展文化遗产教育。探索建立文化遗产景区在旅游淡季向学校集体参观免费或低票价制度。鼓励优质校、示范校与资源相对薄弱校共建共享文化遗产类课程、师资。

三、在文化遗产教育中加强文化内涵教育,使青少年加强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规范内容管理,建立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内容审核机制,确保表述正确,确保我国文化遗产能够真实、完整地传承与发展,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关键期发挥好文化引导作用。深入挖掘和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用青少年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形式加强文化遗产教育。注重舆论引导,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强调正确表述、传播、展示中国文化遗产,防止价值偏差和文化失真。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朱伟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