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我国的学科门类划分过细,综合性不足

澎湃新闻记者 王俊
2018-11-19 17:14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静海在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2018年第22期)上发表的署名文章《大力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构建面向新时代的科学基金体系》中指出,我国的学科门类划分过细,学科布局的综合性和交叉性不足,这种传统布局不利于学科之间协同创新。

文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坚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坚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计划的资助下,我国基础研究蓬勃发展,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基础研究战略布局、资助格局、重点任务、条件支撑、人才队伍等持续优化,造就了一支规模宏大、结构相对合理的研究队伍,我国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从2007年13.81万人年增长到2017年的29.01万人年,45岁以下的青年人已经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基础研究产出质量和数量显著提升,铁基超导材料保持国际最高转变温度,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光子纠缠世界领先,中微子振荡、干细胞、利用体细胞克隆猕猴等方面取得重要原创性突破。”

然而,李静海在文章中同时指出,“我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发展成为科技大国和基础研究大国,尽管量的方面有很大扩展,但质的飞跃尚未实现。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们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企业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顶尖人才和团队比较缺乏等。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开展基础研究所必需的科学精神、科学文化和科学价值观仍然滞后。”

“原因是多方面的。”李静海在上述文章中分析指出,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传统学科布局制约交叉融合,评价体系的目的性、适用性、应用性偏离,解决关键科学问题聚力不够,全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的环境尚需优化等。

其中,在“传统学科布局制约交叉融合”方面,文章提到,“我国的学科门类划分过细,学科布局的综合性和交叉性不足。这种传统布局导致学科疆域固化、互相隔离,已不适应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和工程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的交叉融合趋势,不利于学科之间协同创新。因此,尽管有的学科论文数量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但少有特色和独创,自己开辟的领域、自成体系的学派、独创的理论和技术还很不够。”

在“评价体系的目的性、适用性、应用性偏离”方面,文章指出,“目的性偏离导致评价流于形式,比如人才评价的遴选被一些部门异化成‘帽子工程’,将其物质化、金钱化,严重背离科学精神,导致功利主义滋生。适用性偏离表现为评价标准‘一刀切’,导致评价对象过度关注完成各项指标,而忽视实质性的科学突破。应用性偏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结果的过度使用,如评价结果与人才待遇过度挂钩;二是评价结果的‘标签化’和‘永久化’,不利于持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在“全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的环境尚需优化”方面,李静海指出,“虽然党中央高度重视基础研究,持续加大中央财政投入,但全社会甚至部分科研人员对基础研究重要性的认识仍然不够,社会和产业界对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多元投入基础研究的机制和文化仍未建立。有的项目没有真正把基础研究放在优先位置,有时甚至作为陪衬,实质性安排不够。尽管我国总的研发投入增长较快,但2017年基础研究投入占总的研发投入的比例仅为5.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5%-20%的水平。”

    责任编辑:钟煜豪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