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委员提案|杜丽群建议将中小学生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纳入医保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拟提交《关于守护好心理健康 为青少年茁壮成长保驾护航的提案》。
2016年12月5日,时值第31个“国际志愿者日”,上海普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志愿咨询服务活动在启星学校举行。十多位中小学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精神卫生中心医师现场坐堂,为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展开心理咨询和指导。视觉中国 资料图
杜丽群向澎湃新闻表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全民健康、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近年来,全国各地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杜丽群认为,家庭教育相对缺失是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面临的困难之一。一是单亲家庭、流动家庭、留守儿童或忙工作等原因,父母疏于管理教育孩子,交流少;二是家长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无法及时疏导青少年心理不良情绪,也无法辨别出有问题的孩子并送专业心理机构治疗;三是过度竞争、内卷化带来焦虑,家长过高期待学业成绩导致亲子关系紧张,青少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四是电子产品缺乏有效管控。青少年易沉迷网络(游戏、短视频等),受有害信息和不良示范负面影响。
此外,学校应对处置能力不足。心理辅导师资力量短缺,只有少数学校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部分心理辅导老师甚至没相应的心理辅导理论知识,校内心理咨询室流于形式,未能发挥作用。
杜丽群表示,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工作进展缓慢,防治工作比较被动。据《中国儿童健康成长白皮书》显示: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抑郁症检出率分别约为10%、30%、30%;重度抑郁症检出率分别约为1.9% -3.3%、7.6%-8.6%、10.9%-12.5%。学生心理问题一般认为是初中开始高发,延续至高中、大学并逐步减轻,通过筛查进行预防非常重要。因缺少经费、专业人员,只有少部分示范性学校能自行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难以提前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
此外,社会各方力量联动不足。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度不够,更多是依托学校及家庭教育。缺乏整体谋划部署,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会力量没形成合力,效果不佳。如教育、卫健、民政、精神文明、妇联等部门均提供相关心理咨询服务,但分布松散,资源未统筹优化。
因此,为守护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杜丽群提出四点建议:
一、提升普及推广家庭心理健康知识能力,营造良好环境。将家长学校建设纳入中小学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全国根据不同情况设立试点区,编写家长学习训练教材。以社区为单位开设家长公益课堂,开展主题性培训互动和案例交流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能力。完善家校联系机制,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交流。
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设,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大心理咨询软硬件建设的投入。教育主管部门应支持高校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将家庭教育课程列为师范专业必修课程。尽快出台新的国家从业资质认证和从业规培,扩大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师资力量,按照生师比标准配齐专职心理教师。加大经费、政策扶持力度,使学校心理咨询室真正运转。开展评估、督导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实效。加大全体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能力。
三、加快建立“问题筛查—危机干预—疾病治疗—跟踪回访”为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将中小学生心理治疗和普通医院心理科的心理咨询有序纳入医保范围。常规化开展学生心理情况筛查全覆盖工作。构建政府指导的医校合作转介干预机制,各地卫健委与学校开展定点合作,或由国家级精神卫生中心按区配备在编医生的服务,或疾控中心增设精神科,医生定期到校坐诊。加强学校对重点学生干预力度,指导家长及时将有关学生转到医院专科治疗,建立跟踪反馈制度。
四、加强科普宣教及社会参与度。整合现有服务热线资源,做到心理服务热线人人知晓,减少民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误解。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事业,通过捐赠、合作方式,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服务,确保特殊群体更能享受到心理健康服务。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