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戏精”观复猫钻进古画说文化之《簪花仕女图》

2018-11-19 16: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高髻簪花、晕淡眉目、露胸披纱、丰颐厚体”这种贵气逼人、华丽隆重的打扮是流行于大唐盛世时的时髦,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最是表现唐风女子的雍容华贵。

《簪花仕女图》唐代 周昉

辽宁省博物馆藏

画中六位仕女在庭院中信步,拈花、观鹤、以拂尘逗犬,华贵悠哉。

上古时期,“簪”被称作“笄”(jī)。用于男子带冠之时,固冠之用,以免滑坠。从周代开始,古代女子满15岁后需结发,用笄贯之,所以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同时也表示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笄”,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在我国古代男女都戴簪。男的用簪,主要系冠使之不堕。观复博物馆所藏的这支银簪,簪头为双片,仕女带上它走起路来双片微颤有声,充满趣味。

银鎏金镂空交结花卉纹双片发簪 唐代  

观复博物馆藏

垒丝烧蓝嵌红宝石蝶恋花金步摇  清代

观复博物馆藏

在玻璃镜还未发明前,古人都用铜镜照脸。铜镜是用泥范铸成,照容的正面须用玄粉和白旃(zhān)磨擦,才能光洁明亮。镜背,常铸有纹饰,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铜镜属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战国时期已很盛行。

铜嵌金兽鸟纹菱花形镜  唐代 

观复博物馆藏

古人的铜镜肯定没有现代人用的玻璃镜清晰,所以《木兰辞》中写“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照这样的镜子一定要在光线明亮处。

古时女子画眉,常将原有眉毛剃去,然后用一种以柳条烧焦后制成的青黑色颜料来描画,名为“黛眉”。黛眉在唐时甚为流行,名目繁多,有细而长像蚕蛾触须的为“蛾眉”,宽而阔的为“广眉”。唐代张祜《集灵台·其二》有 “淡扫蛾眉朝至尊”的诗句。

唐代衣裙的款式,从初唐到盛唐在美学风貌上有一个从窄小到宽松肥大的演变过程。《文献通考》卷一二九引祖莹语,说唐初衣裙“尚危侧”,“笑宽缓”。

元和以后这种风尚变化较大,流行大髻宽衣。这样的裙装走起来十分不便,因此穿高头丝履勾住裙装下摆迈步,为与之相衬因此头饰繁复,反映出奢靡的社会风尚。画中的裙子为半露胸款式,周濆《逢邻女》:“慢束裙腰半露胸”。
据《旧唐书·高昌传》载:“又献雌雄狗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

拂菻[lǐn]国古代称大秦,即东罗马帝国。拂菻犬是一只“搅局”成名的狗。某日,唐明皇与亲王下棋,已成输局,杨贵妃见状,放出怀中“康国猧子”,以搅乱棋局,终于避免尴尬,这一举动令唐明皇龙颜大悦,这便是著名的“康猧乱局”典故,其情节载于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可见在唐明皇时期,拂狗便已是宫廷宠物。除了犬,画面上还有鹦鹉和鹤,均是当时宫廷中流行的宠物。

玉鹦鹉  唐代

观复博物馆

画中贵妇由已故观复猫贵妇杨玉环本色绝演,C位站定一派大国的富贵景象。一身大唐盛装艳丽而不失典雅,不管是手中的铜镜还是头上夸张的花朵都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坚定的自信的表现。

杨玉环生前在野外流浪多年,后被收养进入观复猫大家庭,在大家的细心照顾下度过一段温暖有爱的幸福生活,后患急性胰腺炎,虽大家竭尽抢救,但终因医治无效,回去了喵星。

以此作念。

观复猫:杨玉环(已故)

出场演员:观复猫杨玉环

插画:观复檀仁

摄影:观复二白

文章:观复江离

观复文物摄影:观复胡胡

观复博物馆(北京馆)参观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

上海观复博物馆参观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37层

更多观复博物馆的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观复博物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