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东亚女儿”

2024-02-29 11: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过完年,当花光了积蓄的打工人穿越冻雨和大雪、辗转高铁和绿皮车,终于回到工位上时,他们心中有对逐渐远去家乡的一丝不舍,但更多的是回到原有生活轨道的轻松。

无数年轻人吐槽,过年的日子里没少和父母吵架,为了红包、为了睡懒觉、为了几句唠叨、为了记忆中的小事和难以释怀的创伤……家庭的牵绊似乎从来都是以爱恨交织的方式来表达的。

少数派的感受

[美] 凯茜·帕克·洪 著

张婷 译

美国韩裔作家凯茜·帕克·洪(Cathy Park Hong)在《少数派的感受》中以辛辣犀利的姿态回顾了自己在亚裔家庭的成长经历。“我缺乏信心,因为我这辈子都像节食一样只得到过有条件的爱。”作为一名女性/非白人/亚裔,凯茜精准地捕捉到自己在多重身份中的困境,她的创伤既来自种族经验,也折射出东亚家庭关系中深深的纠结。

东亚的女儿

2021年10月,《时代》杂志封面出现了一位亚裔女性的面孔,她身着黄色褶皱上衣,脸庞微微上扬,眼神中充满自信和锐利,身后的红色花朵图案更为她增加了张扬的气质。当期,《时代》评选出了年度100位影响力人物,封面人物则是以《少数派的感受》声名鹊起的凯茜。

凯茜·帕克·洪

© Michelle Watt for TIME

凯茜的父亲来自韩国首尔郊区农村。1965年美国废除移民禁令,她的父亲谎称自己曾受过机械师培训而来到美国,随后搬去洛杉矶的韩国城,依靠推销人寿保险和干洗用品立足。韩国城的荒凉、萧条深深烙印在凯茜的童年记忆中,1992年,韩国城更是因为族裔问题爆发了震惊全美的“洛杉矶骚乱”。

早在《少数派的感受》出版之前,凯茜就已在美国诗坛扬名,《少数派的感受》更为她摘得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并入围普利策奖决选名单。

《少数派的感受》

凯茜在书中讲述了自己在成长和写作过程中的一个个日常故事:亚洲人比周围人更勤奋生活,却一直处在抑郁之中;父母像小孩一样被白人训斥,因为自己无法说地道的英语而感到羞耻;书写被白人的想象力塑造,刻意避免让自己的写作打上种族化的标签……她以极端的坦诚揭开了亚裔的尴尬和痛处。

“在大众的想象中,亚裔美国人居于模糊的炼狱般的地位:肤色不够白,也不够黑;不被非裔美国人信任,而白人只有在利用我们压制黑人的时候才不会忽视我们。我们是服务行业的工蚁,是企业的忠诚员工。我们是会啃数学难题的中层经理,让企业运转的轮子保持润滑,却从不会得到晋升,因为我们没有一张适合做领导的“脸”。我们无法满足。他们觉得我们缺乏内心力量。然而,虽然我可能看起来神情冷漠,但我的双脚正在水下疯狂扑腾,通过过度补偿来掩藏自己强烈的自卑感。”

“我们低着头努力工作,相信勤奋会让我们获得尊严,然而我们的勤奋只会让我们消失。”

“我们生活在一个更柔和的圆形监狱里,太微妙了,以至于它被内化,因为我们监视自己。”

无处不在的“少数派”

从成长的经验切入,凯茜深入剖析了亚裔美国人日常感受到的一系列情感,如羞耻、偏执、忧郁、自我怀疑等等,称它们为“少数派的感受”。少数派的感受源于亚裔美国人对现实的理解遭到持续的质疑和忽视,这些情感是自我压抑、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它们长期积累且无法排解。

例如,安德森的电影《月升王国》流露出对纯真年代的强烈渴望,其中正暗嵌种族怀旧情绪,好莱坞的电影产业不仅塑造了美国的国家记忆,也塑造了全球记忆的产业,并将“少数派的感受”持续输送到日常之中。

《月升王国》剧照

“安德森的《月升王国》只是无数当代电影、文学和音乐作品以及生活方式选择中的一例,它们对纯真时代的渴望意味着对过去那个时代的迷恋,在那个时代里,国家激烈地敌视有任何不同的人。”

“好莱坞依然特别歧视亚洲人,因此当电影中出现一个罕见的亚洲角色时,我就会紧张起来,害怕看到嘲讽眯眯眼的笑话。”

凯茜·帕克·洪

© Beowulf Sheehan

同时这种感受也超越族裔范畴,和更广泛的不平等权力体系同构,任何弱势的一方,无论是女性、资历较浅者、长期得不到关爱和重视的群体,在面对更为强势的群体时,都处在“少数派”的境遇之中。

作为一名诗人和艺术工作者,凯茜也深刻剖析出当代美国文坛和艺术行业的权力运作结构。她重新审视塞林格、斯托夫人、裘帕·拉希莉、王鸥行等经典或新锐作家叙事中的种族意识,辛辣地揭示了隐藏在文学和艺术产业中的隐形特权。

“写作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是家族行业;如果你的祖先已经开起了店,你就更有资格从事这个职业。”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有权势的混蛋,和被他称作“虚伪”的同学一样傲慢无礼。但除了他的特权之外,我觉得霍尔顿对童年的执念更为陌生。我曾希望我的童年越快过去越好。但为什么霍尔顿不想长大?”

“艺术家的越界是“艺术”,而这又取决于艺术家对权力的获取。一位女性艺术家很少能“逃脱”。一位黑人艺术家很少能“逃脱”。就像有钱的寄宿学校的孩子肇事逃逸一样,逃脱并不意味着你不受法律控制,而是意味着你凌驾于法律之上。坏男孩艺术家可以为所欲为是因为他的身份。越界的坏男孩艺术实际上是最规避风险的,是为银行家、收藏家这种观众循环表演的陈腐特技。”

在《一位艺术家的肖像》中,凯茜反思了韩裔女作家车学敬在1980年代遭到奸杀的案件,通过展示这起残酷的案件在事后被刻意回避和迅速遗忘的过程,直面东亚文化中的压抑和耻感,审视了亚裔女性的生存状况。

“精神分析学认为,当你在谈论触动你神经的痛苦时,它就会从你的身体里分离出来。命名痛苦可以把刺痛从事件中消除,让它变得有限、可控,甚至消失。但在我长大的文化里,谈论痛苦不仅会重新给我创伤,也给我爱的每一个人创伤,好像言语不是解药,而是会感染他人的毒药。”

《少数派的感受》

振聋发聩的声音

《少数派的感受》采用片段式散文的形式,融合了自传、散文、历史叙述、新闻报道、文化批评、理论等多种体裁,创造了一种富含动能、令人目不暇给的“爆炸性的笔触”。

凯茜书写的感受都隐秘细微、转瞬即逝,她却能敏锐地捕捉到微妙而难以言传的瞬间,极其清晰、极其准确,像针一样扎入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不愉快”瞬间,将隐藏在日常中的种族困境细致入微地揭示出来,既犀利生动,又饱含情感,具有鲜明的辨识度和文学深度。正如《时代》所说:“《少数派的感受》是一本让人想折页和划线的书。在阅读中完全让人难以置信,会有这样一本具有洞察力和穿透力的作品。”

美籍越南裔小说家、普利策小说奖得主阮清越说:“凯茜真切地告诉我们,在当下作为一个亚裔女性意味着什么、是什么感受。”

亦有读者评论:“那些在对话中稍瞬即逝却让我停顿的时刻,那些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而郁结在胸的话,都在作者笔下以尖锐的姿态涌现出来。”

《少数派的感受》

少数派的感受

[美] 凯茜·帕克·洪 著

张婷 译

☆ 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大奖作品,入围普利策奖决选名单,Goodreads年度最佳非虚构提名,作者凭借此书跻身《时代》年度人物

☆ “没有人关心,没有人认真对待我们,我们太没有存在感了。”振聋发聩的亚裔声音,刺痛偏见的泣血呐喊

☆ 融合自传、散文和文化批评等体裁,对美国当代文坛、当代艺术、好莱坞及社会运动的尖锐批评,颠覆传统,妙语连珠,每一页都值得划线

☆ 好莱坞电影的种族暗示、英语糟糕带来的羞耻、迎合与自我怀疑……少数族裔的困境又与更广泛的“少数派”同构,这些焦虑情绪,从未如此精准地被描述出来

☆ 《时代》《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新政治家》及纽约公共图书馆年度好书

原标题:《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东亚女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