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雪野到越野:运动家张娜的多面人生

2024-03-02 12: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沈天浩

编辑|晏懿

图片| 受访者提供

沈阳-香港长途列车,中转站丽江。2023年年底,张娜离开零下二十几度的沈阳,带着自己的装备来到了气温零上的丽江。她并不是来度假的:将近一个月的高强度训练之后,她来到了仿佛仍在夏天的香港,在港百56公里组别拿到了女子第二名。

如何定义女性越野跑者的“黄金年龄”?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对于张娜来说,在年龄渐长的当下,她跑得越来越快、也越来越顺心。更少束缚,更多自由,让她得以追求更高的目标。采访中,张娜提到了做减法的艺术,她在圈内的跑野次数出了名的少,但每次参赛都要追求高质量的表现。

在中国越野跑界,张娜是个独一无二的存在:一位运动员能否同时在夏季运动和冬季运动中达到顶尖水平?作为中国领先的滑雪登山者,她渴望这项运动获得更高的国民认知度和参与度,尽管一度为之心神俱疲,却终究无法割舍。另一方面,在张娜看来,滑雪登山和越野跑的区别并没有那么大。正如越野跑领域鼎鼎大名的K天王和庄主他们,在冬季都化身为滑雪登山运动员,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并参赛。同样有滑雪登山的背景,让张娜成了一位更好的越野跑者。

张娜强调自己对各种运动的热爱,并在不同的身份间游走。“运动家”,或许是对她的最佳定义。

以下内容为张娜自述,记者进行文字整理。

01

热带苦旅

这次港百有收获,有遗憾。赛前整体状态还是不错的,备战得有针对性,唯一的问题就是天气。跑到三十几公里的时候,腿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抽筋。可能很多人都没经历过这种抽筋:前后左右都在抽,非常痛苦!跑港百之前,我是在丽江训练,那边其实还有点冷的,早起的时候气温在0度左右,白天也才十几度。相比之下,香港那边的温度一直在20度以上,尤其跑到后程的时候又遇到大太阳,整个赛道又没有什么遮蔽。

这个对我最终的成绩有一定的影响,周瑞芳是在最后一个CP点把我超过的,那时候我已经抽筋10多公里了,意志上想的是拼命顶住,但身体确实不允许。我相信如果不抽筋的话,自己的完赛时间提前10分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冠军应该是稳拿。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耐热能力需要加强,夏季多参加一些南方的赛事,让身体去逐渐适应。

对于东北人来说,冬季训练确实是个问题。穿得越多,跑得越慢,丽江的海拔虽然很高,但我也能跑到4分零几;东北的海拔低,可因为穿的多,跑个4分30配速,都觉得困难,主要原因是因为冷,肌肉僵硬而跑起来不够灵活、舒展,所以东北的冬训对我而言只适合堆积跑量,训练的强度上不去,也意味着开春的比赛表现不会很可观。正因为环境的特殊性很多东北的运动员,无论是专业队还是基层体校、到爱好者,都会去南方训练,比如辽宁省的竞走队、中长跑队现阶段也在云南一带训练。

我在丽江练了20多天,要适应的不仅有天气,还有海拔,丽江可以提供低氧的跑步环境,下了高原到平原由于氧气充足,呼吸会更顺畅,心肺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运动成绩随之也会提高。在丽江,我的赞助商凯乐石专门为港百开办了一个集训营,有专业的教练员彪哥,为我们制定赛前训练计划,凯乐石运动员大部分都在那里集训,氛围也比较好。因为进行了这样认真的准备,最终没能夺冠还是觉得有点遗憾,不过也好,这样可以留个念想,下次再来港百冲击冠军。

02

专注所爱

赞助商对我来说很重要,签约品牌之后,除了经济层面的保障以外,还可以得到一些参赛的报道和宣传资源。我的经历很多人都了解,从越野跑到了滑雪登山,又从滑雪登山回到越野跑,始终离不开运动。和品牌签约,逼迫我必须专注于这一件事情,反过来又给了我很多安全感。

因此,我最近做出了一个决定:今年3月,我应该会正式从高校离职。其实目前我已经是停薪留职的状态,高校的工作还是比较繁忙的,除了正常的教学以外,学生的早操以及校队训练任务都需要老师去跟,平时下班就比较晚,周六日也经常加班,没有太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原来上大学的时候,去高校执教是我的梦想,可实现了之后发现其实未必那么理想。比起工作,我还是更喜欢跑步和滑雪登山。

2024年我要专注越野跑比赛,争取在国内崇礼168、柴古唐斯这些重要赛事中取得好成绩,还计划参加UTMB世界系列赛:韩国济州岛、泰国茵他侬、以及法国勃朗峰的总决赛,我拿到了OCC组的直通名额。除此以外,还计划参加一些小规模的赛事,但这部分的具体安排还不太确定。

03

越野伉俪

我希望在家庭、工作和跑步之间取得平衡,这不是个容易的任务:在国家队任教意味着巨大的责任;另一方面,家庭方面的压力还是比较大,孩子的学习成绩下滑,生活的各方面也都需要父母去引导。

我爱人的工作也比较忙。他以前还会骑自行车上下班,单位与家的距离在28-29公里,是很好的锻炼,可现在没时间了。他一开始也是玩越野的,比我玩得还早,如今专注做越野跑和马拉松赛事。本溪的关门山巴图鲁越野赛就是他们公司办的,算是东北比较好的一个越野赛。

▲张娜与她的爱人

当然,如果和南方的一些知名赛事来比较,东北的赛事还是略有差距,一方面是经济要薄弱一些,另外就是赛道没有南方那么成熟。这倒不是赛道设计的问题,而主要是地形条件:南方的山间都是能用路连起来的,我们东北的赛道则不然,山和山之间有时候根本没有路,只能让主办方提前一两个月做准备,拿着刀上山砍树砍草,造出一条路来。

在越野跑这件事上,我们夫妇俩还是相互支持的。我跑过两次关门山巴图鲁越野赛,他也会在我参赛的时候去支持,只要工作不太忙,他就会去现场给我做私补。参加大赛之前,我们都会一起研究赛道的情况,他会给我提供很多建议。

生活的繁忙让我们有时候不得不做减法,但减法也能带来一些“额外收获”。国家队教练当然是个好工作,可我去年的时候因为个人的一些原因不得不放弃。

▲2023凯乐石莫干山跑山赛,张娜获得冠军,成绩为7小时35分41秒(点击查看大图)

在回归越野跑的时候,我系统训练了一段时间,后面几场越野跑的成绩还是挺好的,也让我赢得了凯乐石的签约机会。专注、努力地去做一件事情,结果会超出你的想象,云丘山是我2023年有所准备的一个赛事,记得当时后程的上坡都是颠上去的,很能顶,晋南的气候比起香港也更适合我。在那一站拿到了50公里的冠军,同时拿到直通OCC组别名额。

▲2023云丘山越野赛by UTMB®MMY50公里组女子组:冠军张娜,成绩为5小时33分19秒(点击查看大图)

云丘山之后一周就是柴古唐斯,当时身体还没完全恢复过来,跑得就比较一般。第二的名次倒是完全可以接受,毕竟冠军是姚妙,她来了我们只能争第二,主要是成绩比自己预想的慢了15分钟。当时台州的天气也是有些热,耐热性确实是我的一大短板。

04

全能战士

比起“热”,我肯定更适应“冷”。滑雪登山是我很重要的一项事业,不过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还不是特别高。很多人会把滑雪登山和越野滑雪混为一谈,其实不是一回事。简言之:滑雪登山就是穿着滑雪板登到山顶,然后再滑下来的过程,通常是在高山上进行的,而越野滑雪则是在缓坡里进行的登滑过程。滑雪登山的坡度还是很大的,我们要在滑雪板上贴上止滑带,从山底登到山顶,然后再撕下止滑带,转换到下滑模式。

越野滑雪相对要简单一些,坡度通常比较和缓,人们在山坡间穿行时,还会有时间休息。我教过的所有运动员都认为,滑雪登山比越野滑雪更累,这个原理和越野跑有些类似:爬升越多的越野赛道难度越大,而滑雪登山的爬升就非常可观,且爬升的过程中无法休止,只有到了山顶才能歇一会。

滑雪登山的普及程度当然还有待提高,不过我们也在进步。前不久在万龙滑雪场已经举办了一个青少年滑雪登山的冬令营和交流赛,这项运动从2026年的米兰-科尔蒂纳开始纳入冬奥会项目,自然会对推广有所助益。我觉得滑雪登山是一项特别好的运动,人们在上升的过程中会累得大汗淋漓,到达山顶后再俯冲而下享受滑雪的刺激感。此外,滑雪登山其实是一个非常健康、环保的运动,看似相当难的一项运动,实则会滑雪就可参与。

我觉得滑雪登山和越野跑有很多相似性。两者都有爬坡的过程,以及高速下坡的环节,越野跑的下坡需要选手们跑下来,滑雪登山则是穿着雪板滑下来。很多国外的运动员在夏天越野跑,到了冬天就去玩滑雪登山,这也算是一种交叉训练。除此以外,自行车对于心肺功能和腿部力量的要求都很高,滑轮则需要上肢力量,有点像冬季版的越野滑雪。我觉得这些运动都可以对越野跑的表现有所帮助,大家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和情况去选择。

作为“多项选手”,我投入越野跑的精力不可避免地会被其他运动分散。滑雪登山是我训练的一部分,对于爬坡能力训练,两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会进行不同项目的交叉训练,也让训练更有趣,不再枯燥。但无论是越野跑、滑雪登山还是自行车,最终的目的还是相同的,而交替训练的效果还会更好。

滑雪登山运动家的身份,在越野跑的赛道上也给了我一些帮助:由于习惯了穿着滑雪板往山上登,我的上坡能力还是比较出色的;此外,作为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意志品质在比赛的关键环节也起到了至关作用,同样自己也是自己的教练,能够为自己制定训练计划并严格执行计划。所以,虽然我的参赛数量在圈内算是相当有限,但每次的比赛质量还是很高的。马上就要春节了,我制定了自己的龙年新目标:2024年马拉松能够跑进245;越野跑方面,希望2500米爬升的50公里路段,可以跑进5小时45分钟!

以上文章转载于越野100 ,作者沈天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