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精神文明建设是“道理建设”——心理、法理、物理、事理
精神文明建设是“道理建设”——心理、法理、物理、事理
前小滩
配图 刊登于2024年2月2日《全球智库动态》研究报告
(2024年卷第24期)的原文截图
01 改革开放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精神文明是一切积极因素的集大成。它涵盖了价值导向、行为准则、营商环境、科学素养、创新活力、劳动热情、文化风尚,是“自我”的具象外化和集体统合。也可以极而言之,精神文明建设是“道理建设”,包括心理建设(价值信仰)、法理建设(规则制度)、物理建设(空间载体)和事理建设(社会实践)。
而改革开放,就是要厘清道理,激发正能量,调动积极因素,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潜能。
新时代新征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一以贯之地建设符合时代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技术条件进步,就像改革开放的双螺旋,相互导引、相互赋能。精神文明建设,关乎城市的人民性,是城市软实力之源。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持,物质技术进步可持续、不可逆,成为带着方向和强度的矢量。
城市的人民性是具象生动的,包括但不限于人口、人才、人流、人气和人心等。精神文明建设,服从、服务于城市的人民性,其最大功效是稳预期。一致的预期就是共识。共识牵引共同行动。
如果说,英国曾引领产业和科技驱动的现代化(B模式),美国曾引领产业、科技和金融驱动的现代化(A模式),那么我国将引领产业、科技、金融和人的全面发展等“四轮驱动”的现代化(C模式)。我们的现代化,在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强调精神富有。我们着眼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着手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着力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我们循着问题,依托精神文明建设创造的氛围和条件,既有顶层设计,也相机抉择,稳妥地把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这就需要精准感知、综合考量问题的紧迫度、情绪的包容度、政策的准备度等,尽可能地克服新制度新措施被误读、传错、导歪。
更为关键的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深化改革开放,要拧成一股绳,让改革和开放成为广泛而清晰的默认值,入心入脑。这里,听不见人人喊改革,但处处在改革。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人人都是改革开放的积极分子、行动派、促进者。
02 营商环境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标志
上海开埠两百年不到。但是,大家公认这座城市是尖峰、是高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今中外交相辉映,是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推陈出新。有为、有机、有效的精神文明建设,守牢了主阵地,讲好了新故事,弘扬了正能量,功不可没。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卓越引领下,上海的营商环境朝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坚定方向,不断地“奋力一跳”。只要场景可靠、风险可控,鼓励市场主体和一线部门更多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呵护基层探索突破,为自主改革保驾护航。
上海到海外招商,喜欢讲故事。故事往往聚焦在这几个要点上——元素多、关系简单、安全、政策稳定。故事讲好,招商效果也达到了。很多企业家喜欢把营商说成“赢商”,他们喜欢上海,是因为人才喜欢上海,企业到上海来,才能赢得人才、运营业务。以前,是people follow business(哪里有企业,哪里有就业)。现在,是business follows people(哪里有人才,哪里有事业)。还有企业家说上海赢在干部担当上。在审批南京西路的星巴克烘焙工坊时,相关部门翻遍了所有的规章制度,说“没有红灯,但是,也没有绿灯”。怎么办?“法无禁止皆可为”啊。于是,“一脚油门”冲过去,海阔天空。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好的营商环境,如春风细雨,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显著标志。人无精神不立,城无精神不强。营商环境作为一种软实力,其源头就是意图和意志,是初心和信心。软实力“过硬”了,精神文明才能成为“硬道理”。上海最“硬”的底层逻辑,是上下、内外高频互动的国际对标、市场首创、主动服务,把自己“摆”到全国大局、全球变局中,“摆”到未来的国内外合作发展中。也正是因为努力夯实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海服务”和“上海标准”成为金字招牌,发挥着增值、增信的作用。
03 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
营商环境是分层分类的。狭义的营商环境,是从准入、准营到准退的建章立制。而广义的营商环境,是内嵌在精神文明之中的。每个手势,都是营商环境。每个人,都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每个部门,都要为这座光荣、创新、开放、梦想之城增砖添瓦。
营商环境也是与时俱进的。我们需要打造的是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面向全球、未来导向、致力合作发展,上海要成为“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的最佳实践地,给新生事物的发育进化留足时间空间。遵守规矩、遵循规律、遵照规则、遵从规范,热情地眺望和畅想新的生产、生活、交易和治理方式。尤其是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鼓励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统筹时、势、度、效。此外,还要使自治、德治、法治融会贯通,有高度有温度,在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等方面,下大功夫、长功夫,让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让现代化城市共同体精明增长、韧性成长。
04 让城市软硬实力更好耦合
全球经济体的合作发展,往往把顶尖城市作为“桥头堡”。这个“桥头堡”要发挥好作用,得处理好若干关系的耦合。譬如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的耦合,软硬实力的耦合等。
上海一直重视城市软硬实力的耦合,具体讲就是“融合”“转化”“并进”“涌现”。融合,就是要在“硬要素”之上叠加“软要素”,实现“1+1>2”的效应;转化,就是以动态眼光,促进两者相互触发,把无形变量转为有形增量;并进,就是在谋划工作时,始终考虑同步性、集成性和互操作性;涌现,就是各单元、模块、子系统之间,因为找准了裉节,催化了“核爆”,解决了一件事情,“批处理”了一系列事情,从而“诱导”出诸多的新场景和高级复合功能。上海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巨系统。她是“混序”的——包容多元而秩序井然,和外部环境不间断地发生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对流。
流淌泽草木,润物细无声。精神文明建设,如同“入口”,以上海的独特魅力和迷人风采,“召唤”国内外高能级资源要素纷至沓来。浓度愈高,活跃性愈强,成长性和贡献度也愈显著,“经济水面”扩大,“经济水位”抬升。精神文明也是“基石”,以主战略、主基调、主脉络,锚固底盘,打开天花板。
我们期待这样的一个上海:高举高打、先行先试、实事实做,以常抓常新的精神文明建设,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埋头苦干,负重前行,去应对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从“加快建设”果毅跨越到“加快建成”;人人有责、人人有感、人人有为,既有丰沛的人文经济情怀,也有严谨的场景工程思维;继续领精神文明风气之先,创高水平改革开放之新。
注:图片来源互联网,本文推送时略有修改
采编:陈萌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