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童书湃|世界读书日:让书带孩子去探寻成长
又到了亲子学堂荐书时间了,和孩子一起读好书,享受温馨的共读时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
我们总会反问,为什么要让孩子读书?就或许小的时候我们吃了很多东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记不清是什么,但我们知道,它们已经长成了我现在的骨和肉。那读书,其实也是如此。那些读过的书,会陪伴孩子一生。
世界读书日,读书吧!通过读书带孩子去探寻成长。
《看不见的窗》
作者:[土]圭克尼尔·厄兹阙克
《看不见的窗》讲述了弱势群体是如何蜕变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身障人士,通过讲述他们自我救赎与互助互爱的故事,展现他们从封闭自我到敞开心扉的心路历程,为小读者打开了一扇看见弱势群体的窗。
本书文字富有哲理,旨在鼓励孩子积极面对挫折,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插画细腻、充满感情,从视觉上表现了身障人士的迷茫与困扰,引导孩子关注弱势群体,体察他们生活的不便和心理的需求,培养孩子成为有同理心、包容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通过本书作者想告诉读者的是,“有时我们会过度关注自我,用一扇看不见的窗将内心世界封锁,无法看清窗外真实的世界。不妨像故事的主角那样,试着从窗外审视自己,你会认识一个全新的自己,发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月亮上的拾梦人》
作者:[比利时]夏洛特·贝利埃著
如果在月亮上有一个奇妙的拾梦柜台,你想不想去寻找下你遗失过的梦?《月亮上的拾梦人》是一本献给所有徜徉于想象世界的人,它用了一个充满幽默、诗意和动人情感的温暖故事,告诉读者梦想可以被暂时隐藏,但绝不能被拥有忘记。本书作者比利时儿童文学作者夏洛特·贝利埃擅长从日常生活、琐碎细节以及简单事物中寻找灵感,她构思的精彩故事总是有让孩子沉浸其中的神奇魅力。
《月亮上的拾梦人》故事讲的是,在月亮上有一个失物招领处,那里住着一位老先生,称为拾梦人。每当一个神游者被拽回现实,月亮上就会多出一段思绪,而拾梦人负责收集这些思绪,并将它们分类保管,等待着它们的主人前来寻觅。后来,出现了一个小女孩,她逐渐熟悉了老先生的工作,老先生也决定将这份工作移交给小女孩,他要离开这里,去寻找属于他的梦想。
《“非暴力沟通”亲子绘本》
作者:(英)蒂莫西·纳普曼,著
你是不是有时候也会不明白,孩子好端端的为什么突然“发脾气”、突然“爱捣乱”?如何让孩子好好说话,孩子和大人都需要掌握“非暴力沟通”的方法。《“非暴力沟通”亲子绘本》是想帮助孩子和父母解决亲子沟通问题的绘本,故事从孩子角度出发,讲述了自己有时候为什么会生气,行为为什么会看起来像是在捣乱。
《“非暴力沟通”亲子绘本》全套共两册,包含《有时候,我可以生气》、《有时候,我可以拒绝》,每册都是以幽默的故事讲述方式,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绪,找到认同感,进而找到消解情绪的方式,为孩子和父母提供处理情绪的办法。关于解决沟通问题,本书作者也总结了“非暴力沟通”的三步法:平复情绪+表达感受+提出需求。如果你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不妨试一试。
《红树》
作者:[澳]陈志勇 文/图,胡若羽 译
《红树》的作者是澳大利亚知名艺术家陈志勇。他通过截然不同的意象和各自独立的画面,构建出一本情绪之书,并希望每个读者都能解读出属于自己的意义。
本书画面遍布开放隐喻,充分带给读者多元解读的空间。这本书犹如一个进入人心里的侧面,不必说出自己真实事件,就可以像主人公一样分享自己的感受。我们在生活中如何用黑暗画出光?当你沉下心读这本书,便能感受作者告诉我们的,“当黑暗被理解,就会生出光。”
《什么也不做的一天》
作者: [以]加利亚·伯恩斯坦
你会不会容许孩子“什么也不做”?在现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家长很难会让孩子“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做的一天》这本书会告诉你在一个什么都不做的日子里,孩子会在喧嚣中获得平静,他们会理解爱与生活的模样。
《什么也不做的一天》故事讲述莱拉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家人们经常抱她、亲她。可是,这个大家庭有时太吵了,莱拉连个盹儿都打不成。有一天,她逃走了。她选择和一只蜥蜴一起闭上眼睛,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通过这种方式,莱拉学会了放松身心,找回了内心的宁静,最终发现了“什么也不做”的价值。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