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践行嘱托,携手行进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

2024-02-26 12: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践行嘱托,携手行进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

——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之际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2023年11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一)

万里山河,春风浩荡。

这里是京津冀,中国坚实的胸膛。

从高空俯瞰,这个区域就像一颗熠熠生辉的巨钻,濒临渤海、背靠太岳、携揽“三北”,绵亘的山脉如起伏的呼吸,蜿蜒的河道似流动的血脉。

这里是京津冀,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不断书写新时代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勇毅前行。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崛起,一场静水深流的区域深层次变革正在加速,一项历史性工程展现出更加雄阔壮丽的未来。

(二)

区域协调发展是局部问题,更是全局问题;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政治问题。

京津冀,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承载1亿多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这里也曾有区域发展难啃的硬骨头。“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既有“大城市病”的困扰,又有区域发展水平悬殊的困惑,“发展鸿沟”的矛盾问题必须破解。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从问题破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如何破除利益藩篱、行政壁垒,真正使京津冀发展的“势能之差”变为“动能之和”?

“京津冀发展合作走到今天这样的程度,光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已经不行了,光靠简单的来回相互走动已经不灵了,光靠孤立地签订几个协议已经不足了。”

“着力点和出发点,就是动一动外科手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问题。”

…………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这片土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高度重视,一直进行着深入思考、探索着破题之道。

2014年2月26日,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明确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出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员令。

这是史无前例的大手笔。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

习近平总书记的宏伟擘画,立足的是21.6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瞻望的是960多万平方公里的浩荡激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时代里谋篇落子的第一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和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的关键一招,是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引擎,是打造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点睛之笔。

这是深谋远虑的部署推动。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

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坚定着我们落实重大国家战略的信心。2019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迎来春秋五度。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强调:稳扎稳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作善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京津冀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激发着我们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的力量。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雄安、抵沧州、到石家庄,探工地、看港口、问民生,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主持召开两场座谈会,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方向。

三次座谈,跨越九年,一次次关键的指引,澎湃着思想的光辉。

这是充满深情的关心厚爱。

“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要紧密结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筹办北京冬奥会带动各方面建设,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饱含着对河北发展的殷切期望和对河北人民的深切关怀。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界定了河北的功能定位,给河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赋予河北前所未有的历史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1次视察河北,多次就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指路领航、把脉定向,鼓舞着我们抓住用好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将重大机遇转化为澎湃动力。

遵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京津冀协同发展必将不断迈上新台阶,我们必将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1月11日无人机拍摄的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 摄

(三)

有思想的引领,才有历史的前进。有坚定的落实,才有丰硕的成果。

时光荏苒,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了。

十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以更大力度深化拓展京津冀重点领域合作,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坚定不移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在河北落地见效。

牢记嘱托,践行使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接连不断调查研究、安排调度,主持召开相关会议,就如何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作出一系列部署。

从“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省各地各部门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服从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在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中牢牢把握重大机遇。

人越走越亲,手越握越紧。三地党政代表团定期互访学习考察,签署多轮省市间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协商机制,研究部署三地协同主要任务,人大、政协分别开展协同立法、跨区域协商,构建“要事有统筹、任务有督办、落实有专班”工作体系。

蓝图叠加施工图,击鼓催征干劲足。我省坚持一盘棋的指导思想,一系列专项规划、重大政策先后出台,《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制定实施。

…………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阔步向前。“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定位再次标注了新的里程碑,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画卷,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如何从非凡十年的成果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求索经验和启示,切实把发展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以更大力度实施重大国家战略,努力把雄安新区打造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从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到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再到2024年省两会,河北都作出了明确而坚定的回答。

(四)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区域。

北京向南100多公里,河北雄安新区。

启动区的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白洋淀的荷塘苇海上,飞鸟翔集;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的咖啡厅里,谈笑风生;雄安之眼的“城市大脑”里,看见未来……

短短6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领航指路、把脉定向。

“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抓的一个新区建设。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批准的首都功能拓展区,同上海浦东、广东深圳那样具有全国意义,这个定位一定要把握好。”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强调。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实地考察一座新城的规划。彼时,“雄安新区”还是中央内部文件里的新词。

当天中午,一场小型座谈会在安新县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选择,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雄安新区。在“千年秀林”,总书记望着一株株小树苗,欣喜地说:“让它们跟着雄安新区一起慢慢生长。”

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展板上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总书记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新区首先就要新在规划、建设的理念上,要体现出前瞻性、引领性。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乘坐复兴号高速动车,从北京沿着京雄城际铁路,不到一小时就抵达雄安站。

在雄安新区启动区核心位置,总书记登高远望,塔吊林立的繁忙景象尽收眼底。总书记勉励现场建设者:“这是百年不遇的历史机遇,你们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任务,要努力啊!”

既稳扎稳打,又只争朝夕。牢记党中央设立雄安新区的初心,雄安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作用进一步显现。

央属标志性疏解项目压茬推进。首批疏解央企总部建设进展顺利,北京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雄安校区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源自北京的3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雄安注册。

起笔是世界眼光,落笔为时代标杆。“1+4+26”规划体系和“1+N”政策体系基本建立,292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500多亿元。“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京雄城际铁路和雄安站建成投运。新建地下管廊141公里,“城市大脑”等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同生共长。

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加快打造。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加快组建,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成立,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具备交付条件,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挂牌运行,百校百所千企、万名首都大学生“雄安行”成功举办,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正式启动,“雄才十六条”反响热烈。

建新城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白洋淀淀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野生鸟类达到276种,“千年秀林”工程累计造林47万多亩。雄安新区12万回迁群众住进安置房,从村民变成市民,开始了新生活。

当前,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

“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让这座“未来之城”更加令人期待。

2023年1月17日,从北京大兴飞往香港的南航CZ309次出境航班起飞。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五)

交通、生态环保、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个率先突破领域。

河北全面落实“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从交通无缝衔接,到生态携手保护,再到产业转移升级,重点领域全面提升,协同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交通一体化建设有序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

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京张高铁、京唐城际铁路、津兴城际铁路等开通运营。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超1.1万公里;京津冀高速公路里程近1.1万公里,较2013年增长超四成。京津雄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成效显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彰显。

2023年京津冀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57.3%。京津水源上游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实现全覆盖,2022年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深层承压水水位较2018年分别回升2.25米、6.72米。塞罕坝机械林场被联合国授予“地球卫士奖”“土地生命奖”。

产业链、创新链合作逐步深化,“梯次联动、优势互补”加快形成。

“六链五群”产业协同新格局确定,生物医药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绘制,产业链群迸发强劲动力。精心打造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合作平台。2014年以来,河北累计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3万余家。2023年,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1%。

重点领域,重点突破,夯实了协同发展的交通支撑、生态支撑、产业基础,促进着河北发展潜力加速释放,也促进着京津冀整个区域高质量发展。

(六)

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根本上讲要靠创新驱动。

“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合作重点。”

“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

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调研时多次强调的关键词。

京津冀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随着协同创新逐步深化,河北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与京津联合打造重点创新产业链。张开双臂拥抱央企,促进创新资源加速向河北集聚。

与京津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动对接中关村等创新策源地,支持京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河北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三地携手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并设立天津、通州、燕郊等分中心。河北不断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加快促进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转化。

2023年11月,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提出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协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创新,是思维的重构,需要体制机制深层次的调整。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

遵循这样的要求,河北不断破除制约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机制体制障碍,构建促进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

2015年5月,保定市儿童医院委托北京儿童医院管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首家跨省托管的公立医疗机构。一场公立医院跨省托管合作的新实践、新探索随之开启。

2016年7月,入驻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药企等来好消息,园区实行京冀“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在国内首开“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的跨区域管理体制先河。

2020年1月,京津冀三省市人大率先从机动车污染防治上破题,分别在各自人代会上通过了同一文本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京津冀首部全面协同法规诞生。

2021年9月,时隔25年首次实现全线通水的永定河,成为京津冀区域近十年来首条通过跨区域协同治理实现通水的河流。

…………

十年来,“协同”的观念深入人心,三地在完善协作机制、统一规划、统一立法、联合联动执法等方面不断突破、深入合作,激发出澎湃的发展活力,协同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继续做好协同创新这篇大文章,一个创新活力迸发的京津冀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2月1日,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宾馆式养护区,河北燕达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王诗男过来巡诊。河北日报记者潘文静 摄

(七)

一个为了人民更美好生活的京津冀,是全社会的期待,也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

…………

宏伟的国家战略,处处关联着每个人触手可及的幸福。在协同发展的天平上,“人民”始终是最重的砝码。十年来,和协同发展相伴而生的是人民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保服务互联互通。2023年底,京津冀三地签署《京津冀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合作框架协议》。在京津冀“一卡通”建设推动下,三地居民社保卡跨省通用、一卡多用、线上线下场景融合发展加快实现。三地参保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只需在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提交申请即可实现。

教育合作扎实推进。联合制定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一批京津优质学校在河北设立分校。200多所京津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200多所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累计成立15个跨区域职教联盟、22个高校发展联盟。

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河北与京津共建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三地互认71项资质资格。2023年,京津冀取消异地就医备案,49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70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十年,协同发展成果绽放成人们灿烂的笑脸,为协同之路涂抹上温暖的色彩。彰显更加真挚的为民情怀,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充满民生温度的“协同故事”必将刻进新的年轮。

(八)

春潮澎湃京津冀,风好正是扬帆时。

每天6时56分,一列复兴号高铁迎着晨光从北京西站出发,一路驶向河北雄安新区。列车,行驶在一望无垠的京畿大地,也仿佛行驶在催人奋进的时光里。

“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未来在望、使命在肩,大道如砥、行者无疆。践行嘱托,携手行进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京津冀协同发展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