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纪念斯坦·李|从超级英雄到反英雄:告别美国信条的英雄时代
2018年11月12日,伟大的漫威教父斯坦·李去世,而在他离开之前,超级英雄也许已经在走向衰亡。
斯坦·李的一生创造出了无数的经典角色:蜘蛛侠、钢铁侠、雷神托尔、绿巨人、X战警、奇异博士、超胆侠……这些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超级英雄都在漫画和电影中大展身手。就在不久前,由他笔下角色衍生创作的电影《毒液》刚刚上映,在票房和观众评价上大获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电影不仅仅由长相可怖、作风亦正亦邪的外星怪物担任主角,观众对超级英雄主角的观感也不再是单纯的崇拜和仰慕,而“萌”、“可爱”、“吐槽狂魔”成为了评价主角的关键词。这意味着,不知不觉中,传统的英雄形象已经被打破:无畏、勇敢,用超乎常人的力量惩恶扬善的超级英雄似乎已经过时,充满小人物特色和挫折的角色反而更加深入人心,而这正是从斯坦·李创作平民英雄蜘蛛侠就开始彰显的发展趋势。斯坦·李人生所见证的是美国式典型超级英雄的崛起和“去世”。
斯坦·李 视觉中国 资料图超级英雄,一个现代神话
超级英雄的美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这是一个如悬崖般下沉的时代。正在经历着经济与文化的双重转型的美国处于经济萧条和战争阴影之中,20年代热情奔放,无所畏惧的勃勃生气已随着战争和经济下行而烟消云散,人们既悲叹疮痍的社会,又忧心于岌岌可危的核毁灭,在积极创造物质发展的同时满怀不确定和畏惧,救世主从未如此被期盼过。人们需要新的英雄,能够带来勇气、鼓舞、安全与希望。就这样,超人从平民读物中诞生。
1938 年 DC 漫画公司的《动作漫画》(Action Comics)的创刊号上,第一次出现了超人的形象:紧身蓝色衣服,披红色披风,用双手托起汽车拯救民众于危难中。超人的名字构建了超级英雄的基本概念:一个超越普通,有超能力(Super Power)的人。并且,随着人们期望的增加,超人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早期漫画中的超人只是力大无穷,直到 20 世纪 40 年代末,他才被赋予了自由飞翔的能力。再之后,又获得了眼部发射射线、透视、千里眼、顺风耳、催眠术等绝招,以便及时发现危险,战胜敌人阻止灾难。
超人的创作者舒斯特(Joe Shuster)表示,不少神话英雄都对其构思超人产生过影响,尤其是希腊神话的大力士海格力斯和《圣经》的犹太战士参孙。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神话般的人物,超人并不生活在虚无缥缈的天庭和遥远的大陆,而是穿梭在现实的城市之中,对抗的是可怕的街头罪犯,由此切切实实地成为社会的保护者和民众的心灵慰藉。
超人的著名台词“为了真理、正义和美国道路,进行着无尽的战斗”彰显了其存在的最大意义:一位集结了无限力量的正义之人,承载着人们关于美好社会的期望。他的相貌英俊、行为果断、性格坚毅,彰显人性的光辉和英雄主义价值观,是绝对完美的偶像。可以说,超级英雄是美国制造的现代神话,也是社会大众的安慰剂,是新一代的“守护神”。
因此,他们常常拥有着非人类的身份,和神话传说与宗教故事息息相关,体现出一种原始崇拜的英雄主义精神。例如著名的超级英雄雷神托尔来自于北欧神话,是奥丁之子。在漫画设定中,他被流放人间,消除了所有关于神的记忆成为一名医生。在一次旅行中,他意外找回了雷神之锤,恢复记忆和力量,成为保护人类免受邪魔侵犯的超级英雄。女性超级英雄身上也常有神话的影子,神奇女侠名叫戴安娜,被设定为宙斯和天堂岛亚马逊女王希波吕忒的女儿,长生不老,刀枪不入,力量非凡,率领一帮亚马逊女战士保护地球。虽然超级英雄的诞生和古老的英雄主义一脉相承,但不能单纯地认为其仅仅是英雄主义的现代变种。强调个人能力至上和秩序维护的超级英雄很明显还与“美国信条”(American Creed)这一主流价值观的息息相关。美国信条主要包含两部分思想,在经济上信奉洛克主义(自由主义),在制度上实行稳定的代议制民主。这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格局和阶级体系,即少量精英阶层作为社会领导,大量中产阶级为社会主体,并承诺底层可以通过拼搏实现阶级上升(实际上不一定能够实现)。总体来说,面向中产阶级漫画读者的超级英雄的终生任务,就是在维护这个社会体系的和谐与稳固。在外表上,超级英雄始终维持着社会精英的形象。一开始,超人的制服是创作者小时候观看马戏团表演时得到的灵感与希腊英雄式披风的混合,不具备明显的群体身份标示性。但在超人之后,几乎所有的超级英雄都穿上了紧身制服。制服成为了超级英雄最重要的形象标记。其作用不仅在于对人的视觉刺激并凸显出强大的身体力量,更重要的是,它表达的是一种权威,身着制服的超级英雄寓意着他们正如军队、医生、警察、神父一样担负着某种社会身份和使命,值得尊敬和崇拜。
在行为上,超级英雄们始终践行着“国家正义”和“社会正义”。1940年底开始,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蔓延,作家乔·西蒙(Joe Simon)和艺术家杰克·柯比(Jack Kirby)合作创作了美国队长这一经典英雄形象,成为漫威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英雄。之后,超级英雄们纷纷加入战斗,超人、美国队长、神奇女侠等英雄的爱国主义的渲染成为当时漫画的创作趋势。之后, 20世纪60年代,美国超级英雄的另一个兴盛时期是黑人争取民权最激烈的时间,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诞生的《X战警》系列(出版于1963年)具有鲜明的种族隐喻,漫画中变种人的遭遇和当时美国黑人的处境非常贴近。尽管斯坦·李表示,他在创作时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的喜好,但一代又一代的超级英雄们,从来都无法脱离社会偶像的身份存在,他们的故事反复回应着美国民众的呼声。
从神到人,新英雄形象的确立
不少读者评论说,蝙蝠侠最大的超能力是人性。这位1939年诞生,继超人之后第二位全民英雄没有任何超能力,只是一个从痛苦中成长起来的普通人,他依靠科技的辅助行使超级英雄的职责,个性更为丰满、复杂,具有不同的性格侧面和弱点。蝙蝠侠的流行喻示着,超级英雄有某种从神到人的可能。而斯坦·李创造的蜘蛛侠,则正式践行了这种可能性只是平凡青年,他有着各种的烦恼,例如爱情不顺、求生艰难、一边拯救世界一边工作,时间不够用等等,与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人面临同样的困境,其现实主义的一面深深吸引了读者。
蜘蛛侠诞生在肯尼迪执政的20世纪60年代初,文化政策的宽容成为了滋养超级英雄的漫画文化发展的良好土壤。这一时期既是美国漫画的黄金时代,也是超级英雄漫画大发展的时期。漫威运作人马丁·古德曼(Martin Goodman)试图将漫画事业进一步产业化,当时正在漫威工作的斯坦·李由此得到了不少创作机会,他认为以往的超级英雄们太过于偶像化,不够接近人性,希望创作出更接近于人的超级英雄英雄: “(超人)不接地气,我从未对他感兴趣,因为我从来不为他感到担心。” “我的所有超级英雄都有人的缺点,我努力表现他们尽管有超人的力量,但他们的生活并不完美。”蜘蛛侠后诞生的一系列英雄,如绿巨人、奇异博士等,也都有着不同的缺点和独特人格,也都撕下完美的面具,呈现给观众更接近普通人的形象,推翻传统超级英雄所建立起来的许多标准:谨慎理性的行事风格、大义凜然的英雄做派、从不犯错的处事姿态等等。
超级英雄从神到人的变化反映的是对传统社会规范的挑战和正在逐渐走向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一方面,在社会环境上,少数族裔的权利意识崛起,在美国曾经占据了文化体制中主要职位的欧洲后裔白人精英阶层正在逐步后退,他们所代表的精英文化和保守主义倾向的正统性也在慢慢消失。国会本身强制要求国家艺术基金会首先关注美国的创造力和文化多元性,国家艺术基金会进行改革,各州的文化事务处开始维护民间艺术和少数族裔艺术,文化多元性被树立为绝对价值,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形象也变得多元化。另一方面,在社会思潮上,塞林格、约翰·奥斯本等作家开始在小说或戏剧之中歌颂和刻画不同于英雄的人物,不断否定社会规则,张扬自我本性,强调个体独立和自由。由此,超级英雄偶像得以走下神坛,被有缺点和个性的新英雄所取代。但是,必须指出,这些新的超级英雄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个人英雄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本质,成为真正的小人物和“非英雄”。而只是通过一个个接地气的形象把个人英雄主义被赋予了更客观,更实际的含义:为实现伟大的事业而积极克服矛盾和障碍,展现英勇顽强和自我牺牲精神。因此,获得超能力的他们依旧穿着紧身衣,以拯救世界为己任,他们的主要故事线依旧是古典英雄叙事的一种变奏。
尤其是,这一时段出现了不少“突变超级英雄”,即从普通人突变而拥有超能,最后成为英雄。如绿巨人浩克本是一名物理学家,却被研制的伽玛炸弹所辐射,身体发生变异,在情绪失控时会变身并获得神力 。而在《奇异博士》中,意外车祸使优秀的外科医生史蒂芬失去了继续拯救病患的能力,渴求改变的史蒂芬前往神奇的喜马拉雅山上拜访法师,在魔法的帮助下逐渐康复并修炼成为奇异博士。这些漫画讲述的都是普通人通过机遇和努力获得人生价值,成为社会精英的故事,其叙事逻辑依旧是美国信条和美国梦的集中体现。从这一点上看,走下神坛的超级英雄们在混乱的、突破规则、渴求自由的呐喊之后,迈向的依旧是老派的结局:成为精英之后,维护一个充满想象的完美中产阶级理想社会成了超级英雄们最终的意识形态归宿。英雄已死,混乱至上
但平衡终有一天会被打破,秩序和规则也总会不断更迭。在蜘蛛侠中作为反派的毒液如今成为广受欢迎主角,宣告着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而在这个时代中,英雄已死,“反英雄”不断诞生。
“反英雄”(anti-hero)指的是电影、戏剧或小说中的一种角色类型,与英雄形象相对立,标志着个人主义思想的张扬、传统道德价值体系的衰微和人们对理想信念的质疑。 20 世纪后期到 21 世纪初期,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超级英雄题材的漫画和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大批作品中都出现了“反英雄”形象的超级英雄,如再生侠、地狱男爵、康斯坦丁、海扁王等等。以往的超级英雄(无论是偶像型超级英雄还是较为人性化的超级英雄)无一例外都有着行为正义、以保护大众为己任、取胜后不以暴力制裁对手而是将他们绳之以法等正派作风。而“反英雄”们则不同,他们中有的没有很强的超能力,有的身材不佳或不穿着制服,行为游走于道德灰色地带,甚至会暴力来达到他们的目标。
著名的漫画《守望者》就是暗黑派“反英雄”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的英雄常常实施一些出格的行为,如动用私刑,行刺总统,大肆杀戮等等。这部漫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改编未果,直到进入21世纪,时机终于成熟起来。
《守望者》电影编剧大卫·海特(David Hayter)表示:“《守望者》对于电影来说,实在太黑暗,太复杂了。但是,现在世界改变了(指 2001 年的 9·11 事件),全球的新思潮终于达到了艾伦·摩尔(Alan Moore,《守望者》原作者)在 1986 年便预言的样子,所以,现在是将《守望者》制作成电影的最佳时刻。” 这是一个复杂的年代,经济似乎发展成熟,高科技无处不在,却并不能带来安全感。种族、国家、性别、宗教之间的裂痕依旧存在,人们发现自己依然时刻处在危机当中。对战争和灾难的恐慌,对秩序崩塌的焦虑从未如此强烈,但又毫无依凭,对偶像的信仰正在崩塌。于是,反英雄成为了这个缺乏信仰的时代所特有的文化解药,用娱乐和消解的方式制造混乱,获得快感并彰显自我价值。
另一部影视作品《海扁王》则用戏谑的方式解构了超级英雄的传说,突出了制服的幼稚和滑稽,英雄行为的荒诞,形成了强烈的反英雄叙事。类似影片还有《超级英雄大电影》(2008)、《超级英雄》(2011)等。在这些电影中,超级英雄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符号出现,代表着不切实际的精英幻想。
近年来,最具代表性也最受欢迎的反英雄类超级英雄作品,当属《死侍》。死侍是漫威体系中的一个小人物,本来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在遭遇医学实验和长久折磨后获得超能力并出逃。死侍不仅精神状态不稳定,有异装癖,常常狂暴发怒,价值观上也和其他超级英雄背道而驰,他为了金钱接单杀人生意,好色成性,和许多女性一夜风流,经常口吐脏话……最令人震撼的一点是,在2016年上映的电影版中,尽管钢铁侠百般阻止,死侍依旧杀死了一个已经认输的反派——通过随意判决别人的生死,死侍打破了超级英雄道德的最后底线,并且还能继续调侃和欢笑。死侍的离经叛道,不屑一顾,时时自嘲也嘲讽世界的精神是他获得人气的关键。这部被漫威不看好的电影在上映之后获得观众极大的认可,口碑票房双丰收:IMDB评分8.1,全球票房7.6亿美元。正是通过死侍的成功,投资和制作商相信蜘蛛侠中的反派“毒液”拥有同样潜力,最终带给观众一个同样时而大开杀戒,时而装蠢卖萌,时而毒舌吐槽的新主角,既可以一口能吃掉一个人头,也热爱炸薯球和巧克力;既有着动人的友谊,也足够冷酷无情……正义与邪恶,朋友与敌人,秩序的守护者和破坏者之前的界限被通通抹去了,只剩下无穷无尽的动作戏、趣味互动与酷炫特效,无穷无尽的娱乐……那个英雄的年代的确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