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独居人口将达1.5亿,Ta们到底过得怎样?|有数

2024-02-23 12: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年过完了,大批候鸟一样的年轻人们,带着被家长们塞得满满的行李,从家乡又回到了工作所在的城市。

春节时的家里有多欢腾,独自一人居住的房间里就有多安静。

根据 2023 年中国统计年鉴,2022 年全国家庭户口抽样总数接近 50 万户(抽样比为 1.023‰),其中“一人户”的占比约为 16.77%。除了老人以外,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成为独居者中的一员。

根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新独居时代报告》,到 2030 年,我国独居人口数量预计将达到 1.5 亿至 2 亿人。其中,20-39 岁的独居青年将从 2010 年的 1800 万增加到 4000-7000 万人,增长约 1-2 倍。

大部分人选择“整租”“自有住房”的独居方式,还有占比 18.6% 的年轻人受经济条件等限制,选择了“隐形独居”——合租但与室友几乎零沟通。

独居者的“联盟”

独居青年在物理空间里选择独自一人,但在赛博空间里仍然需要联系。

“独居者联盟”是一个由 66468 位成员组成的豆瓣小组,我们爬取了小组里自 2023 年 1 月 1 日以来的 930 条帖文。从发帖者的 IP 属地来看,独居青年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重点二线城市里,数量最集中的五个省市分别为: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和北京。

独居的年轻人过得怎么样?我们从贴文里发现,无论是独居一年、几年、还是十年以上,独居者在帖子里传递的负面情绪,整体都多过中性和正面。

对于独居时间在 3 年内的“轻度独居用户”而言,“闲适”和“开心”是有的,但“孤独”和“寂寞”也是绕不开的。

25 岁的李凯喜欢清静,在读研时主动选择独居。最初她只觉得新鲜和自在,随着学业和科研压力增大,负面的情绪开始滋长,“开完组会回来之后,每个人回宿舍都有室友,我只能自己一个人回家。”

在某些“孤独到绝望”的时刻,她曾在淘宝上买过三次“陪聊”。为了疏解孤独,她养了一只猫,“一看到猫猫,就感觉有人在等我回家,有种被治愈的感觉”。

相比“轻度独居用户”,独居 3-10 年的“中度独居用户”,有了更多“闲适”和“享受”的心态。

随着独居时长的进一步增加,10 年以上的“重度独居用户”的情感体验中,“寂寞”和“害怕”仍然在被提及,但好在,贴文里的负面情绪比例已经有所减少。

“一个人吃的东西有限”

独居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可能来源于各种各样的生活难题。在我们抓取的“独居者联盟”的 913 条有效帖子中,有 425 条提及了具体的独居难题。

除了担心出现社交障碍以外,独居者们还常操心一个人吃饭难的问题。

“一人食”究竟难在哪?首先难在均价高。

我们以豆瓣小组发帖 IP 最多的广州为例,从大众点评网页上爬取了 745 条显示“有团购”的餐厅数据。提供单人套餐的餐厅,不仅比例少,人均价格也更贵。

在人均消费低于 100 元的餐厅里,提供单人套餐的不到 30%。而人均 800 元以上的餐厅,虽然有 88.89% 都提供单人套餐,但价格足以让多数人都望而却步。

例如,广州市番禺区一家黑珍珠餐厅,在大众点评上的人均价为 1080 元,但单人套餐就要卖到 1688 元。

其次难在种类有限。火锅、烤肉、茶餐厅含“一人食套餐”的比例较低,占比较高的餐厅集中在西餐、日料、韩料,导致独居青年的个性化选择受到阻碍。一位网友抱怨:“现在的单人餐都是快餐简食的噱头,对于深夜火锅选手来说毫无诱惑可言。”

此外还“难”在订座受限。在 377 家接受订座的餐厅中,超过三分之二的餐厅标明“两人起订”,且允许一人订座的餐厅人均消费普遍较高。

除了“一人食”,“一人医”也是独自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终极孤独”。一个人应付预约挂号、入住登记、术后观察等繁琐的看病流程会更困难,而在有创检查和手术等特殊情形下,按照医院的规定,还需要家属签字或陪同。也因此,出现了陪同就医的社会需求。

与“轻度独居用户”害怕自己社交退化、不合群不同,“重度独居用户”群体害怕养老困境的比例明显增多。

在“独居久了,会更担心未来个人养老问题吗?”的提问帖下,有多条担心老年失智、失能的回复。许多年轻人独自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已经让他们发现“很多事情不是独自能解决的”。

独居者陷入困境的新闻,也总能在社交网络上引发热议。

在微博上,“独居会增加患精神障碍风险”这一话题曾引发约 1.5 万名网友讨论。2021 年,随着我国独居成年人接近 1 亿,犯罪电影《门锁》的上映在大范围内引起了人们对于独居女性安全问题的关注。2023 年 12 月,演员周海媚去世后,“周海媚的独居者之困”“独居者如何面对死亡”等词条登上微博热搜高位,部分媒体对其意外离世的报道让她成为了“独居”“孤独死”等热议话题中的一个符号。

“我再也不想合租了”

独居青年让渡了原本可能拥有的陪伴和便利,选择了什么?

“适应工作机会”是许多人选择独居的最重要原因,紧随其后的是对清净的需求,和性格使然的结果。

在独居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室友垃圾发臭了也不及时扔,放门口臭到邻居投诉到物业那里。我再也不想合租了。”豆友“Mo姐”在几次失败的合租后,即使独居生活成本较高,也绝不回头。

豆友“不momo”虽是出于卫生问题主动选择独居,其个性却与“Mo姐”截然不同。“卫生习惯是一个很难和解的话题,我不想接受他人的审判,”她表示,“为了不丢垃圾,我尽量只生产干垃圾;内外衣我都喜欢丢洗衣机混洗。不可接受度是不是还挺高?”

“房子里有葱花的味道,就会有家的感觉”

一个人吃饭是独居青年最大的难题之一,但也最容易通过小小的行动就带来改变。

在豆瓣小组的帖子里,许多独居者借助美食、书籍电影、旅游外出来纾解孤独。

在 63 条以“做饭”为主题的帖文中,40 条帖子都提到了“一人食”的概念。有人发帖询问购买厨具的经验,有人拍照打卡记录“一个人也要认真做饭”的自己,更有“美食博主”分享一人食菜谱,并结合评论反馈推出“快手菜”,实现“独居者友好”。

豆瓣网友“妮妮酱”是一名“广漂”,大学毕业两年后,她开始了自己的独居生活。“起初我也经常点外卖,后来身体出现异常,所以觉得总吃外卖不健康,就决定自己做饭吃。”妮妮酱说,“熟练了之后,备菜烹饪再连带上清洁的时间,不会超过 1 个小时。”

同在一个网络社区的独居青年们,还在通过找搭子的方式,在线下生活里建立联系。

“搭子”的种类也较为多元:有 14% 的人想要找到线上搭子,豆友“CHEN”表示,有时想分享一些东西却找不到对象,所以希望能找一个在线的“聊天搭子”;86% 的更多人则希望能够找到同城的线下搭子,豆友们往往会在帖文中详细地介绍个人情况,以吸引兴趣爱好相仿的人,并取得对方的信任。来自上海的豆友“江湖煽子”甚至在帖子中特别注明了“我可以给看身份证”。

一些健康研究结果似乎表明,长期独居不利于身体健康;一些自媒体文章会给独居青年列出“你一定要知道的 X 件事”。独居常常被赋予了消极的意义。

然而,一人吃饭有一人吃饭的自在,一人看病有一人看病的考量,是否独自居住,是否独自生活,有个体的偏好,也有妥协的无奈。选择一种生活,便选择了它可能存在的欢欣与烦恼。

那些候鸟般的年轻人,正学着向内与自己对话、向外与社会连接,在千里之外为自己筑巢。

作者 | 丁俏力、戴亦、顾倪义、姚舟怡、张艺馨(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指导老师 | 周葆华、崔迪、蓝星宇

编辑 | 张铃媛

封图来源 |《突如其来的假期》豆瓣剧照

应受访者要求,妮妮酱、李凯、伊凡、小安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 新世相.决定独居前,一定要想清楚这10个问题 [EB/OL].2023-09-10. https://mp.weixin.qq.com/s/Cf8XHio2ovitAmQpwtGW6Q

[2] 邢海燕,邸涵.大城市独居青年的时空边界重塑[J].青年探索,2022,(06):62-73.

[3] 韦淑珍.特大城市独居青年的孤独感及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22(04):55-62.

[4] 中国新闻周刊.原来,独居真的会上瘾[EB/OL].2021-12-09.

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5617046716/14ecd54bc00100zyi8

[5] 半月谈往.过亿“一人户”,带来了哪些新挑战?[EB/OL].2023-11-23.

http://www.banyuetan.org/jrt/detail/20231123/1000200033134991700706381703551939_1.html

[6] 南风窗.可以不谈恋爱,但不能没搭子[EB/OL].2023-07-08.

https://mp.weixin.qq.com/s/vOgAMd8llpFsC_Pg8YP6vQ

[7] 人民日报评论.从无奈到享受,“一人食”未必是孤独 | 睡前聊一会儿[EB/OL].2023-01-11.

https://mp.weixin.qq.com/s/wZo5VcaxFbRJCZeRd3c3DQ

[8] 央视财经.超2亿人单身!这种经济爆火!相关企业数量年增速超80%!专家却担忧...[EB/OL].2021-04-17.

https://mp.weixin.qq.com/s/OLvI2v-TRqxYvZvdQaPfIQ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