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成有廉丨《历史研究》编辑部焦兵:为期刊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认真抓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人员廉洁从业行为规范》的贯彻执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机关纪委联合中国社会科学网推出【文成有廉】栏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编辑部主任、专家学者,就深化落实《行为规范》提出的“十个严禁”要求,畅谈认识体会,交流经验做法,强化行业自律,树立良好学术道德,引领良好学术风尚,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历史研究》编辑部 焦兵
焦兵,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社长、编审,《历史研究》《历史评论》《中国历史学前沿报告》副主编,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国际论坛》《国际展望》《西亚非洲》《江汉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主义文摘》《国际政治》《历史学文摘》全文转载。出版译著《卡尔·波兰尼:市场的限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期刊乃学术之公器。学术期刊既是学术成果的高端发布平台,也是引领学术发展的重要理论阵地。学术期刊的质量,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进而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办好中国的学术期刊,事关文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要的学术资源,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一张耀眼的学术名片,也是推动中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来重视学术期刊建设,将院属期刊视为“金字招牌”,在人才、编制、资金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为期刊编辑营造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办刊物的工作氛围。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严格管理学术期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编辑人员从业行为规范。近日公布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人员廉洁从业行为规范》,按照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要求,根据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新态势,在原有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系统修订,明确提出“十个严禁”,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院、全面从严治刊的决心和担当。
“十个严禁”的制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进展、新成效,深刻阐述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科学回答我们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对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作出战略部署。“十个严禁”的制订,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在院属期刊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反腐败斗争的战略部署,是院属期刊必须遵守、不得逾越的政治底线、纪律红线、法律高压线。
“十个严禁”的制订,是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编辑队伍的有力举措。什么样的编辑队伍,决定着什么样的学术期刊。“忠诚”就是对党忠诚,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干净”就是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做事,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担当”就是勇于承担、敢于斗争、乐于奉献,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十个严禁”,是对编辑人员忠诚干净担当品质的考验和淬炼,既是严管,也是厚爱。
“十个严禁”的制订,是营造风清气正学术生态的有力举措。学术期刊的发展、学术研究的繁荣,离不开风清气正、山清水秀的学术生态。“十个严禁”,以严的主基调,激浊扬清、正本清源,通过构建编辑与作者之间健康良性的互动关系,营造讲政治、做学问、出精品、育新人的学术氛围,让优秀稿件、优秀作者脱颖而出,让优秀编辑、优秀期刊绽放光彩。学术期刊引领学术发展,学术进步推动期刊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十个严禁”为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起到必不可少的保驾护航作用。
《历史研究》创刊于1954年,是党中央决定创办的国家级史学期刊,毛泽东同志就创办《历史研究》提出“百家争鸣”的方针。郭沫若担任首届编委会召集人,范文澜、侯外庐、翦伯赞、吕振羽、胡绳、陈寅恪、陈垣等享誉海内外的史学大家担任编委。可以说,《历史研究》出身不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数代办刊人扛起政治责任,心怀学术理想,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历史研究》办成当代中国史学第一名刊,为我们留下了优良的传统和厚实的基业。
一路走来,《历史研究》编辑部规范编辑人员廉洁从业行为,很重要的办法就是建章立制,以严肃、严格、严谨的编辑流程,规避人情稿、关系稿、金钱稿,保障刊文的公平公正。
严格方向导向和廉洁自律。《历史研究》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编辑、副主编、主编都规定有明确的意识形态责任和廉洁自律责任,编辑部全体同志都要签署责任承诺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仅要有政治觉悟,更要有分辨是非的政治能力。为此,一方面我们强化全体人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尤其是完整、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以及我们党对一系列历史问题的基本结论,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另一方面,强调“精编精校精审”,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大到选题立意,小到文字表述,都要字斟句酌,确保不留死角、不出硬伤、不埋隐患。
建立制度化的发稿流程。《历史研究》刊发的所有文章,必须经过初审、外审、二审、三审、终审等环节。所有文章必须逐级往上提交,不管编辑,还是主编、副主编,都不得自下而上或者自上而下越级处理稿件。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发稿会制度和定稿会制度。发稿会上,每个编辑都要制作PPT,介绍各自稿件的作者信息、学术价值、外审意见、修改情况和文章不足,然后接受编辑部全体人员的批判性讨论。定稿会由主编和所有副主编参加,由主编主持,副主编充分发表意见,主编最后发表意见。发稿会和定稿会,都要形成会议纪要,向编辑部全体人员公开,并存档备查。此外,我们高度重视保密教育,反复重申所有人员不得泄露编辑部内部工作信息,尤其是作者、匿名审稿专家、编辑部内部讨论等信息,除非是可对外公开的信息。
实行双向匿名外审及相关回避制度。《历史研究》编辑部高度重视外审专家意见,将其视为保证学术质量的重要依托。所有提交的稿件,无论是自然来稿,还是编辑部约稿,无论作者是何种身份,都必须提供至少两位外审专家的评审意见,如外审意见有分歧,还需再请其他专家评审。为了保证审稿的公正性,《历史研究》编辑部坚持编辑审稿回避制度和外审专家回避制度,凡与作者有师承关系、同门关系、同事关系、亲属关系等的编辑人员和外审专家,一律不得参与审稿。
严格内部人员管理。编辑部明确规定并反复提醒每位编辑,不得利用发稿谋取个人私利,包括收受钱物、接受请吃、发表论文、联合署名等。《历史研究》编辑部对编辑部人员在本刊发文有严格规定,理论上编辑部人员的文章只有得到10位匿名外审专家的高度认可才能刊发,但是,现实中很少有文章能达到这一标准。正因为如此,这一规定实施以来的几十年中,《历史研究》没有刊发过编辑部人员的文章,编辑部人员也很自觉地不投稿。编辑人员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外单位组织的研讨会、论坛、讲课、讲座等学术活动,都要严格按照编辑部规定履行审批程序。编辑部原则上不允许编辑人员在外单位兼职,确有正当理由的,须事先报请中国历史研究院院务会批准。对于与国(境)外机构和个人进行出版合作、发表学术成果以及接受国(境)外媒体采访,须事先按照中国历史研究院外事管理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人员廉洁从业行为规范》的颁布,尤其是“十个严禁”的提出,对于加强对编辑出版工作的廉洁管理监督,确保编辑出版工作风清气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严格按照规定,结合本刊实际,制定实施细则,补齐制度短板,扎牢制度笼子,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把利剑磨得更亮,让编辑走得更稳、刊物办得更好。
作者:焦兵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