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非遗保护 | 长安非遗知多少?快和长安君一起“涨姿势”

2018-11-16 18: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安境内留下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华文字的诞生之地—仓颉造字台;七夕爱情故事发源地—斗门牛郎织女传说;被誉为手工纸工艺演化进程活化石的北张村手工造纸,曾于2008年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向世界各国人士展示;何家营鼓乐可追溯到 1300 年前的隋唐时期,堪称“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2009年,何家营鼓乐作为西安鼓乐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长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

联合国1项,国家级3项,省级15项,市级26项,区级30项。

传统瓦当制作技艺传统瓦当制作技艺

有2000多年历史的瓦当起源于西周,兴盛于秦汉,延续到明清。作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件,瓦当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它既是建筑的实用构件,又是艺术点缀。陕西出土瓦当数量居全国之首,尤其是关中地区瓦当数量和品种非常丰富。其中,考古发现最早的瓦当出土于岐山周原遗址,考古发现最大的“瓦当王”则出土于秦陵。

瓦当是位于屋檐最前端的半圆或圆形挡片,保护装饰屋檐。瓦当集篆刻、书法等艺术融合并衍生出了拓片。刘德源和瓦当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作为传统瓦当制作技艺的市级非遗传承人,他认为想传承技艺,要将瓦当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内容和拓片展示上赋予时代特征。

有2000多年历史的瓦当起源于西周,兴盛于秦汉,延续到明清。作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件,瓦当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它既是建筑的实用构件,又是艺术点缀。陕西出土瓦当数量居全国之首,尤其是关中地区瓦当数量和品种非常丰富。其中,考古发现最早的瓦当出土于岐山周原遗址,考古发现最大的“瓦当王”则出土于秦陵。

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何家营鼓乐

何家营是长安区韦曲街道辖内区的一个行政村,该村何姓居多,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是驰名中外的鼓乐之乡。

何家营的鼓乐属西安鼓乐三大流派之一的俗派,为吹奏乐与锣鼓乐有机结合的大型合奏乐,民间称“细乐”。其在演奏风格和特点上,即保留了宫廷音乐典雅清幽的特点又具有民间音乐古朴浑厚的风格,鼓乐的演奏形式上分为行乐和座乐两种。行乐是行进中或者站立着演奏的,是由唐代的立部伎演变而来的,乐器配置比较简单,曲调多为单牌子散曲;座乐是是作者演奏的的,是由唐代的坐部伎发展而来的,乐器配置齐全,演奏曲目为多牌子的套曲,分为“六、尺、上、五”四个宫调,总称“四调座乐”。

何家营鼓乐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一份极其重要的遗产。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宗教及音乐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就有匈牙利、日本、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的专家学者前来学习和考察。

何家营鼓乐社曾经多次代表陕西省出国演出,获得极大成功。1985年,在陕西省文化厅的支持下,何家营村建立了全国第一家“鼓乐陈列馆”。

长安地区的独特民间工艺——泥塑

泥塑:人们俗称“泥人”,它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过由里及表、从粗到细的捏塑加工制成的民间艺术品,其历史源远流长,传承较广,传说中的女娲就是一个捏泥人能手。

从实物看,我国有殷墟出土的三千年前的奴隶泥俑。民间自元明以来,泥塑在农村开始盛行。民间泥人、憨态可掬、质朴雕饰、雅俗共赏,是劳动人民一种精湛的手工艺术创造。

 

苗春生制作的泥塑,是长安地区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它起源于长安民间春节闹社火扎芯子时用泥塑做成的各类历史人物、戏剧人物、神仙故事、爱情故事和二十四孝等各类人物、虫鱼鸟兽等造型,以丰富社火芯子的故事情节。历经几代人在技艺上的不断提升改良,由原来表现古典人物,神仙佛像,虫鱼鸟兽逐渐成为表现关中农民朴实、憨厚、豪放、正直、节俭、富足的关中人群像。其作品再现了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关中农村民风民俗情景。代表作品“陕西八大怪”“七十二行”“赶集”“关中记意”等泥塑作品,将人们的记忆拉回上个世纪的农村,是一部生动的民俗教科书,这些作品蕴含着独特的关中文化底蕴和雕塑艺术的魅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长安大头爷传说长安大头爷传说

大头爷又叫“社公爷”或“舍公爷”,人们相传是帝尧时期“教民学稼”的农官后稷,后人为纪念他对种植百谷、教稼于民的功德,奉为农神,立庙纪念,春秋祭祀。同时雕刻他的头像置于田间地头,保护庄稼,这是古老的“稷祀”文化在民间的遗存现象。长安大头爷信仰习俗起源渊源已久,在长安周边地区民众中活态传承影响深远。且具有关中农耕区农神信仰的鲜明特征,其丰富多样的习俗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民间礼仪研究价值以及地域民间传说故事的艺术价值。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