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不懂的艺术
“ 同时也要真正地思考,人们是否需要个人情感如此强烈的艺术品,而并非一个直白被公认的伦理事实。”
原创 梅子宸 | 公众号 才主的早餐铺
为什么现代艺术受众面似乎越来越窄。
这是我走出皮奇尼尼(Patricia Piccinini)《希望》展厅一直持续到现在的疑惑。
展品用硅胶材料和喷漆植绒植发等等一系列工序,让观众得到能感受到的生命的活力似乎就要穿透硅胶外壳。很真。竖直的脚举在天空上,没有围栏,脚腕的褶皱和血管,指甲上的横竖纹路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台上一样,但腿连接的地方是一个看不清轮廓的、脊柱似乎不存在的折叠肉体。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创作成这般模样。又一幅作品,呈现出一组人狗杂交的新物种群像。长相像狗但拥有人一样肉色皮肤的婴儿在吮吸母乳。原本应温馨的画面却因被替换的杂交物种而显得十分惊悚。技艺精湛,为什么不做所谓“正常人类”的雕像,反而要做人类和外星生物杂交的异种?
现代艺术似乎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的边界越来越清晰。它不像再是现实主义的衍生物,而是独自成派。在空白画布上划口子、贴一根香蕉、甚至随意涂几个色块就可以卖到一个昂贵的价钱。我自认为买卖画作交易的是作画者精湛的手艺,和画中体现的背景内涵和历史。但近些年艺术的发展,尤其是画作,其中技术含量逐渐降低,内容更是变向晦涩难懂、充满个人情感和需要大量文字解释。
要理解现代艺术为什么难懂,先要了解什么叫做艺术。——“艺术发源于造型的冲动和情感表达的渴望。”
自此数千年人们都认为艺术应该是和美学相挂钩的。其中作品包含两大特点:形式和情感。古典派由于历史背景原因,创作多是全命题,尽管表达的是甲方的意愿,但我们只要看到了就会说:“这是艺术。”
后印象派绘画注重情感表达。画出的人物物件和风景并没有古典派那样精致和真实,但从笔触和用色构图等等技巧,每分每毫透露出绘者浓厚的情感。我们还是会说:“这是艺术。”
为什么我们不轻易说部分现代作品是艺术呢?
人类是情感动物的同时也是拥有理性的判断能力和联想能力。我们会更倾向于第一印象如一瞥就能发现这幅画精细得像摄影作品,或者低饱和色调的总体氛围让人感到很舒服。我们更喜欢看起来更有价值,也就是更贵的东西。但是,画,不必和我们看到的世界一模一样,它不需要依附于任何要素。
现代艺术的进程,可以理解为古典艺术领域的过度饱和而衍生的全新领域。是现代艺术家们不断实验、不断颠覆艺术思维的过程。结果是,艺术的边界被大大拓宽了。又回到上文提到的卢西奥·丰塔纳的刀痕话,他把画作——一个二维平面的产物拔高到三位。它打破了绘画、雕塑、甚至建筑之间这些互有区别又各自独立的形式之间的界限。
艺术走向抽象可以说是古典主义艺术臻于完美的直接结果,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走向个性和自我化的现实结果。
返回《希望》展,皮奇尼尼希望带来的是对人与动物之间消融界限的关注。通过融合当代科技和超现实主义,将人类变成了类似外星生物的样貌,许多孩子和孵化产卵的画面隐喻承载人们集体的希望和关怀的隐喻。
现代艺术提供了一个更大更宽广自由的平台让各类艺术家使用各类技巧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最直白地呈现给观众。《希望》做到了让观众克服厌恶感,看到不同形式的美,无论那是多么的令人不安、畸形或人工化。
同时也要真正地思考,人们是否需要个人情感如此强烈的艺术品,而并非一个直白被公认的伦理事实。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