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雨水节气做好“两防”,千万别落下病根!

2024-02-19 17: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北京时间2月19日12时13分

我们迎来“雨水”节气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

东风解冻,散而为雨

雨水预示着温暖的春天即将到来

1

雨水三候

1

一候獭祭鱼

水獭将鱼儿捕获,整齐排列在岸边。天道酬勤、力耕不欺,辛苦付出,终有回报。

2

二候鸿雁来

东风送暖、万物复苏,鸿雁去了又归来。跨越千山万水,克服艰难险阻,它们划破长空、气势如虹,因为有生命和自然的约定。

3

三候草木萌动

万物蓄势待发,嫩芽即将破土萌动。尽管气候时而交替、变幻无常,但没有什么能阻挡春的归来。

2

雨水诗词

《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

(唐)元稹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好事近·梦中作》

(北宋)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春雨后》

(唐)孟郊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3

雨水习俗

01

忙农事

农谚说:“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雨水节气在南方,被称为“可耕之候”,春耕、春灌、播种、育苗、施肥、防冻、嫁接果木等农事活动便要陆续展开了。

02

勤养生

随着降雨的增多,湿气加重,容易困扰脾胃,所以,这一时期要注意对脾胃的养护。

03

回娘屋

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到了雨水节气,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女婿要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去给岳父岳母送节,称为“接寿”,表示对辛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的感谢。

04

撞拜寄

在一些地方,雨水节气是一个很富有人情味的日子。在川西民间,早晨天刚亮,一些年轻的妇女便牵着儿女站在大路边,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当有人经过时,无论男女老幼,都会拦住对方,让年幼的儿女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称为“撞拜寄”,希望孩子能够健康长大。

4

雨水养生

1. 防邪湿,护好脾胃

春季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但人体在这雨水的长期“滋润”下,不仅浑身会感到黏腻、不舒服,往往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这是由于脾胃受到湿气困扰所引起的。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

此外,由于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毛孔舒张,体热外泄,寒湿易于入侵,导致关节炎、感冒、肺炎等疾病高发。

2. 防倒春寒,做好保暖

雨水过后,气温逐渐回升,空气湿度增大,气温偏低,是寒去热来的转折初期。此时最容易出现“倒春寒”。尤其是老人、产妇、体弱者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如不慎受风冒雨,或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更易深入,以致病深难治。

掌握正确的“春捂”方式十分有必要。比如,背部保暖护好“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寒从脚下起”,足部保暖身体才能真正暖和起来。

5

雨水食谱

1. 吃点山药——养脾胃

饮食上宜少酸多甘,以养脾胃之气,可多吃一些养肝补脾的食物,如山药、薏仁、小米、百合、荸荠、猪肝等。

专家介绍,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首推山药,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妨做山药丸子。

做法:把山药洗净上锅蒸熟,去皮,切小块后,放入保鲜袋中,用擀面杖压成泥,放盐、胡椒粉、海鲜粉、熟糯米粉拌匀,揉成球状即可。可搭配西兰花、红椒丝一块吃。

2. 喝点红豆薏米粥——防湿邪调脾胃

民间有“春天喝粥,胜似补药”的说法。想要补脾胃,有一味健脾祛湿的极品粥——红豆薏米粥。

做法:准备同等分量的红豆和薏米,洗干净后,红豆大概需要泡两三个小时,薏米泡一个小时就可以了。然后要先煮红豆,煮开后添一些凉水,再煮开后,再添凉水,这样红豆容易开花,容易熟,也比较香。等红豆煮开花后,放入薏米,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黏稠,就放冰糖调味即可。

3.喝碗甜汤莲子——防风湿

雨水过后一段时间,会渐渐暖风拂面。古语讲“风为百病之长”,再加上空气湿度越来越大,比较容易引发风湿病。这段时间宜少酸增甘,喝碗莲子汤就不错,不但甘甜可口,还有防风湿的功效。而且莲子还含有较多钾元素,对调节心脏节律也有好处。

做法:先将红枣、莲子、银耳洗净,汤锅中加入1200毫升水煮开,放入红枣,转小火续煮30分钟。放入莲子和银耳续煮30分钟,最好加糖煮开即成。如果买的是干品莲子,须先泡水两小时后再煮,才容易煮得软熟。

有春的播种

才会有秋的收获

让我们一起

奋力向前,不负春光

来源 | 健康河北官微

原标题:《雨水节气做好“两防”,千万别落下病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