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艺评小课堂⑪|你可知舞龙的历史与辉煌?非遗大师教你舞龙!

澎湃新闻
2024-02-20 14:26
亲子学堂 >
字号

【编者按】

把文艺送到孩子中去。自2022年起,由澎湃新闻与上海文学艺术院、中国福利会儿童教育传媒中心共同推出“小小艺评家”项目,让知名、专业的文艺家带孩子们近距离感受艺术、读懂艺术。

前两年,这一系列艺术鉴赏课程邀请到油画、摄影、漫画、书法、音乐、戏剧、魔术、动画等领域的艺术家亲身授课,并带领孩子走入各类艺术的殿堂。

2024年,如果你也对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有许多好奇与疑问,想要一探究竟却又不知从何起头,不要错过这次名师普及、启发艺术思维,同时又能提升鉴赏、评述能力的好机会!

用艺术为你的生活加点“料”。“小小艺评家”艺术鉴赏课2024年第1期上线啦!在龙年新春之际,我们想与你分享的艺术话题是——舞龙。

中国舞龙活动始于汉代,迄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上海舞龙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1995年舞龙被列入正规的体育比赛项目,掀开了舞龙历史的崭新篇章。进入新世纪,舞龙被列入“非遗”项目,又与节气结合成为节庆文化中重要的文化元素。

舞龙,历来是中国民间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形式,是传统节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浦东三林,这项活动从田间走到广场,由自娱转向专业,成为融戏曲、武术、舞蹈、民族鼓乐等于一体的颇具特色的海派舞龙。

1991年,三林舞龙在南浦大桥通车典礼上

【主讲人】陆大杰

国家级非遗项目“龙舞(浦东绕龙灯)”代表性传承人

陆大杰

近日,我们邀请到国家级非遗项目“龙舞(浦东绕龙灯)”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市舞蹈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三林)舞龙队创始人及总教练陆大杰带我们回溯舞龙的历史,领略舞龙的魅力。非遗传承人陆大杰还是国际龙狮联合会技术委员、亚洲龙狮联合会技术委员、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龙狮协会终身荣誉会长、上海市体育总会教练委员会委员。

【第一堂理论课】舞龙的过去与现在

从舞龙的历史出发,深入探究中国龙的前世今生,寻觅历史足迹,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与精髓特质。

从民间祭祀、文娱活动到体育竞技的舞龙艺术,这一路,我们见证了龙的精神如何在中华大地上代代传承,非遗文化如何在千万国人间久久发扬。舞龙者们金龙昂首,雄姿英发的时刻,正是呼唤春的到来,舞龙技艺不断发展,见证了辉煌,更呼吁传承。

【第一堂理论课】舞龙的过去与现在(18:16)

【课堂笔记】

1.舞龙的历史变迁

中国舞龙活动始于汉代,迄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上海舞龙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一开始,农耕文明下的舞龙活动承载了祭祀、祈雨、消灾等意义。1995年,舞龙被列入正规的体育比赛项目,掀开了舞龙历史的崭新篇章。进入新世纪,舞龙被列入“非遗”项目又与节气结合成为节庆典礼中重要的文化元素

2.三林舞龙的特色

三林舞龙继承民间传统圆、顺、活的舞龙技艺,吸收了兄弟省市的舞龙精华,创造性融汇了舞蹈的优美肢体、戏曲的步伐亮相、武术的精气神韵、杂技技巧的翻滚腾挪等姐妹艺术,对传统舞龙的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提高,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海派舞龙,更走出国门,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使者。2010年,三林舞龙以“浦东绕龙灯”为名,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舞龙学习的技艺要点

学习舞龙的基础是体能训练,训练时要有团队精神。竞技比赛中要注意龙体要美、人体要美,而且要将速度、力度、幅度这些体育的元素,融合到传统舞龙当中去。

4.舞龙的分类与创新

舞龙可分为竞技舞龙和传统舞龙。竞技舞龙比赛一般分为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评分标准量化,会考量队伍的难度、艺术表现力等。目前,竞技类舞龙拥有了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比如其对传统舞龙制作材质的创新,抑或技能型舞龙的出现。

5.中国龙文化传承发扬路径

中国悠久深邃的龙文化想要不断传承与发扬,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舞龙进校园,让学生在舞龙训练中享受舞龙的乐趣,培养舞龙教学传承的师资队伍,编制青少年舞龙推广教材;二是在群众层面创编富有感染力的舞龙艺术作品,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舞龙队伍当中去;三是要多参与国际交流,用舞龙这种喜闻乐见的表演样式,让外国人认识中国龙。

【第二堂实践课】艺术家带你去舞龙

在这堂课上,活力四射的小朋友们来到了三林老街的龙狮会馆,在陆大杰老师和专业舞龙选手的指导下,亲自体验舞龙,还观摩了专业竞技舞龙。

陆老师为方便小朋友的初学体验,先教学了单人舞的道具——彩带龙,让小朋友一个人就可以舞起龙来。随后小朋友按身高相近分组,尝试团队合作,拿起龙具进行舞龙的基础动作学习,如游龙动作、穿腾动作、造型动作,最后连贯地将这一组入门套路组合,亲自动手体验舞龙,学习技艺。

孩子们感受了舞龙的快乐后,享誉世界竞技舞龙的三林舞龙队的专业选手上阵,为大家进行了表演,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与喝彩,更为孩子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特殊记忆。

【第二堂实践课】艺术家带你舞龙(15:40)(15:40)

【课后感受】

1.张秩祯 上海市华泾小学五年级

龙是华夏民族世世代代崇拜的图腾。舞龙俗称舞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汉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听着龙舞“非遗”传承人陆大杰爷爷娓娓道来,我才发现原来我就身处“龙狮运动之乡”,没想到在浦东三林古镇就有专业的舞龙队,还多次舞出国门获得世界荣誉呢。

在古镇的龙狮会馆老宅里,我和伙伴们串起一条条色彩缤纷的彩带龙,精神的龙头戴上龙须帽,披上金光闪闪的各色龙身,我们要跟着陆爷爷学习健身舞龙啦!这飘带龙不仅好看,也确实考验体力。拉起、上抬、转身,我一边念着口诀一边努力地转动身体,让这条龙围着我飞舞。身边的声声喝彩让我都顾不得酸痛的手臂,一直坚持着想让这条龙飘得更久、舞得更圆。

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就是亲自舞龙了。彩绸布扎的龙架在墙边时,瞪着大眼睛垂着胡须呆萌极了,等到了我们手上,顿时注入了神采。我虽然身材不高,但获得了龙尾的位置,这可是押尾的关键呢,我得好好表现。我挺起身子努力把龙尾举得高高的,获得过世界冠军的舞龙队大哥哥们,也手把手教着舞龙的套路步骤。火焰般耀眼的龙尾在我手上婉转落下再上移,随着龙头哥哥的跑动,我也不由自主地跑动飘移起来。

随着喜庆的鼓声,我们的五人龙队在三林古镇上精神奕奕地舞动着,古戏台旁游人如织喝彩连连。这一切都让我激动振奋极了,古老的传承不仅是民间艺术,更是人人可以参与的活动,可以以简易的飘带彩龙健身,也可以传承学习发扬光大。只要有一声喝彩一人认同,这份传承就永远流传。

2.秦语宸 上海市哈密路小学五年级

前些日子我来到了三林,向那些大哥哥们一起学习舞龙。首先,我们要做一个龙头,先将长长的彩带贴在龙头的后面,再将一个绳结扣在龙的舌头上,然后就可以拿去舞了。

我兴高采烈地拿着绳子在空中甩来甩去,但是那彩带好像根本听不懂我的话,不是缠绕在一起,就是舞不起来,此时的我内心非常郁闷,心里的难过不由地在脸上显现出来。这时候,有一位大哥哥走过来,轻声地说道:“首先身体要背对着风,调节好绳子长度,再把手高举过头就可以舞了。”我们可以顺时针舞,也可以逆时针舞,甚至还可以边舞边转圈。我看着龙的彩带在空中翩翩起舞,那长龙犹如猛龙过江在空中翻江倒海,这时候的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没过多久,我看到那些大哥哥们来舞龙,他们的龙和我们的龙不太一样,他们的龙比我们的大,他们的龙的身体下面有一根棍子,每一个人拿着一根棍子代表了龙的一个部位。随着音乐的响起,那些大哥哥们的龙时而直冲云霄,时而在地面拂过,时而在空中转圈,时而掠过人们的头顶,引起了人们大声的欢呼,他们一个又一个高难度的动作令我震惊不已。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我们一定要让舞龙的历史更长更久,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3.韩佳宏 市西中学高一

近日,我参加了上海浦东三林古镇中华舞龙非遗体验活动。由于之前并不是特别了解中华舞龙,只是在电视里经常看到,所以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我即将接触这一项古老而陌生的文化活动,同时又担心自己无法跟上舞龙的节奏和步伐。

 在古镇龙狮会馆内,浦东三林舞龙队创始人、国家级舞龙项目传承人陆大杰总教练给我们讲述了中华舞龙的历史和渊源后,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动手组装起彩带龙来。随后到室外,在总教练手把手细心的指导下,我终于学会了中华舞龙的基础动作,并且能熟练地用8字舞龙手势让小龙在我身边翻腾飞舞着,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没想到刚甩没多久我的手臂就开始酸疼起来。不过我还是被舞龙的乐趣所深深吸引,一会儿便把手臂的酸痛感遗忘了。

接下来我们在专业舞龙团队队员的带领下,五人为一组体验了一把游龙和穿腾两个经典动作。舞龙需要在舞动时掌握好力度、节奏和团队配合,才能使龙身随着龙头翻滚、跳跃。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最后我们有幸欣赏到了国家专业舞龙团队的精彩表演,被他们娴熟且高难度的舞龙表演深深地震撼了。原来中华舞龙还有那么多复杂的动作:龙抬头、龙戏珠、龙盘旋等等。在感叹舞龙队员动作熟练高超的同时,我也能同时感受到他们背后日日夜夜反复训练的不易。

 舞龙活动结束后,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我不仅学会了舞龙的基本技巧,还对这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这次体验活动让我明白,传承的传统文化并不是死板教条的,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传承的宝贵财富。我会更加珍惜和尊重我们的民族文化,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将它传承下去。

两堂课学完后,大家对舞龙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领悟?是不是跃跃欲试想要体验一下非遗“舞龙”?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你的感受,说不定还会得到陆大杰老师的点评喔!

 

    责任编辑:徐笛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