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做一个完整的人” | 悼念德语文学学者、翻译家洪天富
2月15日,著名德语文学学者、翻译家洪天富于南京去世。
洪天富教授从事德语文学教学、研究和翻译工作长达六十多年,辛勤耕耘,潜心治学,翻译出众多德语文学、美学与社会科学经典作品,成就斐然。
洪天富老师
2000年,洪天富教授翻译的《歌德谈话录》在译林出版社出版。22年后,译林社又推出了新版,这是目前为止这部经典直译自德语的最全译本之一,语言精准流畅,全维度地为中国读者展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歌德形象,深受读者喜爱。
洪天富老师译著《歌德谈话录》
1934年,洪天富出生于云南鹤庆,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读书,1956年在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攻读研究生。1961年起任教于南京大学,1987年担任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退休。
正如歌德一样,洪天富教授在翻译与研究中倾尽心力,力求做一个完整的人。退休后,他并未安于一个“闲”字,而是决定“充分而合理地利用这有限而短暂的时间”。“正如歌德所说,在限制中才能显示出高手。所以,我得从众多的题目中选择出少量被国内同行忽视或浅尝辄止的题目加以深入研究。”《歌德谈话录》便成为他的首选,而这部作品正缺一个中文全译本,以“全面地再现歌德的生活与创作”。
洪天富教授的译著还有《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新论》《儒教与道教》《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西方的没落》《卡夫卡短篇小说全集》等,无不是经典。
洪天富老师部分译著:《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新论》《西方的没落》
关于翻译,洪天富老师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
“我向来认为,翻译与研究密不可分。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研究先于翻译,是翻译的基础。……我在翻译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研究先于翻译的原则,具体地说,我先读原作,然后阅读有关原作的参考文献。在做完这两件事之后,我根据自己对原作的理解能力做出决定:如果我不能正确地理解原作的内容,我就放弃翻译它的愿望;反之,如果我能驾驭原作的内容,我就决定翻译它。”
他在这一研究与翻译并重的过程中,对一部作品有了透彻的理解,并将其形成文字,以序言或后记的形式梳理作品的思路和观点,抓住精髓,成为读者进入作品、抵达作者思想深处的捷径,一如《歌德谈话录》的万字长篇后记。
而在做学问上,洪天富老师同样坚守一条自己的道路:
“做学问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踏实的功底。而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假与偷巧。……知识也需要积累,靠的是生活的实践和广泛地收集和研究有关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新和超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德语,他还精通俄语,通过阅读大量俄语刊物,掌握了俄罗斯学者对德国人文科学的研究进展,以此开拓了学术视野。
洪天富老师
洪天富老师对于翻译与学术研究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纯粹的,不含任何的功利性。即便是退休之后,他也是一如既往,从未停止过,总是带着问题意识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任教于南京大学德语系的钦文眼中,洪老师天性率真,谦逊低调,亲切近人,待人真诚,与他人最常聊的就是最近看过的书,他非常乐于分享自己的收获与看法,以自己对德语古典文学的挚爱去感染和启发学生。
洪天富老师
洪老师所喜爱的歌德曾言:
适当地享受富裕与幸福吧,
但愿理性无所不在,
当生命为生命感到高兴时,
过去就是持久的,
未来的事物预先生气勃勃,
瞬间即永恒。
在翻译与研究中,洪老师与歌德、韦伯、弗洛伊德、斯宾格勒、卡夫卡这些伟大的思想者产生了灵魂的共鸣,时空不再是阻隔,他的生命完整实践了自己的信念,每个瞬间也化为永恒的存在。
谨以此纪念洪天富老师。
原标题:《“做一个完整的人” | 悼念德语文学学者、翻译家洪天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