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个爱穿旗袍的形体礼仪(喵喵)老师在摄影师镜头里的蜕变
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围绕思想潮流的此消彼长,旗袍在长短、宽窄、开衩高低以及袖长袖短、领高领低等方面展开"较量"。
1929年,受欧美短裙影响,原来长短适中的旗袍开始变短,下摆上缩至膝盖,袖口变短变小。后来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摆缩至膝盖以上1寸,袖子采用西式。
这一改变遭到舆论非议,1931年后旗袍又开始变长,下摆下垂。三十年代中期,旗袍长度发展到极点,袍底落地遮住双脚,称为"扫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缩短至肘部。以后袖长越来越短,缩至肩下两寸,1936年后几乎无袖。
过去的旗袍是不开衩的,旗袍在缩短袖子时,也悄悄地在左边开了低衩。后来衩越开越高,渐渐高及膝部,高到大腿。由于有人反对,袍衩一度回到膝盖以下。但舆论压力一减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后流行大开衩旗袍。
传统旗袍是上下一条直线,外加高高的硬领。三十年代初期,袍腰开始日积月累地收缩,到一九三四年后,女性身材的曲线终于全部显露出来。高耸及耳的领子也逐渐变矮,后来有的成了无领旗袍。
在传统与现代、维护传统的"善"与追求美的思想潮流碰撞中,旗袍越来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脱离原来的样式,变得经济便利、美观适体。
但是,从五十年代到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期,旗袍被说成"四旧"、"封、资、修"。
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思想大解放,原来单调的黑、灰、蓝色被五彩缤纷取代。消失三十余年的旗袍又重新穿在爱美女士的身上。这时人们主要推广海派旗袍。
由于最开始从深圳回无锡不久,对拍摄场景的不熟悉,又是第一次和喵喵老师碰头,疫情也还没有完全宣布结束,所以就选择到无锡的惠山古镇拍拍。
也许是我的拍摄模式有些异于常人,也许要求有些不按套路,总之第一次的磨合彼此都很不容易。
由于我的拍摄远比她开始想的要求高很多,本以为喵喵老师这次结束后不会再找我拍摄了,没想到没隔多久她又问我啥时候有空,想继续约拍......
也就这样,反复的磨合,沟通下只能让图片来见证这一路拍摄中不同场合身着旗袍留下来的视觉蜕变。
旗袍的温婉、含蓄、内敛,收与放,显与隐我想在这诸多图片中应该是否得到体现呢?欢迎大家留言指导,转发分享注明出处,谢谢支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