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今年来成都过年的人,怎么都不舍得离开了

2024-02-19 12: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年春节,“过节搭子”一词火了。

不少拒绝回乡过年的年轻人,选择在城里找搭子参加各种春节活动。除夕当晚,一位留在成都的朋友和我首次在户外,同万千陌生人一起看了一次堪比大型演唱会的春节联欢晚会。

由3000架无人机共同组成的巨龙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上空腾飞,现场观众无不为之沸腾。(图/视觉中国)

夜色渐浓,当所有人还沉浸在春晚余韵中时,宏大的无人机表演引爆全场。传统非遗打铁花与无人机表演同场呈现,在璀璨夺目的光芒中,熙熙攘攘的锦城之春与现代完美交融。

“儿子,打铁花是不是特别酷!”站在我身旁的一位父亲,一手牵着妻子,一手牢牢扶着肩上年幼的孩子。为了能让孩子看到演出,他们早早驱车赶来。冬夜的风带着寒意,一家三口温馨地凑在一起。

秦皇湖畔,数万人一起在现代又不失传统韵味的活动中,开启新的一年。(图/视觉中国)

城市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吗?成都丰富的春节活动足以给出掷地有声的否定回答。

在这座科幻之都过年,有逛不尽的市集、看不完的展览,还有铺满城市的熙熙春光,温暖所有来客与归人。

感受烟火成都幸福年,

从逛新春市集开始

除夕当天,为了等待晚上的活动,我们早早来到天府国际会议中心附近,凑热闹地逛起了现场的市集。

一串串喜庆的灯笼下,时不时有装扮精致、穿着汉服的年轻人擦肩而过。(图/视觉中国)

当有的年轻人还在等长辈发红包时,有的年轻人已经依靠摆摊自己挣压岁钱了。

即将从成都某高校毕业的小王,没有选择回家过年,而是用节省的路费租了一个春节市集的小摊。

在择业和深造间犹豫不决,倍感压力的小王意外接触了钩织,“一开始,担心大家觉得男生喜欢钩织会很奇怪。”但成都市集的氛围给了他坚定出来摆摊的勇气。

在摊位前认真挑选商品的顾客。(图/阿祯 摄)

“其实,很多客人都温暖了我,因为他们不仅肯定了我的作品,还会在听我分享的过程中开解我,帮助我走出了最焦虑的时候。”

在异乡,小王因为市集结识了很多朋友,“以前,总觉得自己是成都的过客,大学毕业后就会离开,现在算是浅扎一根。”

除了秦皇湖畔,成都市区内还散落着星星点点的大小市集。这些市集不仅包罗万象,呈现了丰富的商品,也让形形色色的过客们产生了羁绊。

大年初二,对市集意犹未尽的我们,前往东郊记忆举办的音乐戏剧市集。下午阳光明媚,红砖厂房外的草坪上,已密密麻麻“长”满了喝茶、晒太阳的人。

东郊记忆内,围炉煮茶的人们带着成都式生活特有的松弛感。(图/阿祯 摄)

这个广阔的城市公共空间内,浑然一体的工业风让游客们赞叹不已。这是因为,东郊记忆在成为游人如织的文化产业园区前,本就是红光电子管厂旧址。

随着剧场和艺术商店、潮牌店、动漫周边店、香氛店等广受年轻人喜爱的店铺,在近年内生根发芽,见证了“北有首钢,南有红光”城市工业荣光的东郊记忆,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生。

在东郊记忆里,保留了许多厂房旧建筑、旧机器和零件,成为了游客打卡的天然背景。(图/视觉中国)

从电子管厂旧址,到坐落于城东的休闲、潮流地标,东郊记忆内部构造既满足了普通市民休闲散步的需求,也吸引了许多潮流青年,每到节假日常常人山人海,由此成为承办市集的沃土。

“来试一试吧!不买也没关系!”几乎每位摊主都非常乐于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创意。每个小小的摊位,既是许多年轻人展示自己的一扇窗,也让不同的生活方式悄然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一位摊主表示,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出摊售卖手工饰品,摆摊已逐渐成为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热闹的东郊记忆则是她的常驻地,“氛围非常重要,于我而言,因客人赞美产生的喜悦,就是即时享受!”

其实,成都人热衷于市集早已有迹可循。在宋代,成都就有了“十二月市”的固定叫法。

(图/视觉中国)

据《成都古今集记》记载:“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市,因时而商,因商而名。

千百年前居住在成都的居民,不是在逛市集,就是在去逛市集的路上,再看到眼前成都新春市集客流火爆的场景,不得不感叹一句“没毛病,一脉相承!”

成都的博物馆,

快被挤挤挤挤爆了

成都的市集可不仅在城市公共空间、商业街区等常见场所,还有可能在博物馆里。

坐落于浣花溪畔的四川博物院,去年曾借“苏轼主题文物特展”将话剧《苏东坡》搬进博物馆,今年也推出了可以沉浸式体验如拓印、制灯、面塑等非遗文化的一系列新春限定活动。

四川博物院二楼青少年体验区,不少游客聚集于此。(图/阿祯 摄)

每个独立的小摊都可以体验一种非遗活动,大人和小孩都乐于在此驻足。收获知识的同时,将传统春节的氛围感直接拉满。

除了春节的特色体验活动,每年春节期间的特展也让人尤为期待。

“龙行中华”春节贺岁特展,充分展示了从古至今,四川源远流长的龙文化。(图/阿祯 摄)

一对年轻的夫妻告诉我,他们专程坐动车来成都看各大博物馆的新年特展。为了过年的仪式感,四川博物院的“龙行中华”春节贺岁特展就是他们看展的第一站。

楼上是张牙舞爪的中国龙和氛围浓厚的中国年,楼下则是白俄罗斯稚拙艺术家笔下、生活在现代都市里憨态可掬的小猫。陈列古朴的博物馆,也因此注入了一抹鲜亮、温暖的色彩。

名为“寻喵启事”的艺术特展中,果然处处见猫,还贴心地为游客规划好了打卡位。(图/阿祯 摄)

博物馆的独特之处正在于不仅可以容纳古今,蕴含着上下数千年的时间尺度,还能够一览东西,将全球各地种类繁多的文化艺术带到我们眼前。

成都博物馆的新年特展——“风华万象”就将明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与法国波旁家族的百合冠冕比肩展出。此外,特展里一共展出了横跨16~20四个世纪的300多件中外珍藏饰品,不少服饰、珠宝爱好者慕名而来。

馆内,一位身着马面裙的年轻女生正在仔细欣赏展品。(图/阿祯 摄)

除了一楼的特展,楼上“满庭芳——金银器里的宋代生活”特展,和各楼层的常设展馆也有不少身着汉服的年轻人前来观展。

逢年过节,成都博物馆外排长队的景象早已不稀奇。而身着汉服前往博物馆看展,在年轻人钟爱博物馆游的热潮下,也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传统节日仪式感。

作为中国博物馆之城,截至2024年1月,共拥有192座博物馆的成都,约等于平均每1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不仅满足了年轻人对博物馆特展的观展需求,也为不同年龄、爱好的游客提供了更垂直细分的各类型博物馆。问就是“逛不完,根本逛不完”。

春节期间,成都市内许多中小型博物馆为游人敞开大门,如打卡赠礼的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以成都商业为主题的十二月市博物馆和展览有考古学家珍贵手稿的四川大学博物馆等,既内容丰满,又各有侧重。

即使对相关内容不甚了解也没关系,馆内自助租借的语音导览,打破了普通人与历史文物间的壁垒。

语音导览为不同年龄层的观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图/阿祯 摄)

在川博,志愿者细心为两位老人讲解语音导览的使用方法,直至他们可以顺利使用。听到耳机那头传来声音的那一刻,老人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让人眷恋的春节,内核一直是它

走出成都博物馆,当阳光洒在身上,成都的冬天暖融融,也闹嚷嚷。不少在成博带孩子看完展览的家长,径直走向马路对面的四川省图书馆和四川省美术馆。

春节期间的四川省美术馆内,几乎每幅画前都有观众驻足。(图/阿祯 摄)

一位外地网友曾留言说:“总感觉当其他地方的人还在讨论生存时,成都居民已经在讨论生活了。”历史、人文仿佛格外优待这座城市,才让它的居民文化生活如此丰沛。

以天府广场为圆心,四川省科技馆、四川省美术馆、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市博物馆、四川大剧院串联出璀璨夺目的文化生活珠链。

记得小时候,春节生活也是以天府广场为圆心开启的。大概没有一个成都长大的年轻人不曾牵着父母的手,走进四川省科技馆浅触生物、天文、科技的瀚海。

当然,还有梨花街档口的玩具、四川书市的童书以及盐市口和春熙路样式齐全的新衣也一样不落,最后再在天府广场前拍上一张全家福,定格成了回忆中每年春节最朴素、最温暖的一幕。

随着时间的推移,柴米油盐拌着丰富的文化活动,经过生活的不断翻炒,形成了成都独特的“烟火气”,也奠定了这座城市古今交融的基调。

千株梅花沿锦江河畔环抱着望江楼公园,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图/视觉中国)

在回忆的牵引下,我走入天府广场,帮藏族女孩卓玛和她的父母拍下一张合照。考上成都大学的卓玛用兼职攒下的工资,带父母来她生活、学习的城市旅游。

卓玛告诉我,未来想接父母来成都生活。“成都春节灯会看得人目不暇接,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春天很温暖。他们都很喜欢成都,过完年也舍不得离开这里。”

天府广场上,不同民族、不同家庭在此留下了一张张幸福的合影,阳光照耀着每个人明媚的笑容。(图/阿祯 摄)

在天府广场一隅,耐心指导父母合照的马先生是一名新成都人,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吸引马先生定居成都的原因也是这座平原城市舒适、温厚的生活基调。

今年是马先生一家搬到成都以来,欢度的第一个新年。大年初二,在父母的再三要求下,他们来到标志性的天府广场留下合影,发给远方的亲戚朋友。

“希望生活可以越来越好,明年邀请大家(亲朋好友)一起来成都过年!”谈及来年的规划,马先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成都很温暖,虽然才定居不到一年,但我觉得自己也有向日葵属性了!”

作为一座屹立在时代潮头的国际化城市,成都既是时尚品牌的宠儿,也是新生活方式的万花筒。时尚购物中心、潮牌的西南首店、五花八门的咖啡店……不间断的快门声和闪光灯是成都永远年轻的佐证之一。

随着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的来临,彻底让这座城市与锦官城光影重叠。

武侯祠庙会人声鼎沸,不远处幽静的杜甫草堂已遍染青绿,红墙前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当我们把视角拉远,金沙遗址博物馆内摩肩接踵的参观者,无不为磅礴的古蜀文明震撼、赞叹。

阳光透过玻璃,数千年的时空交叠,太阳神鸟与现代文明遥相呼应。(图/视觉中国)

如满天星子般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春节活动年年推陈出新,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人们之间相处的温情,则始终是保持年味本味的“原料”。

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穿过玉林民谣的旋律、人民公园的花灯、老东门饭店林立的街区,擦肩而过的人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

成都的年味,和它最温暖的内核,始终不曾改变。

作者:阿祯

校对:杨潮

排版:嘻嘻

封面:图虫创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