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9.7,中国人的“顶级美”,这部纪录片拍明白了

2024-02-19 07: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JOY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近两年来,国产电视剧没少陷入被喷的漩涡,

从演员到服化,从剧情到人设,从演技到特效,处处被观众烙上“侮辱智商”的印章。

但有一类「国产」,偶尔出新,常常爆款——国产纪录片,

这不,象君挖出八部宝藏中式纪录片,

趁着年假,一次性看爽。

01

此画怎讲

作为国内首部名画真人秀,该片选取了14幅传世名画,由开心麻花团队真人演绎“名画小品”,

从唐代至清中期,每一幅传世人物画都佐以现代段子调侃,就连央视也评价其为“翩若惊鸿”,

想象一下,名画里人物开了口,千百年前的桥段成了现实,该多么有趣?

《捣练图》通过一出“职场潜规则”,带大家了解唐代的纺织技术,

宫女们一边吐槽活多活累,“考勤”不规范,一边也没敢漏下手头的活,

“隔壁的外国画都要下班了,我来波士顿这么些年,还没见过美国的夜生活呢!”

果然,古今社畜都悲哀。

《韩熙载夜宴图》一画,众人神色异常,内心复杂纠结,

可若要说清其背后蕴藏的故事,非三言两语,实在是深奥,

于是,该片用一出“现代狼人杀”,直白地阐述了画背后的哲思,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簪花仕女图》里的仕女们凑在一起,在干什么?

除了采花、赏花,还有一出“仕女聊八卦”的戏码,

哪家丈夫打人?哪家媳妇爱吃醋,哪家又多了些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

有花,有美人,有生活,才构成了一个鲜活的唐代。

02

如果国宝会说话

就在最近迎来完结篇的《如果国宝会说话》,整整一百集的震撼!

每集5分钟,一秒都不浪费,从制作工艺,说到人文情怀,再配上神级文案,

该纪录片导演徐欢在采访中聊到创作的初衷:

“希望能用100件文物,建构一个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每一集就是一个视频词条,每一件就是一个中华文明的坐标。”

“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人头壶

“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贾湖骨笛

“一呼一吸间,镇墓兽已存在两千年,以木头和动物的角质,对抗时间的销蚀,依然完好,与天空并肩,和星辰同行”。

——木雕双头镇墓兽

动人的描述,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会面,通过视频感受另一颗寄情于物的心跳。

在《曾侯乙编钟》一集中,仅一段由两年四百多年前的曾侯乙编钟演奏的音乐便勾人心跳,

何为大音希声?众人只需听那高低错落的乐声便知。

在《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一集中,整整五分钟的临摹字帖,人们仿佛来到永和九年的会稽山阴,

与王羲之一起,赴一场曲水流觞的文人盛宴,并亲眼见证,一千七百多年前名作的诞生。

03

唯有香如故

历史类的纪录片,似乎总是游离在大众之外,

但这部以香道为引的纪录片,却有着9.2的高分,

讲述历史上的名人“八卦”,杨贵妃、李清照、苏轼、黄庭坚、华佗......不动声色地勾起人们的好奇心。

就说那李清照,是宋代著名词人,是教科书上的千古第一才女,

关于她的第二段婚姻,是历史上至今无定论的“八卦”之一,

因无法忍受丈夫拳脚相加,李清照状告官府要离婚,而根据大宋律法“妻子告丈夫,判丈夫自首,妻子入狱”,李清照反入狱两年收场,

聪明如李清照,为何要如此做?历史上众说纷纭,直至旁白缓缓打出,人们似乎领悟了其中缘由,

“我的婚姻可以是笑话,但不能是谎话。再婚也好,离婚也罢,都是我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干。我鄙视那种不敢面对的可怜,虽然,我真的很怕...”

之后便引出李清照所代表的“清冷梅香”,一如她坚韧的性格,

一生爱花,也一生澄澈,直至闭目,也未能提取出一款还原梅花香味的香,

冥冥中呼应着李清照一生难求一个圆满的结局,所谓「纯粹」而字,何其难得。

片中还有更多此类香类的故事、知识,实在是有趣。

04

书简阅中国

或许,你们曾追剧到痛哭吗?

这部9.2分的纪录片,短短六集,从亲情、爱情、友情、小家、大国等方面展开,以古时书信为载体,

爱人生离前的“我很难受!非常难受!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

牢狱中迫切的“宁古塔的风雪很大,我一定要接你回家。”;

坚守气节的“我与她,清清白白,今视死如归,兄何必救我!”。

看遍纸短情长,令人潸然泪下。

故事讲王羲之之子——王献之,这位名满天下的少年郎,16岁迎娶表姐道茂,却不曾想被当今公主相中,一纸诏书被迫休妻再娶,

尽管不惜自残双脚,也难以打消公主的念头,病重临死前,于书信中写下对道茂的全部思念,

“我很想念你,你过得好不好?想到你,我的心就在泣血,如果可以,希望你能回我一封信。”

“我很难受,非常难受!道茂,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

“我这一生,唯一遗憾的是与前妻郗氏离婚。”

故事又讲那才子吴兆骞,因不满于考场刀枪林立的制度,交白卷公然抗议,

少年气盛换来了“死刑”,家产没收,流放宁古塔,

好友顾贞观为救其出狱,四处奔走,十年未果,二人寄所有的愤恨于书信中,

“塞北苦寒,一年四季都是风雪。”

直至吴兆骞50岁那年,顾贞观在纳兰性德面前下跪,求得吴兆骞出狱的机会:塞北的风雪再大,我都会接你回家……

05

我在故宫修文物

这部片子,无疑是“老网红”了,2016年一上线便收获破亿的播放量,都说“这是故宫最好的招聘广告”。

片如其名,记录的便是故宫里一位位“给文物治病医生”的日常,

未曾想,精致且细腻的画风让钟表修复师王津成了“新晋男神”,让书画修复师杨泽华成了“理想型”,就连宫里逗猫的日常,都闪闪发光。

片中没有恢弘的场面,日复一日的平淡构成了修复师在故宫的数十年,

面对残缺的文物,修复师投入毕生所学对其进行修复和保护,哪怕是一堆“普通春联”,也需要何其细致地被对待,

更别提临摹一幅《清明上河图》,前后十余年才能完成。

一次修补,便是一场对话,听那时匠人的低语,揣摩他的性情,也许,还能琢磨出其制作时的心情。

片中的第二集,有这么一段对话:

“通过文物修复的过程,我们能够了解到古人具有的精湛工艺,了解到这些文物的生产背景、造出这些文物的先人们具有的思想与智慧,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文物背后凝聚的汗水与智慧,就足够了。”

是啊,这部纪录片又何尝不是为记录这份感动而存在呢?

06

千古风流人物

这部自2021年首播的纪录片,季季刷出新高度,

透过人物生平,梳理中华文明的千年脉络,解读历史名人的故事、成就,

以苏轼为例,心高气傲如他,能登高台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唱尽悲欢离合,

也能在被贬黄州后痛定思痛,反省人生,写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也无风雨也无晴”,

才子苏轼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逆着境遇而行,留下诸多传世之作。

还有李清照、欧阳修、陶渊明等人,

李白是浪漫诗人,也有过“长风如短袂”的窘迫;洒脱如陶渊明,也有着《闲情赋》里的爱意缠绵;花花公子杜牧,看似风流却通读兵法,审时度势,见解极深......

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为打破普世对名人“偏见”,娓娓道来。

不足30分钟的短片,叙事明了,情节丰富,

为真实还原历史,制作团队请来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大学等教授专家,逐一解读历史,推导文学大家们精彩的人生轨迹,

并结合手绘动画、三维特效重现千年前的情景,实拍圣地、故居,

比如李白一集,便从陇西成纪,四川江油起,拍到了安徽当涂,重现他醉酒泛舟、骑鲸遨游的浪漫景像。

07

苏东坡

作为课本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文人,苏东坡依然是当今的“楷模”,

除去我们自小从课本上熟知的文豪,真实的苏轼更加鲜活、有趣、可爱,

这一国内首部全景式展现苏东坡的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历时两年,走访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从文学、美食、思想等角度,展现一代文豪的人生。

才华外露的苏东坡,却也难免性格上的缺陷,

个性张扬成了他后半生残酷经历的导火索,一纸弹劾,被指责“讥讽朝政”,入狱关押,贬谪黄州,

无亲友相问,且贫病交迫,宦海浮浮沉沉,终是归于田埂,

他与农夫、渔民谈天说地,排解苦闷,身处江湖之外,反是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所在,

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句,留下《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名作,写出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

当然,还有他为后世留下的数道人间美味。

一生几经贬谪,却始终以感恩之心回报命运,

流放杭州,疏浚西湖,修建了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

流放惠州,体恤民情,制造了广州最早的自来水供水系统;

流放黄州,广发善心,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孤儿院,

数次大起大落的人生,始终豁达乐观,偶尔发发牢骚,令他更显可爱,

正如余光中对他的评价:

“如果我要出去旅行,不会找李白一起,李白不负责任,也不会找杜甫,杜甫太苦。我会找苏东坡,因为他会是一个好朋友,也是个能让一切变得有趣的人。”

08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上线一周,播放量超2000万,而上一次这么爆的纪录片,还是《舌尖上的中国》,

豆瓣9.7,创下国产纪录片的最高分,评论区对它的赞美,可谓毫不吝啬:

“确定了是我看过最牛逼的央视纪录片!!已经震撼感动得五体投地!”

“激情澎湃、热泪盈眶,这是最好的一部人文历史纪录片。”

这样一部历史类的纪录片,其制作过程注定艰难,

一无口述,二无真人,三难确保真实,

制作团队为避免将片子拍成以往的“专家访谈”,深入古迹,重走古人之路,

以情景表演的方式,重新演绎千百年前的故事,

剧本由敦煌学专家创作,耗时一年,共计43万字。

以拍摄电影的方式制作纪录片,时而磅礴,时而苍凉,时而悲壮,时而振奋,

当希腊音乐家雅妮创作的主题乐响起,丝绸之路上商队沿着戈壁滩行走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

我想,《河西走廊》之所以能被成为国产记录片的“天花板”,是它足够考究,是它足够严谨,是它足够真诚,是整个制作团队对历史怀有的敬畏之心。

最后,象君想说,

一部部佳作的存在,不只是为了证明中国可以拍出优秀的纪录片,

更重要是,是那些数之不尽的中华民族瑰宝,值得我们学习、 传承、铭记一生。

图源网络

原标题:《9.7!中国人的“顶级美”,这部纪录片拍明白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