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民俗高跷“踩”出浓浓年味
以下文章来源于济南宣传 ,作者视中
济南宣传.
传播泉城声音,感知时代脉搏,讲好济南故事,展现济南软实力!
“木腿擎人街树短,罗衣舞袖女神娇。仙翁鬼怪同携手,响马公差共酒瓢。”高跷戏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夏文明中源远流长,也深深地扎根在齐鲁大地。
春节期间,颇具盛名的济南西关高跷队开展民俗表演,为市民带来了惊险刺激的视觉盛宴,用高跷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传递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浓浓年味。
足尖上的“非遗文化”
“踩高跷”唯中国独有,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都给出过答案——历史学家考证,尧舜时代以鹤为图腾的丹朱氏族,在祭礼中要踩着高跷模拟仙鹤跳舞;考古学家则认为,甲古文中已有“踩高跷”起舞的象形字。
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
高跷队做表演准备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的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表演者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明清以后,高跷的角色有了真名实姓,并且有了戏路情节,动作体现剧情,高跷拥有了活生生的人物和故事,成了名副其实的高跷戏。
西关高跷队一直活跃在泉城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表演的故事多取自《水浒》《西游记》《白蛇传》等传统戏曲节目。在技巧、表演难度、演出效果上都有着很多的创新和发展,凭借着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表演,在济南众多高跷队中享有盛誉。
西关高跷队在济南大商埠表演
西关高跷队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自1985年开始,每年春节期间固定为济南市民带来演出。2006年,济南市高跷协会正式成立,使济南西关高跷队进一步走向正规。2008年西关高跷队被济南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位。
舞动的“千军万马”
如今的济南西关高跷队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队伍。队员一般以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为主,服饰与戏曲行头相似,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绢、木棍、挑等。形式有“踩街”和“撂场”两种。高跷还可分为“文跷”和“武跷”,文跷重扭踩和情节表演,武跷重炫技功夫。
济南西关高跷队另一特点就是跷高,最低的30厘米,依次升高,最高的可达260厘米。济南西关高跷表演队伍有一字长蛇、走八字、双排对唱、交叉剪子、一条龙、叠八仙等队形。表演内容有武松打棒、石秀担柴上梁山、青蛇戏老渔翁、白蛇戏俊公子等,最后队员叠罗汉谢场。表演独具特色,充分展现了济南人的豪迈性格。动作花样有碰拐、背拐、跌叉、翻跟头、蹲走、鹞子翻身、单腿跳空翻等多种高难度表演形式,技巧性强,难度大,趣味幽默,奇特而惊险,很受观众的喜爱。
高跷较之秧歌、旱船、狮子舞、龙灯等民间民俗表演风险要大得多。济南西关高跷做动作、玩花样就格外惊险刺激,如踩着210cm的高腿子做的金鸡独立、春燕展翅、二龙戏珠、四龙攀柱、四龙单腿串接,踩着50cm的矮腿子所作的空翻、劈叉、就地十八滚、鲤鱼打挺等难度较大的动作,观众看时揪着心、捏着汗,看后大呼过瘾。
高跷队伍步调一致地整体行进,情节、表演的节奏靠鼓点指挥;高跷戏无戏词,全靠演员面部的喜怒哀乐和肢体动作的无声表演,这也是高跷戏不同于其他戏种的独特之处。铿锵的锣鼓声中,几十人的队伍浩浩荡荡,上下千百年的人物集合在一支队伍里却毫无违和感,再加上夸张艳丽的装扮,看着就喜庆、有趣。
另类的“爆火出圈”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踩高跷作为一项传统技艺,对其保护传承本质上就是延续文明火种,传承民族文脉。作为一把非遗的“钥匙”,“踩高跷”有着过去的“芯”,如何用这把“钥匙”开启新时代文化承袭之门,就需要让传统技艺先“火起来”,打通非遗消费的良性循环。
西关高跷队“酸妮儿”
婀娜妖娆的走步、妩媚流盼的眼神,叉着腰耍着手里的“鱼”来戏耍公子……近两年,西关高跷队男扮女装的“酸妮儿”火上热搜,带动传统高跷表演在全网火爆“出圈”。
“我在酸妮儿的塑造上用了京剧荀派的表演特点,有那种柔媚婉转的韵味。”乌黑的大辫子、青白色长裙、手里捏着一方紫色手帕,“酸妮儿”的扮演者韩义用眼神和动作,将小女子的娇、媚、羞和内敛表现的淋漓尽致。或轻轻摆起裙子,或微微摇一下手绢,每一场表演,韩义都会用不同的互动方式让观众开心。有网友评论:“一个角色让我们见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形引观,以观促旅,以旅彰文。全媒体时代,社会“注意力”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如何让信息内容在短时间内抓住用户的好奇心,成为内容变现的首要前提。当下,“爆点+非遗+旅游”的营销模式已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这不仅丰富了文旅资源供给,也激活了非遗资源的使用效能,让观众从感官刺激中获得非遗文化带来的美好。
西关高跷队走街串巷做表演
春节期间,济南西关高跷队也开始忙碌起来,还通过网络平台专门向年轻人宣传推广。济南西关高跷队希望这项传统民俗能够传承下去,让高跷成为济南特色民俗表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中区委宣传部)
原标题:《民俗高跷“踩”出浓浓年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