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逢年过节总要喝一点,这样劝酒健康多一点

2024-02-13 06: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编辑部 陌陌

每到年关,各类宴席上,总要和岳丈、大舅哥、大姐夫、同事、战友干个不知多少杯……

对于能喝、爱喝的人可能不觉得有什么,但他们的家人看着家中顶梁柱一杯杯下肚,难免会发起愁来,小酌怡情,大饮伤身啊!

今天我们教你一招,为了喝酒人的健康长寿,不如这样劝酒!

劝他别空腹喝酒

近日,华盛顿大学的一篇研究报道:空腹喝酒与胃肠道癌症风险显著增加有关,尤其是早发性癌症。

在总计多达363万人的数年研究中,发现空腹喝酒者与吃饭时喝酒者相比,胃肠道癌症风险增加10%,尤其是胃癌(风险增加56%)、肝癌(风险增加42%)和直肠癌(风险增加17%)。[1]

除此以外,酒精会直接伤害食管、胃黏膜、肠黏膜,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胃出血、胃炎等。不太经常喝酒的人感觉会比较直观,一杯酒下肚,食管、胃会有种被灼烧的感觉。

同时,空腹状态酒精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大量胰岛素,抑制肝糖原分解,出现酒后低血糖,且与醉酒状态高度相似。

但又不同于普通低血糖,酒后低血糖没有饥饿感、出汗等症状,反而是意识障碍、昏睡等。持续时间过久,严重的可能导致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这样的隐患,即便是平时酒量很好的人,也可能无法避免。

所以,家里有糖尿病患者的,即便血糖控制稳定,也要注意不要空腹喝酒。

劝他多吃这些菜!

放下酒杯的时候,也别闲着,多吃点菜,尤其是以下几种:

绿叶蔬菜:

解酒是需要大量的维生素和酶的,而餐桌上的绿叶蔬菜正好派上用场。

其次,动物肝脏、蛋黄、粗粮等也可以起到解酒作用,这些食物中的B族维生素可以起到和绿叶蔬菜类似的解酒作用。

豆制品

豆制品中的卵磷脂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喝酒前补充点卵磷脂,可以增强肝细胞物质代谢,促进脂肪降解,能预防酒精性肝病。

白开水

酒杯旁准备一杯白开水,有利于酒精尽快随尿液排出体外,尤其是喝啤酒的时候,要勤上厕所。

除了要多吃菜,还要做到这3件事,少伤心肝肺!

不抽烟

烟酒不分家,但要分时候,喝酒与抽烟同行,会给心脏带来不必要的负担,烟草中的焦油还会溶于酒精,吸附在消化器官黏膜上,造成进一步器官损伤。

不喝冰

比如冰水、柠檬水,碳酸饮料等等,刺激性饮料能加快身体对酒精的吸收,更容易喝醉。

不豪饮

喝酒不宜豪饮,慢慢喝,给身体争取更多的时间分解乙醇。

劝他喝酒要适量!

当然,也有人反驳,说适量喝酒有益健康。

这种观念和2021年的一个研究有关:每周摄入的酒精量不超过105g(即每天<15g纯酒精),与中风、心绞痛或心血管疾病等相关的死亡风险降低有关。[2]

按照这篇报道,适度喝酒的量大约就是一瓶450ml的啤酒(酒精度数3.5%)、一杯150ml的红酒(酒精度数13%)或一杯50ml的白酒(酒精度数50%)。

但是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隔年就有“反对派”站出来打脸:根本不存在适度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3]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饮酒这事儿不能走极端,既不要喝酒养生,也不能忽视饮酒的危害。

劝他有病别喝酒!

如果遇到以下几种疾病,喝酒可能真的会成为“催命符”,劝他们不要喝酒!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酒精会兴奋大脑、扩张血管、升高血压,易发生血管破裂,导致死亡。

肝病患者:酒精直接损伤肝细胞,对肝功能有抑制和毒害作用。

胃肠疾病患者:会加重原有的病情,如饱胀、泛酸、嗳气,严重的还会胃出血,胃穿孔。

尿路结石患者:尤其是啤酒,啤酒中的钙、草酸、鸟核苷酸等会引发尿路结石。

青光眼患者:甲醇会直接损伤视网膜,阻止视色素的生产,导致视光能力下降。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和儿童:酒精可以透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哺乳期妇女饮酒会发生回乳,影响哺乳。

酒是沟通的桥梁,是感情的助推器,但我们要再次提醒您:小酌怡情,大饮伤身!

参考文献:

[1]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23.11.012

[2] Association of alcohol consumption wit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riginal data and meta-analysis of 48,423 men and women, BMC Medicine (2021). DOI: 10.1186/s12916-021-02040-2

[3]Millwood IY, Im PK, Bennett D, et al. Alcohol intak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conventional and genetic evidence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512 000 adults in China.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3;8(12):e956-e967. doi:10.1016/S2468-2667(23)00217-7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