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从德才兼备的政治家,到明察秋毫的神探,“出口转内销”的狄仁杰
改编自高罗佩《大唐狄公案》的同名电视剧已经播出数日,众多老戏骨加盟的这部探案剧显然大受好评,剧中的狄仁杰文武双全,好管闲事,和《神探狄仁杰》中狄胖胖圆胖亲和的形象不同,却别有一种生动和鲜活,让人忍不住想知道历史上的狄仁杰断案时,究竟是何种风貌。
一、北斗之南一人而已
唐朝确有狄仁杰这个人,不过历史给他的关键词是“名臣”,他被公认为“唐祚送俊之臣”,又有“北斗之南一人而已”的美誉,“绝维更张,明辟乃复”八个字,足见政治家这份工作,狄仁杰做得有多么出色。
相比之下,狄仁杰作为侦探的能力就没那么受重视了,只有一句“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勉强算是有些关系,这诚然是个好评,但和《旧唐书》中狄仁杰传的偌大篇幅一比,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了。
后世人谈起狄仁杰,也大都赞颂他在武周一朝内政上的成就,和他冒死直谏,使得武则天放弃立武氏为嗣,维护李唐皇室的忠臣之举,小说和戏剧也不例外。
明代的《狄梁公返周望云忠孝记》,说的是狄仁杰和权臣斗争,一路为庐陵王称帝保驾护航的故事,着眼于狄仁杰的忠孝仁义。清朝的《集翠裘》,写的则是狄仁杰“纵博褫裘”之事,主要表现狄仁杰作为忠臣,对张昌宗这种佞臣的鄙夷。此外,还有《马寡妇开店》等作品,讲述的是狄仁杰和马寡妇之间的爱情故事,这爱情故事倒有很多版本,一些狄仁杰坐怀不乱,规劝马寡妇三从四德,另一些狄仁杰和马寡妇日久生情,却在中榜之后出尔反尔,做了负心之人。
这些故事主题不同,立意多样,但都立足于中国古代的封建秩序之上,故事主旨是强调忠孝仁义和三纲五常,并不着眼于狄仁杰的个人能力。
二、狄仁杰的侦探形象
而狄仁杰的侦探形象,最早则出现在明代的一部《浓情快史》,这故事其实是一部艳情小说,主要内容是造谣武则天的感情生活,不过其中的第十四回:“白公子为色亡身,狄仁杰除奸毁寺”,少有地写到了狄仁杰断案之事。
而民间对狄仁杰侦探形象的认知,则来自清末的长篇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也叫《狄公案》,这个长篇章回体小说共六十四回,前三十回讲狄仁杰在昌平令尹任上时的断案事迹,后三十四回讲狄仁杰做宰相时整肃朝纲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四大奇案都是狄仁杰在昌平县内侦破的案件,人们更加喜闻乐见的,也是前半段的断案故事。
1943年,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来到了中国,他是个中国文化的发烧友,在担任荷兰流亡政府驻重庆使馆一秘的时候,高罗佩读到了这本《武则天四大奇案》,他为这本书深深折服,觉得书中所写的刑讯探案本领,比起很多西方侦探小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时翻译成中文的西方侦探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水平并不高,而且因为翻译水平的缘故,被译作中文之后更加拙劣,但这样的小说却在中国读者之间很受欢迎,与之相对比的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公案小说,在西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反而受到了贬低和损害。
高罗佩为此感到不平。
1948年,高罗佩前往日本东京任职,同时开始进行《武则天四大奇案》的翻译工作,《狄公案——狄公破解的三桩谋杀案》一经面世,就在西方国家广受欢迎,他随后以狄仁杰为主角,虚构创作了《迷宫案》《黄金案》《铁钉案》《四漆屏》《湖中案》等多个中短篇故事,最终构成了《大唐狄公案》一书。
自此,狄仁杰完成了从政治家形象到判官形象,再到神探形象的转变。
三、出口转内销
1986年,孙伟执导的古装探案题材电视剧《狄仁杰断案传奇》播出,这部作品改编自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播出之后大受好评,也引起了文艺创作者创作狄仁杰探案故事的热潮,狄仁杰侦探形象出口转内销,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环。
这个环并不是闭环,反而更加开放和包容。
一方面,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从西方人的视角阐述东方故事,使得狄仁杰展现出一种全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对《大唐狄公案》的改编和本土化,则实现了一种视角的回溯,故事的视角从东方到西方,再重新转回东方,故事中的狄仁杰也成为了一种中西合璧的,更加现代的狄仁杰。
虽然狄仁杰的神探形象一定程度上来自高罗佩,但真正深入人心的狄仁杰,还得是钱雁秋执导的《神探狄仁杰》四部曲,梁冠华扮演的狄仁杰形象可亲,剧中“元芳,你怎么看”这句台词,更是名噪一时。不过也因为太受欢迎的关系,观众将梁冠华的形象和狄仁杰的形象逐渐画上了等号,看到其他版本的狄仁杰,难免觉得“太瘦”,或是“不够可爱。”
电影方面,近年比较有名的,是徐克导演的魔幻三部曲:《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和《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掀起了中国电影制作的“狄仁杰热潮”,狄仁杰也从一个侦探,逐渐走向了一个魔幻、武侠和悬疑交织的神奇领域。
徐克的第四部狄仁杰电影因为《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表现不佳而迟迟没有消息,但同样以《狄仁杰之XXXX》为名的网络大电影则是层出不穷,可惜的是,因为网络大电影质量的参差不齐,狄仁杰这个IP,也逐渐成为了烂片的代名词,亟待一部优秀的作品来洗刷。
或许《大唐狄公案》会是这部优秀的作品,又或许,它会给狄仁杰这个IP的没落,再添一把土。
文史君说
因为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一作在西方大受欢迎的缘故,狄仁杰有了“东方福尔摩斯”的美誉,但作为一县的长官,狄仁杰的使命不是破案而是断案,这样的社会身份,让他事实上与福尔摩斯相去甚远;用西方的视角阐述东方故事,则让狄仁杰的行事风格自带一种西方色彩,难免失去一些东方的含蓄。
参考文献:
李珂:《狄仁杰:中国福尔摩斯的幻景》,《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2月
张文明:《狄仁杰戏曲形象的流变考论》,《艺术教育》,2023年7月
(作者:浩然文史·春风小卷)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