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座位“排排坐”变“团团坐”,江苏一中学改革20天又叫停了

澎湃新闻记者 陈卓
2018-11-14 18:38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10月24日,校方在家长群发了一份《告家长书》,希望家长能对此提出建议,并在回执上署名。

传统课堂“排排坐”模式因带有满堂灌教育特征,常常被有志于教学改革的学校当成教改的“先手棋”,最近,在江苏盐城,当地最好的一所中学——盐城中学初中部的这一“团团坐”的尝试,在实行了近一个月过后,被该校叫停了。

“不改了,不改了。”11月12日,盐城中学初中部即盐城初级中学校长朱斌接通电话后一听说采访来意,连连表示学校将统一停止推行了近一个月的座位改革,他坦言“目前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以及障碍,现在我们会恢复到更加理性的状态。”

他所说的“更加理性的状态”,暂时还无确定方案,但不会是“团团坐”了——此前家长的反对声认为,团团坐意味着孩子围在一起,不但便于孩子在课堂上闲聊说话了,而且对坐在侧面的孩子来说,听课和记笔记都不方便。

“‘叫停’并不是在否定我们的教学改革。合作化小组讨论模式仍然是教育改革的一个要素,是大势所趋。”朱斌强调,“我们‘团团坐’的问题只是出在人太多了,而空间有限。”

这场从改革伊始便遭受质疑的座位改革或将以回到原来的传统模式收尾,作为该校自2016年起开始推行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校方认为是部分家长不太理解他们的教育理念,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了解发现,即便是反对声最大的家长,也并非是对改革“毫不赞同”,而是希望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改革。

事实上,家长更为担心的是,这种教改只是“流于形式”——该校花了28张PPT讲述“团团坐”改革后教学模式的改变,即将集中小组讨论,启发自主探索,但该校一名初三学生告诉记者,除了历史课和政治课仅有过一次讨论,其他上课方式均与原先无异,“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课堂效率更低了,面对面更容易说话了,每天还要换座位。”

6人一组,一个60人左右的班大概分成了10组

“悄悄”进行的改革

10月24日,盐城中学初中部的家长们在群里收到一封“告家长书”,学校在信中第一次告知家长,将逐步把座位编排形式由传统的“排排坐”形式改为“团团坐”的合作小组形式,借此扭转“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形式,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这份告知书,是学校实行“团团坐”第三天后“被迫”作出的,此前一天,该校因这一座位改革在当地引发热议。

记者从媒体的视频画面和家长所拍图片中看到,“团团坐”的小组合作模式即6人一组,呈U字形围在一起,据家长和老师介绍,同一小组的座位每天一调整,组与组之间,一周到两周一调整。该校初中部各班人数多在60人左右,这样的6人学习小组意味着每个班将至少分为9-10组,教室内组与组之间几乎没余下太多空间。

家长的反对声认为,侧坐的孩子,看黑板、记笔记都不方便,对颈椎不好,而且更便于孩子课堂上闲聊说话了。

不少初三学生的家长认为,临中考还有半年多,这样的改革“太折腾”。

校方随后发出《告家长书》解释,传统形式编排座位,由于学生一致面向黑板和老师,无形中强化了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的心理认同,而且在空间上限制了师生的相互交流,课堂上常常出现少部分“学优生”与教师交流互动较多,而大部分学生当“陪客”的现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低,课堂沉闷,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告知书后附一份回执,家长可对此提出建议及意见,要求孩子中午带回家,下午回收上来,并须在回执上注明孩子的班级、姓名及家长签名。

一周后,11月1日,该校通过当地媒体报道公布了回收结果,称通过《告家长书》征询意见,90%以上的家长都表达赞同。

盐城初级中学校长朱斌同样拿这一数据向澎湃新闻表示,这种“座位改革”得到了绝大部分家长的支持。“只有少数初三家长对此不满。”

这个几乎“一边倒”的数据引起了家长的怀疑,随后部分家长自动发起网络问卷调查,并设置“每部手机只能回答一次”,仅31小时的回收数据就显示,680个有效填写人中有609个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持反对意见,占比接近90%,“与学校所谓的90%支持率正好相反”。

多位家长向记者解释了填写回执当时的“言不由衷”,她们说,学校一面作出姿态,希望家长提出建议,但同时又要求署名,“孩子在她们(学校)手上,我们哪敢直接明说反对。”

10月26日,为进一步促进家长对改革的了解,校方要求家长同孩子一起观看当地电视台播出的“学本课堂”报道,当地电视台指出,盐城初级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创新尝试,如何实现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根本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由创新的勇气和大胆的尝试,也需要学生家长的包容和鼓励,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支持”。

但家长们疑虑不减,多位初三家长表示,“初三中考在即,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任何一点的改动对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影响,虽然很难明确这影响是好还是坏,也许有一些自身控制力强的孩子更能积极的思考和发言,但肯定也有孩子会因此而分心。”

部分家长通过各种方式希望与校方沟通,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该校一位老师的回应是,“改革是都是有利有弊的,没有哪一样东西每个人都是要点赞的。”

“U”字形座位,家长称,侧坐不便于听课及记笔记

校方喊停

试行了近一个月后,家长认为,曙光将要出现。

11月12日,该校校长朱斌在听闻记者的采访来意后,称“不改了不改了”,表示将停止目前“团团坐”的座位改革。

盐城初级中学办公室主任张新慧向澎湃新闻表示,将会对“团团坐”的合作小组模式进行优化调整,所有学生都会面对黑板,不过,与以前传统按照身高和成绩排座不同的是,优化后的方案“会将性格、能力、成绩、身高、性别等等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排座”,这也就是说,虽然形式上不分团团坐的小组了,但依然会考虑相邻同学间互相学习,便于讨论的特点安排座位。

张新慧说,盐城初级中学自2016年开始启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改革,希望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让所有学生“动”起来,互相探讨学习,座位改革只是其中一步。

“但可能家长在教育方面不具有专业性,不太理解我们。”她有些遗憾地说。

“我们不是说完全反对改革,”一位初三家长对记者表示,“我们都不喜欢填鸭式教育,但中考的压力那么大,时间又是如此的紧迫——只有半年多,想依靠学生自由式的学习,家长的心里更没有谱,很难坚定的支持学校的决定。”

有家长认为,校方在作出这种重大改革调整时,应当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先斩后奏”,同时,改革能否“循序渐进”,比如保留初三,从低年级开始推进,或者分科目,针对适合小组讨论的科目进行,而不是所有课堂“一刀切”。

家长们担心的另一点是,这种改革可能只是“流于形式”。“座位调整很容易,但是你要如何保证背后所谓的学本教学模式的改变?”

该校初中部共有万余名学生,有的班人数在52人左右,有的超过60人,“我们不知道有哪个老师有这个能力在课堂上同时引导这么多组的讨论?”

面对家长的异议,该校随后又专门制作了28张PPT阐述“互动学本课堂”的意义及实践方法,强调初中学生最核心的素养不是分数,而是问题解决、自我管理、勤于反思、勇于探究、批判质疑等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意味着主动学习,变“听别人讲”为“讲给别人听”,“在世界流行了几十年,我们至今才尝试”。

但近一个月的实施效果似乎也未尽如人意,该校一名初三学生告诉记者,侧坐不好看黑板,就算自己可以把椅子转过来,但没有桌子又不好记笔记,面对面坐着很难不讲话,个子矮点的同学被换在后面,就会被挡住,“最烦的是,每天都要换座位,有些直接换桌子,教室就那么大,人又那么多,那是个大工程。”

而旨在注重小组讨论的“团团坐”模式可能也未尽其所用,该学生说,除了历史和政治在这个月以来仅有过一次小组讨论,其他上课方式与原先无异,“老师依然站在讲台上讲课,对于我们来说,课堂效率真的变低了。”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