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首席展望丨浙商证券李超:人民币汇率或逐步升值,龙年下半场有望股债双牛
2023年,中国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那么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如何运行?2月初全面降准之后,市场流动性大增,短期内还会降息吗?财政政策又将如何积极发力?同时,随着国内宽松政策空间打开,人民币汇率又作何走势?投资者又将迎来哪些领域的投资机会?
近日,澎湃新闻推出“春风吹又生”——《首席连线》2024跨年市场展望,专访多名首席经济学家、首席分析师,明星基金经理,把脉龙年投资新主线,挖掘市场新机会,展望市场新走向。
本期刊出的是对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李超的专访。
李超拥有九年央行工作经历,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金融体制改革处,并借调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二局,2016年进入市场,并且连续多年获得新财富、水晶球、金牛奖等最佳分析师奖项。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李超
对于2024年,李超分析认为,中国经济总体处于向潜在增速中枢回归的过程,在市场内生动力企稳以及稳增长政策发力的情况下,预计2024年GDP实际增速为4.8%。他表示,2024年上半年的经济具有较大的向上弹性,下半年GDP增速边际放缓,政策大概率延续稳中有进的基调。
“当前汇率和国际收支平衡压力倒逼国内政策重心由货币政策切换至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财政和产业政策发力的基础上,货币政策提供协同配合的概率较大。”对于政策层面的展望,李超表示,全面降息即降低逆回购、MLF利率的概率不高,信用端,预计未来央行将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李超强调,1月和一季度的信贷投放将为2024年宽信用奠定总基调,可能成为市场行情的“胜负手”。
而财政政策,李超认为将是积极发力。一方面,2024新增专项债规模预计达到4万亿元左右,另一方面,如公共预算支出、专项债发行等财政前置发力特征将较为突出;同时,广义财政支出将进一步扩张,预计2024年广义财政支出有望接近42万亿元,较2023年39万亿元边际有所提升,增量财政资金有望对名义GDP形成更强拉动。
随着国内宽松政策空间打开,相关举措逐步推进、落地,中国基本面优势将逐步凸显,在此基础上,李超认为,人民币汇率有望逐步升值,四个季度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分别收于7.1、7.1、7和6.9。
配置方面,李超认为,2024年上半年市场风险偏好总体较低,传统生产力相对占优,基建、地产稳增长和出口出海性价比红利需关注,而下半年可能形成股债双牛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赛道可能迎来估值弹性释放,包括制造、科技和医药等领域。如果出现了新的技术突破,新质生产力或迎来间或性的投资机会。
以下为李超接受澎湃新闻专访实录:
澎湃新闻:回顾过去的2023年,你如何总结2023年国内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
李超:2023年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进展。2023年不变价GDP同比增长5.2%,显著好于2022年水平,供需两端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
供给方面,工业稳增长政策助力之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尤其是2023年8月份以来持续超出市场预期。
需求方面则呈现两大特征:一方面,2023年1-12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对2023年经济增长有突出贡献,不过随着出行链热度逐渐正常化,消费需求释放趋于平稳。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商品房销售、新开工面积等数据依然偏弱,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年下降9.6%,对于上下游的投资和消费均有拖累,地产后周期消费表现相对疲软。
从金融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12月末社融同比增长9.5%,M2同比增长9.7%,保持在较高增长中枢,不过同期M1的增速仅为1.3%,M1同比增速为近年来新低,反映了资金效率偏低、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问题。
澎湃新闻:展望2024年,告别低基数效应后,对龙年中国经济走势你有何展望?龙年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主题是什么呢?
李超:展望2024年,我们认为经济总体处于向潜在增速中枢回归的过程,在市场内生动力企稳以及稳增长政策发力的情况下,预计2024年GDP实际增速为4.8%,2024年我国经济的复苏动力将有所增强,主要源自财政和产业政策发力拉动总需求,预计投资端将会保持较高的高景气度,尤其是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将保持较强的韧性,消费需求也有望平稳复苏。
总体来看,2024年上半年的经济具有较大的向上弹性,主要得益于逆周期政策的加码,下半年GDP增速边际放缓,政策大概率延续稳中有进的基调。
主题方面,上半年建议关注传统生产力,下半年新旧动能转换,新质生产力赛道有望迎来估值反弹。我国经济正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正在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以“双碳”目标为导向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以及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未来产业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使用。我国具备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产业基础雄厚、科技创新潜力大等有利条件,龙年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占比将进一步加大,高技术制造业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快速发展。
澎湃新闻:政策方面,当前正处于修复阶段的中国经济不断迎来“强心剂”。接下来,政策的重点会落在哪里?
李超:当前汇率和国际收支平衡压力倒逼国内政策重心由货币政策切换至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财政和产业政策发力的基础上,货币政策提供协同配合的概率较大,2月初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我们认为其主要目的就是与财政政策协同,形成政策合力支持实体经济。对于后续货币政策,我们认为短期看,全面降息即降低逆回购、MLF利率的概率不高,上半年,即相对较长的时间维度内,降息与否仍看DR007走势。判断逆回购、MLF利率是否降息核心关注DR007走势,若其持续、大幅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则有降息概率。
短期降息概率低的原因是,一是1月至今的DR007中枢并未出现上述特征,二是从本次定向降息看,我们认为当前汇率、国际收支预期的维稳仍是央行的重要考量,或是短期内全面降息的掣肘。但是,在当前“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的机制下,全面降准+定向降息有助于推动LPR下行,预计2月LPR下降的概率大,并进一步传导至实体部门融资成本的降低。
信用端,政策重在盘活存量、增量有增有减,预计未来央行将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普惠小微、科技型中小企业、制造业中长期、绿色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此外,预计2024年初信贷投放情况对市场风险情绪及基本面预期有较大影响,1月和一季度的信贷投放将为2024年宽信用奠定总基调,可能成为市场行情的“胜负手”。
澎湃新闻:对于财政政策,你有何展望?
李超:财政政策方面,财政政策积极发力,支出前置、规模提升。在积极的政策定调和工作目标下,我们认为财政政策积极发力将在以下方面体现,首先,预计2024年狭义赤字率将在3.0%左右,对应赤字规模在4.1万亿元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及收入规模将分别达到29万亿和23万亿元,2024年新增专项债规模预计达到4万亿元左右。其次,财政前置发力特征将较为突出,一方面公共预算支出将前置发力,另一方面专项债发行等也将相对前置。其三,广义财政支出将进一步扩张,我们预计2024年广义财政支出有望接近42万亿元,较2023年39万亿元边际有所提升,增量财政资金有望对名义GDP形成更强拉动。
此外,我们预计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仍是重要储备政策,一方面可以用于特定领域的中央重大项目支出,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腾挪预算内资金对部分领域加大支持。
澎湃新闻:对2024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你有何预期?
李超: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走势受两国经济基本面之差、货币政策差、国际收支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们认为美元及美债走势当前的核心影响因素除美联储货币政策外,更核心是美国财政政策,其后续走势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预计人民币汇率短期维持震荡,由于我国经济内生动力仍在弱修复,不排除汇率仍有阶段性调整风险。总体看,国际收支平衡压力是当前驱动我国政策重心从货币政策向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主导切换的核心,后续将主要依赖于投资端如工业、基建、地产的逆周期支撑。
不过,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超预期贬值的风险不大。央行对汇率问题表态坚决,若后续再面临较大贬值压力,预计将继续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风险防范,并可能继续加码汇率领域相关政策或预期引导措施,稳定汇率走势。
2024年全年看,预计随着国内宽松政策空间打开,相关举措逐步推进、落地,我国基本面优势将逐步凸显,人民币汇率有望逐步升值,四个季度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分别收于7.1、7.1、7和6.9。
澎湃新闻:配置方面,2024年你看好哪些投资主线?
李超:我们预计,2024年经济总体处于向潜在增速中枢回归的过程。在以宽财政主导的稳增长政策协同发力的情况下,预计2024年上半年市场风险偏好总体较低,传统生产力相对占优,基建、地产稳增长和出口出海性价比红利需关注。
随着经济内生动能触及高位,预计无风险利率在下半年或呈现波动下行趋势,叠加市场的信心稳步修复,2024年下半年可能形成股债双牛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赛道可能迎来估值弹性释放,包括制造、科技和医药等领域。如果出现了新的技术突破,新质生产力或迎来间或性的投资机会
附注:
1、《2024年聚焦财政发力,关注财政货币配合》
2、《2024年聚焦财政发力,关注财政货币配合》
3、《2024年聚焦财政发力,关注财政货币配合》
4、《2024年地方两会有何亮点?》
5、《破局,突围——2024年宏观年度展望》
6、《新质生产力深度解读与投资推演》
7、《2023年12月PSL放量如何看?》
8、《12月外储:国际收支平衡仍需密切关注》
9、《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外资流入——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
10、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下行,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大国博弈超预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