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春节的8个晚上|一桌年夜饭,无非家乡味
编者按:春节的夜晚,卸去一整年的忙碌与疲惫,一家人围炉煮茶、闲话家长里短,听听爸妈的唠叨,体味团聚的温馨,感受辞旧迎新的光阴流转以及我们与家乡的连接。澎湃评论部夜读特别策划《春节的8个晚上》,记录万家灯火的中国年。
常山年夜饭 微信公众号@浙江少儿频道 资料图
仿佛一个猝不及防的拥抱。对于久别重逢的常山游子而言,辣就是归途,辣就是家门。
在我的家乡衢州常山,什么炒粉干、肉烧饼、鸭头、兔头,都辣你一脸,最好辣得涕泪俱下。这几乎是一种仪式。你少时出门,一碗贡面辣出两行热泪;中年归来,一个热烧饼依然叫你辣出一脑门汗——这是一次温暖的回望,一句方言的提醒。还有什么比这更亲切的?
一桌年夜饭,不辣都不开席。不辣还是常山菜么?不吃辣还是常山人么?看看过节时的微信朋友圈,单说省内的,沿海甬台温的生鲜,萧绍平原的清淡,杭嘉湖的温文,而三衢大地的饮食,唯有用“热烈”二字形容。
常山的年夜饭,尤有山乡特色。红的红,绿的绿,煮的煮,炖的炖,厚钵载物,大碗盛肉,这是一个山中人家的家乡味。山乡有什么——竹林的笋、山上的菌菇、枝头的果实与园子里的菜,还有那溪里的鱼、满山飞奔的鸡鸭、自家养的猪,以及那可遇不可求的野味。
山人也要吃鱼,尤其是年夜饭,更作兴“年年有余”,桌上必有一道鱼。最好是鲤鱼。鲤鱼可以跳龙门。山里有溪,小鱼不稀罕,大鱼才难得。越少越珍贵,鱼就成了年夜饭的重头戏。以前地主家才有大鱼可吃,吃完大鱼,顺手把鱼尾巴贴在板壁上,如同奖状(邻县开化,山里现在清水鱼很多很有名,而几十年前大鱼稀少,亦有此风俗)。老辈人说,从前普通人家吃不起大鱼,便用木头制成一鱼,栩栩如生,下锅一烧,整个正月里都会端上桌,看看甚好,只是不能下箸。
至于鸡鸭,那是节日餐桌标配,必不可少。鸡是漫山跑的,鸭是溪里吃螺蛳长大的,各炖一炉。油腻腻的大猪蹄,炖一炉。油汪汪的红烧肉,再炖一炉。油豆腐、咸肉笋,再炖一炉。灶下炖了这样一钵一钵的食物,炭火噼啪作响,浓香四溢,真像个过节的样子了。
此外就是小炒。萝卜丝炒麂子肉,肉切得细碎,萝卜丝旺火一炒,哗哗哗三大勺干辣椒,下锅,一大把鲜辣椒,下锅,直看得人心惊胆战。麂子肉后来吃不到了,就换成牛肉来炒。常山人的做法,牛肉多是用萝卜丝炒,这样的一碗菜端上桌,管它屋外朔风劲吹、冰凌二尺,只要一箸入口,立马浑身冒汗。
再炒几个小菜吧,譬如,腊肉炒冬笋、肉片炒蘑菇,辣椒都是重要配角。肉,自然是丰富的,自家杀了猪,各种肉条挂满檐下,比如腊肉做几条,酱肉做几条,咸肉做几条,腌肉做几条,制法不同,风味也不同。还有猪大肠一副,猪头、猪耳朵、猪尾巴各一副,凡此种种,变着花样炒出来。
炖的鸡啊鸭啊猪蹄之类,老实说,并不十分的受欢迎。于是一炖再炖,直到肉质变柴,直到硬邦邦,然而每有客人来,依然要隆重地整罐端出来,同时热情地请客人享用。客人只好委婉推辞。我小时候去外婆家,外婆一定会把其中的大鸡腿夹出来,放进我的饭碗,为了避免我再夹回去,还要用鸡腿在饭碗中搅两下。看着粘满了饭粒的已炖过很多次的大鸡腿,我百般无奈,一边纠结,一边勉力吃完。
至于虾或蟹,那自然是没有的。山乡远离大海,我记得小时候吃过的海鲜,只有海带、带鱼这两样。海带是卷成一团,粘满了盐粒的干货,带鱼也是咸得非同寻常的咸货,这样远距离运输才不会变质。对了,小时候偶尔能吃到淡菜干,淡菜干煮芋艿,乡村酒席上一道常见的菜,大锅煮出来,真的是咸香飘荡,十分诱人。淡菜干,也是海里来的干货,那时便觉得,天下美食,非淡菜干莫属。
大闸蟹或是虾,是很多年以后才出现在我们家的宴席上的。大约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了,父亲供职的供电局发年货,有鱼虾蟹和墨鱼之类的,摸索了好多次,才知道怎样做出好吃的味道来。
然而,终归也要根据山乡人的口味进行改良化烹饪。蟹呢,当年时兴用年糕切片,放辣椒炒出来。虾呢,红烧,放葱姜蒜,再放辣椒。墨鱼这种东西,当然也要重油重盐,切成丝,爆炒,一大把辣椒,红红火火!管你东西南北风,我以不变应万变,常山人的饮食烹饪风格,就是辣椒侍候,这种一统天下、兼收并蓄的格局,这种傲视群雄、为我所用的能力,体现出开放大气的胸怀。什么天下名厨、四方佳肴,到了常山人口中一尝,就说,还可以,不够辣,味道差了点。
这说的是过去的事情了——这些年变化挺大,席上几乎可以看成是山与海的合唱。山珍还是必不可少,海鲜却也成了日常,口味也开始发生变化,不再唯辣独尊。譬如说,冬笋黄鱼汤也能上桌了,黄鱼,说是东海黄鱼,县城的超市里就能买到。冬笋黄鱼汤的做法,自然不放一点辣了,而是纯粹的笋的鲜味,以及黄鱼的鲜味,慢火炖出一锅浓汤来。再譬如说,大闸蟹,也是很日常了,清蒸几只出来,一人一小碟子醋,这个吃法,已然消弭了地理界限,也拉近了山海湖泊的距离。
鸡鸭鱼肉,鸡鸭还是要炖的,鱼肉也是要炖的,否则不成样子——只是分量减少了,以一两顿能吃完为限。大家都知道,菜还是要吃个新鲜。青菜,以往过年都不上桌的,现在上了桌,每每总是第一个被抢完。青菜心,甘甜糯软,比肉还好吃。都不怎么放辣椒了——我们家几个娃,在杭州、绍兴等地生活惯了,拖家带口地回老家过年,已无法再适应太辣的口味了,母亲总会下手悠着点,能不放辣的,就都不放了。
差点忘了,还有最传统的一道菜,八宝菜——干萝卜丝、芹菜、千张、笋,还有别的,七七八八一道炒起来,特别爽口解腻,也尤其适合清晨用来下过粥。这道菜,在常山有多受欢迎?通常一炒就是一大罐子,约摸有七八斤吧,往往没两三天就吃完了。
时代变迁,日新月异,真的是在年夜的餐桌上看得出来——托网络信息与线下物流高速发展之福,什么山珍海味,在今日餐桌上出现都不足为奇了。这与从前,或者说20年前,已然有天壤之别。这是时代之变。不变的也有——是什么呢,就譬如说这一道八宝菜吧,时代再过几十年,估计常山人的餐桌上还缺不了它。而且,没得说的,八宝菜,一定还要放点辣。
海报设计 白浪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