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抬头见“龙”,民间美术中的龙纹样
“龙”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在民间美术作品中,“龙”纹样表达着祝福和吉祥的意愿。春节期间龙灯会、舞龙舞等活动,都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年画与剪纸中的“鱼龙变化”“鲤鱼跳龙门”体现“望子成龙”的育儿思想。大成殿中的龙柱彰显儒家思想的坚实地位。江南私家园林的龙墙,更体现人居环境媲美宜居仙境。
图10:江南私家园林豫园 “龙墙” 李文墨 摄
自古以来,“龙”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华大地被称作“龙的故乡”,我们华夏儿女自称为“龙的传人”。龙被视为力量、尊贵、好运的象征。在民间美术中,“龙”纹样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广泛出现在建筑装饰、年画、剪纸、服饰等多种艺术类型中。这些“龙”纹样不仅反映千百年沉淀的审美情趣,更蕴含着深厚的社会文化意义。
从宫廷到民间,“龙”文化的溯源与象征
“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神话瑞兽之一,龙纹样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图腾崇拜时期。考古学发现,早在新石器晚期的彩陶上就出现了简化的龙形图案。随着人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龙”从原始图腾演化成为皇权的象征,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并在朝代更迭中逐步演化。其成熟期唐宋的“龙”已成为国家权威的标志,并广泛应用在宫廷装饰和皇家用品之中。鼎盛时期明清的“龙”纹样,其应用程度达到了顶峰,并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龙”不仅是力量的象征,更是智慧、美德的代表。国学经典《易经》中的“飞龙在天”“潜龙勿用”等故事,体现了“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远影响。“阴阳五行学说”中的“龙”也代表了东方、春季以及木属性等概念。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中,“龙”扮演着多重角色。佛教传入中国后“龙”被赋予了守护佛法和降福人间的使命。“龙”被视为掌管水源、带来雨水的神祇,是农业社会中祈求丰收的重要对象。因此,“龙”纹样在民间美术作品中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寓意深远的信仰象征。
图1: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传统文化中“龙”与皇权关系紧密。自秦伊始的封建社会,“龙”就是皇帝专属的象征。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龙”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皇宫的建筑装饰也随处可见“龙”的形象(见图1)。用“龙”代表皇权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清末终结。可以说,“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由于“龙”被视为雨水、丰收和财富的赐予者,同时也是皇权至上的象征,所以民间对于“龙”的崇拜也得到普及,民间美术得以生动体现。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异于宫廷、文人美术。它更多地体现我们百姓的生活情趣、审美偏好和民俗信仰。民间美术作品种类繁多,包括年画、剪纸、建筑装饰等,其中“龙”纹样作为一种常见的主题,贯穿于各种民间艺术形式之中。“龙”纹样在其中除了装饰作用外,深刻地反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在年画、剪纸和建筑装饰中,传统年画往往通过套色雕版的方式制作而成,或辅以手工敷色晕染;剪纸则通过剪刀或雕刻刀在纸上创造出层次分明的造型效果;在建筑装饰中“龙”纹样的体现更为广泛,如皇家建筑、宗教建筑的龙柱、龙脊或江南私家园林中的龙墙、龙纹漏窗……这些民间美术作品都出自古代劳动人民之手,他们让“龙”纹样更具表现力。
图2:杨柳青年画 鱼龙变化 王树村先生旧藏
年画与剪纸中的“龙”纹样
年画“龙”纹样表现样式非常丰富,最常见的年画主题是“鱼龙变幻(亦‘换’)”(见图2),此类年画表达老百姓养育儿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画面表现有“金鱼”“青龙”以及娃娃,含苞未放的莲花点缀两侧。民间美术常以“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原则进行图像叙事。杨柳青年画“鱼龙变化”也不例外,“金鱼”本身就有“金玉满堂”之意,加上“青龙”表达“望子成龙”的寓意。此画与“鲤鱼跳龙门”年画(见图3)为同一题材,都是表达希望儿女经过努力读书、长大成才的意思
图3:四川夹江年画鲤鱼跳龙门。图片源于网络,
另外,传统年画中还有一种适用在书房或客厅张贴的条屏年画,其内容多表达文人崇尚的精神内涵。传统木版年画的大量印制,会将这种文人偏好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中,使年画发挥其社会教育意义。清代杨柳青年画“四爱图”(见图4),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类文人年画。这类年画以小三裁条屏式画幅形式,其黑色画地、金线印制为清代时期收复新疆后销往维吾尔族地区的一类独特产品。四爱图包含了“王羲之爱鹅”“周敦颐爱莲”“吴道子爱龙”“孟浩然爱梅”四个文人的历史故事,年画中吴道子画龙升天,“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表现力,让观者大为惊叹。
图4:清代杨柳青年画《四爱图》李文墨藏
此外,在年画作品中,还有元宵节龙灯会的作品(见图5),以“钱龙引进”招财进宝为主题的作品(见图6)……可以看出,龙的主题和纹样,与传统节庆的关系联系紧密。
图5:河北武强年画《龙灯会》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6:陕西凤翔年画《钱龙引进》 图片来源于网络
纸马是年画大家庭中的一个特殊成员。在江浙地区的纸马产品中,多以龙楼作为重要的装饰部分,表示纸马神明主体所在的天宫仙界。此类龙楼图案大多数以楼阁式牌坊建筑为主,与鲤鱼跳龙门中的“龙门”相似。牌坊中有竖额,其上书有“龙楼”。龙楼四周多分布祥云,好似仙界楼阁。图7中为一幅稀见的清代余杭纸马藏品,画幅整体近三尺有余,且画面饱满。该余杭纸马是岁朝时节供奉祭祀之用,其制作方式采用木刻版印和漏印技术相结合。
图7: 浙江余杭纸马众神图 李文墨收藏
除余杭地区之外,苏州、南通、上海的纸马上部分都会采用龙楼的图形表达其仙界的意境。此外,民间美术的剪纸异于年画地方是,剪纸用于窗花、绣样等用途,而年画张贴于大门和墙上进行装饰更多些,其二者内涵都是表达老百姓的审美情趣(见图8)。
图8:剪纸中的龙灯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建筑装饰中的“龙”纹样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装饰中,“龙”的纹样更是丰富多样。不论是故宫皇家建筑庑殿,还是曲阜孔庙的大成殿都有前廊龙柱的装饰。后者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廊有深浮雕龙柱共计10根(见图9),每柱二龙戏珠,雕刻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堪称我国石刻艺术中的瑰宝。江南地区明清两代的私家园林建筑,也将“龙”纹样应用到极致。
图9: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廊盘龙石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沪上地区著名的江南私家园林豫园。园中有“龙墙”,灰塑龙头惟妙惟肖,其龙身与墙脊浑然一体,犹如蜿蜒游龙置于园林半空,更显园林环境的祥瑞意境(见图10)。另有豫园中粉墙漏窗,在如意蕉叶的窗洞中盘以祥龙,意为祥瑞(见图11)。
图11:江南私家园林豫园 龙纹花窗 李文墨摄
另外,南方地区传统民居的门窗和木制家具,“龙”纹样装饰更是随处可见。因由“龙”纹样有表达皇权的文化内涵,所以,民间美术的装饰图像中通过变形分异的方式,用类似、形似的图形来表现,如“螭龙”亦称“草龙”(见图12)。
图12:南方地区传统民居的“螭龙”花窗 图片来源于网络
“龙”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人们认为“龙”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因此在民间美术作品中,“龙”纹样表达着祝福和吉祥的意愿。民间美术中作为人居环境相关的艺术——建筑装饰艺术和民间年画,在很多题材中都有共用、同用、通用的情况,其背后的原因在于民间美术本身的文化载体属性决定的。“龙”纹样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本身代表着中华千百年来形成的宗教信仰、社会权力、吉祥寓意的文化内涵。在中国,“龙”纹样经历了从原始图腾到皇权象征,展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无尽的生命力。
(作者系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副教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