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田兆元:上海是龙文化的重要故乡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24-02-13 09:24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中华民族以“龙的传人”自居,龙图腾的形象遍布全国,且形成了广泛的民族认同。如果追溯龙形象的起源,我们会把目光投向中原以北的地区。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龙的形象均来自北方,例如兴隆洼之龙、红山文化之龙、濮阳之龙。但如今中国人心目中呼风唤雨、居于龙宫之中的龙,却与南方,特别是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良渚文化关系紧密。

“上海与龙关系非常密切。龙在上海与江南,实现了陆地龙到海洋龙的蝶变,是中国龙文化发展的大事。在我们把上海比作长江的龙头的时候,古人就以青龙自况了。”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田兆元教授说,不论是传统民俗中的“二月二”龙抬头,还是传统民间文化中掌管降水的龙,或是豫园灯会中“一夜鱼龙舞”的主题,都与上海和江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红山文化C形玉龙

龙文化在上海“走向海洋”

一般认为,龙文化主要起源于北方,中原和西部,而凤文化则是起源于东南方。约5000年前,北方龙文化传播到南方,并与凤文化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交织融合。最后,龙文化成为主流。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龙文化传播到上海,经历一系列演变之后,龙和海的关系明显加强了。可以说,在上海和江南地区,中国龙经历了从陆地走向海洋的进程。”田兆元说。中国目前考古发现中可见的最早龙形象都来源于北方。龙是虚拟的图腾,其形象来源于多种动物的融合。但早期考古出土的龙图腾所融合的动物形象均是明显的陆地动物。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兴隆沟的猪首摆塑龙有一个猪头,红山文化的C形玉龙也有明显的猪鼻子。甚至有人说熊龙。山西出土的陶寺彩绘龙盘,其上绘制的龙明显是蛇的形象。但无一不是陆地龙。

陶寺彩绘龙盘

但在上海崧泽文化中,龙纹形象精美,明显与大海相联系。崧泽文化中被广泛使用的蟠螭纹代表了南方先民对龙的理解与信仰。如1984年青浦福泉山出土的良渚文化蟠螭纹镂空足带盖陶鼎,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螭龙即为无角龙,居于东海。《楚辞•大招》写到:“东有大海,溺水浟浟只。螭龙并流,上下悠悠只。” 

1984年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蟠螭纹镂空足带盖陶鼎

陶鼎盖上、腰身上的龙纹图案

“后来的青铜器上的龙纹,可以视为这种陶鼎龙纹的摹本。”田兆元认为蟠螭纹镂空足带盖陶鼎是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它说明龙虽然起源于北方与中原等地,但是标准的龙图案却是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形成的。这是过去为人们所忽视的一个问题。其中的双龙纹,比如交龙纹,蟠龙纹,一头二身,二身一头,S纹,都是后来常用的,并延续到今天的典型的龙纹。”

在流传演变中,龙与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后来受道教影响,龙的形象演变成为“东海龙王”。在四方龙王中,东海龙王地位最高,也体现龙与东方、与水的关系之密切。龙的形象在上海和江南地区,完美实现了海洋龙的蝶变。这种变化,是五千年前先在东部生成“水性”,然后深入到大海的,也是为整个中华民族所认同的。龙实现了从陆地、空中,到大海的转变,具足灿烂时空,走向世界舞台。

到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描写元宵灯会,出现了“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场景。鱼龙灯彩的出现,进一步说明当时龙的形象与水联系在一起。田兆元还特别提到民间“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成龙,虽然传说中‘龙门’在山西内地,但这一传说出现较晚,也体现了出现在江南的‘水龙’崇拜向内地辐射。龙文化在这种不断地交融中,最终形成了中国现在的博大的龙文化。”

“要不是考古发掘,我们也无法得出兴隆洼文化龙,红山文化龙,濮阳龙文化的印象,它们都是中国龙的前身。这些龙传播到东南,形成具有广泛认同的龙形象,复返回中原,传播各地,共同传承,发扬光大。所以上海和东南地区也是中国龙的重要故乡。”田兆元说。

“龙抬头”与上海存在想象

二月二“龙抬头”是春节之后第一个与龙密切相关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春耕节”、“青龙节”、“春龙节”。这时春回大地,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农忙即将开始。传统上这一天不少地方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等活动,希望求得一年吉祥丰收。古人认为龙掌管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龙抬头”也因此被赋予吉祥的含义。

“龙抬头”同样与东部关系匪浅。这个节日被称为“龙抬头”来源于古人对星象的划分观测。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成若干个区域,称之为二十八宿,又将这二十八宿按方位及季节和四象联系起来。中国人熟悉的“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就是以四宫星象划分方位。星象中的东方青龙是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所构成的形象。所谓“龙抬头”,指的就是东方青龙头部的“角宿”星露出地平线。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仍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有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上海位于中国东方的长江入海口,我们把上海比做长江的‘龙头’。四宫星象中,龙即是代表东方。苍龙自东海抬头,历史上,上海也很早就以‘青龙’自居。以青龙为名的地方不少,但是上海独多。上海历史上最繁荣的港口叫青龙港,有青龙江,唐代设立青龙镇,至今有青龙寺,青龙塔,青龙村。”田兆元介绍,如果爬梳历史,青龙即东方之龙,在上海出现尤为广泛。将青龙作为古代上海地方的符号,是古代上海人据周代开始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多元一体的中华神话空间格局的自我认同。

青龙镇位于今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唐天宝五年(746)置镇。青龙寺位于镇南,是文献记载青龙镇上最早的佛寺。而寺外的青龙塔至今仍存,是上海最大港口古迹青龙镇遗存的标志建筑,现今仅余宋代遗构的塔身。古时人们为了祈求家人出海平安,特地修建了这座塔。青龙塔高耸,是青龙港的重要航行标志,指引着航船安全抵达。在鼎盛时期,青龙港舟船如织、商贾云集,一派繁荣,是上海重要的贸易港口。

青龙寺塔

上海是龙文化非遗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在上海,与龙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数量众多,是全国龙文化非遗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被列入国家级名录的就吕巷小白龙、浦东绕龙灯、舞草龙、罗店划龙船四项。市级、区级非遗与龙相关的项目亦众多,静安区的龙凤旗袍制作技艺、金山区的上海米糕(白龙糕)制作技艺、闵行区的鲤鱼跳龙门和嘉定区的小青龙舞龙会等等,都是代表。传统风筝制作技艺和灯彩、剪纸等非遗中,龙的形象也是重要创作内容。

吕巷小白龙 图源:上海市金山广播电视台官方账号

新年舞草龙是松江叶榭镇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传统文化活动。这几天,民间竹编匠人唐正龙正与几位师傅在抓紧制作两条15米长的草龙。IC资料图

叶榭舞草龙 IC资料

“浦东三林舞龙是中国舞龙标准的制定者之一,地位非常高。松江叶榭舞草龙是农业社会的一种典型表现。宝山罗店龙船和一般的龙舟竞渡不同,以展现华彩的龙船为主,罗店传统上是上海最富裕的镇,罗店龙船实际是商业社会传统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十分独特的。金山吕巷小白龙是吕巷民间百姓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幸福祥和而形成的民间活动,是吕巷地区稻作文化与海洋文化结合的典型体现。”

罗店龙船

田兆元总结,这四大龙文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出上海对行云布雨,对农业生产,对气候的特别关注,更是一种自觉的对于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所以我们说上海是龙文化的重要故乡,是有非常坚实的现实基础的。”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有中华儿女的地方都是龙的故乡。上海至今被称为长江的“龙头”,中国经济的“龙头”,是一种期许,也是一种担当。

本文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