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史上最长上海购物节闭幕,销售额近300亿元同比增15%
上海购物节的举办,不仅为消费者打造购物嘉年华,更是商业经济转型、社会消费升级的生动缩影。
11月13日,上海市商务委发布2018年上海市购物节监测数据。销售额达到298.10亿元,同比增长15.6%,客流量同比增长16.0%。不仅消费升级明显,首届进口博览会的召开,也极大带动周边商圈商业增长。
2018上海购物节于11月11号圆满落下帷幕,历时45天,有史以来时间最长,贯穿了国庆黄金周、进口博览会等重要时间节点,重点聚焦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对接首届“进口博览会”。
上海购物节销售额同比增15.6%
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市近140家重点商业企业销售监测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购物节(9月28日-11月11日)销售额达到298.10亿元,同比增长15.6%,客流量同比增长16.0%。其中,零售业、餐饮业销售同比增长分别为10.7%、20.6%,其他服务业增幅最高,达到21.6%。
从商品消费来看,消费者为高品质商品买单的意愿逐渐增强,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监测数据显示,上海购物节期间,全市各大精品超市表现抢眼,销售同比增长14.6%;消费升级类商品,手机销售增幅最高,达到34.5%,家电类、化妆品、服饰销售增长其次,销售同比分别为23.2%、17.6%、12.3%;进口品牌商品销售同比增长18.0%;百货店零售客单价达到1409元/单,同比增长11.7%;超市零售客单价131元/单,增长2.8%,也呈现出小幅提升的走势。
从消费方式上看,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监测数据显示,上海购物节期间服务性消费增长领先,餐饮、其他服务业态在此次购物节期间同比增长分别为20.6%、21.6%,其中健身休闲类的增幅更是达到28.0%。
从消费理念上看,消费者从冲动囤货到理性购买,折扣低价已经不是消费的最大驱动力,更多是为了需要、为了享受、为了愉悦。为了满足上海消费者的需求,众多优质的品牌不断引进、新品不断推出,上海已成为知名品牌中国首发的首选地。
与此同时,消费者并不是一味追求国外品牌,越来越多的上海本土品牌受到推崇,监测数据显示,上海购物节期间,上海本土品牌的销售增长达到10.1%,本土品牌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也得到了提升。
进博会拉动场内场外消费
11月5日至10日,首届进博会在上海举行,场内场外引发消费新亮点。
场内,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交易采购成果丰硕,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进博会期间累计进场人数超过了80万人。
为做好进博会期间的后勤保障工作,上海市商务委组织沪上众多知名餐饮企业提供餐饮服务,其中彰显海派餐饮文化魅力的“上海特色小吃馆”成为最受青睐的餐饮之一,平均客单价为22-55元/单,南翔小笼、大壶春生煎、松月楼素菜包等受到消费者欢迎。
场外,借助对接首届进博会的东风,国别商品活动丰富,带来异域体验。光明食品集团积极搭建全球食品集成分销平台,在第一食品门店开展的“2018光明进口食品节”,汇集了200余种进口博览会期间集团旗下企业展示的海外产品。百联集团依托海外供应链资源,组织了进口商品展销—“百联•全球精品惠”主题营销活动,在百联线上线下平台,上千款进口商品集中展销。
进博会辐射10公里范围内的青浦奥莱、虹桥天地等8家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整体客流合计达到420万人次,进博会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35%。虹桥商务区商圈整个购物节客流增长明显,销售增长超20%,进博会期间增幅更是达到34.8%。
此外,2018年“双十一”营销线上线下更趋融合:线上企业天猫当日成交额达2135亿元,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达1598亿元,两大电商均创造了新的纪录,上海成交量全国城市排名第一。在线上企业大幅增长的同时,线下企业也开展各类营销活动,监测数据显示,重点监测企业“双十一”当日同比上涨29.2%。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