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过节究竟意味着什么?答案就在这本有意思的节日书里

2024-02-08 12: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花开花谢,草枯草荣,鸟去鸟来,虫振虫伏,人们在时间的周而复始中生产生活。庸常的生活似乎是如此单调乏味平淡无奇,只有跳出庸常,跳出平淡,才能格外感受生活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于是便有了节日的形成和设置。

节日是时间的驿站,是生活的华章,也是天下太平的象征。民国文人夏仁溥曾经说:“承平本无象也。岁时点缀,则承平有象矣。小言之,不过地方土俗;大言之,关乎国家气运盛衰。”

我国传统节日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萌芽,秦汉时期初步定型,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唐宋时期已十分繁荣。今天,传统节日仍然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千百年来,传统节日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具有丰富生活、凝聚人心、传承文化、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缓释心理压力、满足情感需求等多种功能。

中华书局的杨旭峰编辑邀请我为小读者做一本有趣的节日书。我从事节日研究二十余年,出版过多种节日学术著作,发表过百余篇节日方面的研究文章,按说写一本普及读物并不难,但是怎样让它有趣呢?

我想,一本有趣的节日书,不仅让我们的孩子喜欢上这本书,还能通过这本书喜欢中国节日,并且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使他愿意发现更多的节日文化,探索更多的节日奥秘。为此,我们从为数众多的传统节日中精心挑选了11个,作为描述的对象。它们是春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和腊八节。

横屏查看《传统节日就是这么有意思》目录

这些传统节日每一个都有悠久的历史,每一个都包含丰富的知识和活动内容,体现在饮食、服佩装饰、社会交往、游戏娱乐、传说、诗词等多个方面。

传统节日的饮食既是美味佳肴,更是文化符号,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人们的心理诉求,表达着人们的情感。比如清明节各地的饮食非常多,清明果主要流行在南方,用鼠曲草和着糯米做成,据说吃了可以身强体健。至于过年吃饺子、汤圆,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七夕节吃巧果,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吃重阳糕,腊八节喝腊八粥等,都有寓意。而准备节日食品的过程、使用节日食品的方式,也都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享用食品,我们特别强调献祭、馈送和集体共享,就是不光自己吃,还要供奉给祖先、自然,还要互相馈送,和邻里亲朋好友共享。

节日期间的服佩装饰活动,既包括人对自身的装饰,也包括对活动空间的装饰。比如过年时人们要换穿新衣服、戴新首饰,端午节戴五色丝等都是对自身的装饰。而过年期间贴春联、门神、福字斗方、吉祥画,挂灯笼、中国结,清明节插柳,端午节挂艾蒿、菖蒲,都是对节日活动空间的装饰。过节的服饰既有审美作用,也富含象征意义。比如过年时的服饰具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含义,端午节、重阳节的服饰具有驱邪禳毒的含义。

中国社会重人情,讲人伦,重视节日期间的交往。传统节日是走亲访友最频繁的时候。通过走亲访友,将平时忽略的社会关系网络重新联系起来。春节的拜年、清明节的清明会,都是大家借着过节的机会联络感情。重阳节有白衣送酒的典故,也与社会交往有关。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到老家,重阳节时菊花绽放,边赏菊边饮酒该是怎样的人生乐趣,但是陶渊明没酒,惆怅之时,看到有个白衣人前来,原来是朋友王弘派来送酒的,陶渊明当时就在菊丛把酒一醉。这样一个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感觉到节日里朋友的温情。

娱乐旅游活动也是传统节日非常重要的内容。元宵节被称为中国的“狂欢节”,娱乐活动非常丰富,打铁花、闹花灯、走百病,各种各样的社火,目前仍在流行。清明节则有荡秋千、放风筝、斗鸡、蹴鞠、拔河、踏青,等等。端午节的竞渡、斗草,七夕的穿针乞巧,中秋的赏月,重阳的登高赏菊,无不让人身心愉悦。

传统节日还形成了传说、诗词等丰富的节日文化。几乎每一个节日都有相应的传说,而且不止一个。比如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贴春联?元宵节为什么要张灯?二月二为什么要爆玉米花?清明节为什么要上坟?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吃粽子?七夕节为什么要乞巧?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九月九为什么要登高、佩茱萸?等等。节日习俗往往为节日传说提供了言说的对象,节日传说则以讲故事的方式诠释节日习俗的来历和内容,赋予节日更多的人文内涵。节日传说作为在民间代代相传的口头文学,包含着民众的思想情感,也蕴藏着民众的价值观念。节日传说在民间是代代相传的,过去更多采用口耳相传的方式,爷爷讲给孙辈,孙辈长大了再讲给自己的孩子,就这样代代讲,代代传,就流传到了当下。

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为制作一本有意思、有趣的节日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只要我们用合适的形式把节日本来就有意思、有趣的内容呈现出来,这本书就会是有意思、有趣的。为此,我们设置了节日传说、节日动动手、节日里的科学知识、节日习俗、汉字里的节日、俗语谚语里的节日、古诗词里的节日等多个板块,拓展读者对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尤其“节日里的科学知识”,能够启发、引导读者发现、探索生活中的智慧;“节日动动手”,能够引导读者亲自参与节日习俗活动,感受节日习俗的活泼可爱。

为了让本书更加有趣,我们还设置了乐乐和小兔子两个角色。和很多节日科普读物中儿童往往是被教导者不同,这本书让乐乐代表的儿童成为过节的主角。这能引导和乐乐同龄的小读者们更加主动地了解节日文化,参与节日活动。小兔子的设置不仅增加了本书的趣味性,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儿童的过节主体性。小兔子总是随节日的到来而出现,这有助于小读者理解节日作为特殊时间的意义和价值。小兔子不断向乐乐提问,也让我们的小读者和乐乐一起思考。

真心盼望孩子们喜欢这本有意思的节日书,喜欢上充满趣味的传统节日。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我们的节日”北京工作室领衔人)

“给孩子的传统文化”系列图文书

原标题:《过节究竟意味着什么?答案就在这本有意思的节日书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