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印度百年外卖奇迹:五千人日送20万份餐,几乎从不出错

2018-11-13 15: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戳视频看印度“外卖侠”如何守护你的午饭(06:07)
“喂,你这个定位导航怎么找不到呀,我现在在六铺炕二区16号楼,你知道这是哪儿吗?”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饥肠辘辘的你听到手机那头的外卖小哥报出一个鬼才知道在哪里的地名,地图却显示他离你只有200米。

这种情况在孟买绝不会发生,因为那里的外卖小哥并没有手机。

只需要支付一个月30块人民币的“服务费”,你就可以拥有自己专属的外卖小哥,风雨无阻地为你送饭,而且绝不会找不到你的地址。

每到熬人的饭点,白帽白衣、头顶方舟的达巴瓦拉会换乘各种交通工具,穿过喧闹拥挤的城市,将新鲜出炉的午餐送到办公楼里西服革履的饿鬼们手里。

在马拉地语中,“达巴瓦拉”的意思是“运盒子的人”。
每天早上八点半,家家户户的主妇为丈夫做好了午餐,装入圆筒形的饭盒。

负责收集饭盒的达巴瓦拉会分成25-30人的小组,骑着自行车或是板车挨家挨户上门“收件”,每人收40个,然后送到每个区特定的集中点。

在那里,负责收集饭盒的人则会将饭盒按照目的地分组,分好之后送上火车。
每个火车站都会有专门负责该区的达巴瓦拉,最晚要在12点之前将饭盒送到客户手中,确保饭还是热的。

到了一点钟,达巴瓦拉才能开始吃自己从家里带的饭,但也得争分夺秒地吃,因为一点十五分他们又要开始收集空饭盒,赶在下午两点半之前把这些饭盒送回家。

这些转手无数次的饭盒上没有地址也没有名字,只有简单的符号,因为达巴瓦拉大多不识字。

令人惊奇的是,5000名达巴瓦拉每天要经手超过20万个饭盒,却几乎从不出错。据《卫报》统计,平均每600万份午餐盒里,才会有一次送错的情况。

所以……如果真的拿错了,就只能说明缘分到了吧?

▲因为男女主角拿错饭盒而产生了一段情的印度电影《午餐盒》

虽然没有手机也没有导航,主打“快速、准确、从不误点”的达巴瓦拉,即便面对现代西方快餐产业的冲击,依旧长盛不衰。

▲肯德基和达巴瓦拉的跨界合作

这种低成本、低科技却效率奇高的模式让西方世界大为震惊,叹服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在贫穷混乱的表象之下,竟然具有如此高妙的生存智慧。

2002年,《福布斯》杂志授予其6西格玛质量认证,达巴瓦拉午餐配送入选《吉尼斯世界记录》。

2010年,哈佛商学院专门发表研究报告,就达巴瓦拉系统的信息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等等方面进行了一大通分析,标题就叫《达巴瓦拉系统:你怎么每次都那么准时!》。

全球顶尖的物流公司联邦快递,更是三天两头就要跑到孟买实地考察,向达巴瓦拉们偷师。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印度这样一个人们口中“满地牛粪”、“原始落后”的国家,竟能够开发出如此高效精准的送餐系统?

这就要从19世纪的英属印度说起了。

印度一直是一个多民族多信仰的国家,换句话说,就是一整个国家的“事儿逼”。

穆斯林、印度教徒、袄教徒、耆那教徒、佛教徒……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对饮食有着吹毛求疵的要求。这种变态的“忌口”在英国人到来之后愈演愈烈,吃饭成了大问题。

19世纪80年代,一位在孟买工作的波斯银行家决定,他必须雇一个专属的送饭小哥给自己送午饭。

看到他吃着家人精心准备的新鲜热乎的爱心便当,他的同事们都相当眼馋,于是都盯上了这位年轻的送饭小哥,Mahadeo Havaji Bacche。

▲达巴瓦拉“之父”Mahadeo Havaji Bacche

一时之间客户爆满,送餐服务供不应求,精明的Mahadeo发现了商机,于是从家乡以及邻近地区招募了100人,为客户提供午餐配送服务,逐渐演变成了后来5000人的达巴瓦拉系统。

可以说,是印度多族裔多信仰的包容性,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饮食习惯的尊重,造就了达巴瓦拉。他们不嫌麻烦,不怕辛苦,因为达巴瓦拉知道,确保客户能吃上家人做的饭菜,真的很重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